金属学、金属工艺
-
工具钳工技师手册邱言龙,李文林,谭修炳主编暂缺简介...
-
材料力学顾志荣,吴永生主编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内容包括:绪论、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和应力、平面图形几何性质和附录。下册内容包括:弯曲变形、能量法、应力状态理论基础、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动荷载、交变应力。《材料力学(下)》具有叙述详细、通顺易懂、例题多、便于自学的特点。《材料力学(下)》主要用作高等学校多学时土建类专业的函授教材,兼作同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通用教材,也可作夜大、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同类专业的教材。
-
钣金工实用技术王爱珍,时阳编著本书从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入手,逐步介绍了钣金构件的样图、展开、计算及制作方法等知识,并对制作中遇到的各种工艺作了详尽阐述,还列举了典型构件的号料和制作方法。本书图文并茂,详细具体,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钣金工自学用书和钣金工种的技术培训读物,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刀量模具设计简明手册叶伟昌主编'本书精选了生产中最常用的几种非标准刀具、量规、冲裁模与塑料注射模设计所需的资料,通过实例介绍刀量模具设计方法并附制造图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在有关章节中都有介绍且有程序。该手册立足实用,除必要文字说明外,主要以图表形式出现,并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每章后都有设计题选。
-
金属塑性成形仿真技术彭颖红主编本书主要介绍金属塑性成形的仿真技术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全书共分八章,第一至四章介绍基本理论,包括塑性力学基础、弹塑性有限元基础和刚塑性有限元基础;第五、六章介绍仿真系统的构造方法;第七、八章介绍仿真技术的应用。<br>本书重点向读者介绍金属塑性成形仿真系统的构造方法、技术处理方法和实现算法,使读者能在附录给出的基于刚塑性有限元法的仿真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金属塑性成形仿真系统。<br>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企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的业务参考书。
-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华觉明著本书对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述,全面深入地讨论了青铜冶铸技术和钢铁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中国青铜文化、铁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者在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近人的有关研究成果,融文献考订、实物分析检测、传统工艺调查研究和复原试验等手段于一体,学术见解和研究方法多有创新。本书内容丰富,论证翔实,并有大量彩图及图片,反映中国金属技术史和冶金考古的最新成果。本书可供历史、科技史、考古、美术史、采矿、冶金、金属工艺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
金属腐蚀学导论梁成浩主编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编写的。书中以腐蚀电化学为重点,系统地介绍了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金属的高温氧化、电化学腐蚀热力学、电化学腐蚀反应的动力学、析氢腐蚀及吸氧腐蚀、金属的钝化、局部腐蚀,应力作用下的腐蚀、自然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和工业介质中的腐蚀。作者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腐蚀科学及其应用的发展和最新成就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内容叙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金属腐蚀与防护、化工机械、材料和机械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冶金类热处理及计算机应用赵玉学 编辑本书以冶金厂钢材的热处理为主要内容,重点讲述了钢锭的去应力退火;钢锭(坯)的去氢退火及钢材的球化退火、软化退火、正火、回火等工艺。锭、钢材、锻轧件等在热处理时首先是将其加热。机械零部件的热处理第一道工序也是加热。按照加热工艺不同,可分为高温加热,中温加热和低温加热。大多数热处理的加热是在钢的临界点A1至1000℃以下进行,属于中温加热;1000~1300℃的加热是高温加热;而在A1以下的加热则属于低温加热。在各段温度加热所得到的钢的组织不同,应用于不同的目的。将钢加热到A1以上奥氏体化是为以后的冷却转变服务的,是为了将奥氏体转变成不同的组织结构,以达到获得规定性能的目的,因此加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简明焊工手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机电工人技术丛书》编委会主编;洪松涛,彭暐华,潘慧珍编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叙述焊工基础知识,后四章分别叙述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弧焊、气焊及气割。各种焊接方法中都有应用实例,可供读者在生产实践中遇到难焊材料和结构时参考选用。最后为附录,列出焊缝符号表示法、焊接焊缝坡口的形式和尺寸。本书此次修订,对部分应用实例作了适当增删,书中涉及国家标准的内容一律按新国标作修订。本书可供电焊工、气焊工和焊接技术人员阅读。
-
形状和位置公差刘巽尔编著本书以最新的现行国家标准为基础,系统介绍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公差带、延伸公差带、形状和位置误差、形状和位置公差值及其选用原则,以及公差原则,特别以详尽的实例说明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原理及其应用。本书中内容全面,文字简洁,概念准确,适用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检测和标准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师生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