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金属工艺
-
有色金属分析技术暂缺作者《有色金属分析技术》介绍了有色金属及其材料和二次资源的类型、分析检测要求和原理、各种分析方法在有色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要领等内容,偏重于实际应用。《有色金属分析技术》内容的安排与编写力图实现以下目的:使读者对有色金属元素及其材料和二次资源的各种分析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读者了解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基本原理、过程、装备及在有色金属分析方面的应用,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测试方法及必要的理论基础。希望通过《有色金属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读者做到:①正确选择有色金属分析、测试方法(遇到相关问题知道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方法解决);②可以与分析测试专业人员共同商讨有关有色金属材料分析研究的实验方案和分析较复杂的测试结果;③具备专业从事有色金属分析测试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初步基础,并能通过继续学习掌握有色金属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以及筹备、建立和管理有色金属分析实验室的能力。
-
金属工艺学李长河,杨建军 著《金属工艺学(第二版)》是按照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以及编者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经验编写而成的普通高等教育教材。《金属工艺学(第二版)》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除绪论外每章附有习题与思考题。《金属工艺学(第二版)》在教学内容上可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取舍,理顺了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整合了课程体系中内容重叠的部分,落实了知识盲点的讲解。《金属工艺学(第二版)》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在《金属工艺学(第二版)》的编写内容上既注重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又介绍了机械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金属工艺学(第二版)》结合数字化资源,采用二维码技术关联相应的动画演示和视频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
-
等径双辊倾斜铸轧及其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张玉军《等径双辊倾斜铸轧及其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针对开发双辊倾斜铸轧工艺的需要,从机械实现、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和工艺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辽宁科技大学镁合金铸轧中心自主研制的立式双辊铸轧机为基础,增加了倾斜铸轧子系统,为系统地研究双辊倾斜铸轧过程提供设备平台;针对等径双辊倾斜铸轧,建立了耦合倾角函数的关于熔池液位高度变化和铸轧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等径双辊倾斜铸轧熔池液位数学模型,对双辊倾斜铸轧熔池内部进行流热耦合模拟,建立不对称性分析模型,进一步地分析倾斜角度、熔池液位高度、铸轧速度、水口位置和冷却水供给方式等不同工艺条件对熔池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为调整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针对铸轧过程熔池液位高度变化,建立了一种单入单出的非仿射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模糊逼近技术进行解耦,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对液面高度进行合理控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铸轧过程熔池液位高度和辊缝开度同时变化,建立了一种多入多出的非仿射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器,保证了辊缝和熔池液位高度的输出跟踪误差能够收敛到理想控制范围;后采用所建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成功地进行了铸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
汉英锻压技术与装备词汇必备暂缺作者《汉英锻压技术与装备词汇必备》收集了金属锻压常用专业词汇5000余条,均选自英文锻压专业书籍、杂志及工程手册,包括工程基础、物理工程、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锻件名称、冲压件名称、金属材料、钢锭冶炼、结构及缺陷、下料及检验、金属加热及加热炉、锻压设备及装置、锻造、冲压、锻压工艺、锻压模具、锻压辅助装置、锻压件缺陷、模具加工及机器、金属学及热处理、企业管理及组织,并附有3个附录:常用化学元素名称表,常用计量单位公制与荚制换算表以及锻压设备技术参数举例。《汉英锻压技术与装备词汇必备》适合锻压行业专业人员、教师及学生使用。
-
铝及铝合金铸轧成形与裂纹扩展刘晓波《铝及铝合金铸轧成形与裂纹扩展》一书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铝及铝合金铸轧成形与裂纹扩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铝铸轧微观数值模拟、基于有限元的铝铸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基于损伤力学的铸轧辊辊套疲劳寿命研究、基于有限差分的铸轧过程铸嘴型腔流动数值模拟、铝铸轧过程试验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铝及铝合金裂纹扩展数值模拟、基于有限元的铝合金细观结构响应及裂纹扩展数值模拟、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机制。本书内容对研究铝及铝合金的铸轧成形与裂纹扩展,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铝及铝合金产品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700种金荣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700多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退火和正火、金属的淬火、金属的回火和时效、金属的表面淬火、金属的化学热处理、金属的气相沉积、金属的形变热处理和金属的复合热处理。本书全面贯彻了现行的热处理技术标准及相关的金属材料标准,既包含了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成熟工艺方法,又兼顾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工艺方法。本书内容覆盖面广,简明扼要,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
-
钳工技术与技能伊水涌 著本书围绕挂锁这一具体化的“载体”展开,共分为五个项目:手动加工入门、挂锁锁体的加工、挂锁六角螺母的加工、挂锁锁梁的加工、挂锁的装配。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实训步骤过程详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可读性强,对其他专业技能教学也具有借鉴作用。本书既可用作为中、高职、技工院校钳工技能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钳工岗位培训教材。 在教材设计上还具有如下特点: 1.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技能实训内容紧紧以“载体”为主线的原则,注重前、后课程的有效衔接; 2.注重建构学习者面向未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科学制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任务评价的分值构成不再人为地凑百分制,而是采用每个检测内容为10分制,并分主观和客观两个部分,主观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分为10分、9分、7分、5分、3分、0分六档,客观部分根据检测情况分10分、0分两档,引入了产品只有合格品和废品的概念,提高质量意识。同时,按照客观部分占85%、主观部分占15%核算得分率评定等级; 4.以信息化教学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师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教学资源,在线自主学习相关技能操作难点,以突破教学难点。
-
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热源耦合机理及工艺研究顾小燕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是在激光焊与双丝焊的基础之上将复合焊的理念加以拓展,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焊接加工技术,是一种高熔敷率的焊接方法。《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热源耦合机理及工艺研究/新材料研究系列丛书》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激光+脉冲双电弧复合焊接三个热源之间的耦合机制以及其对熔滴过渡、焊缝成形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基于混沌理论对焊接过程稳定性加以定量评估。《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热源耦合机理及工艺研究/新材料研究系列丛书》为深入研究复合焊接过程的热源耦合机制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材料疲劳损伤行为的先进光源表征技术吴圣川,胡雅楠,康国政 著为充分利用先进光源实现材料缺陷演化及损伤行为的准定量表征,兼容于先进光源成像线站的原位加载机构的研制为力学工作者和材料科学家提供了*的机遇,进而能够建立基于材料表面/亚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特征的更加准确的服役寿命模型和更为完善的强度评价方法。《材料疲劳损伤行为的先进光源表征技术》是在总结了著者近年来基于同步辐射成像技术研究铝合金熔焊接头和钛合金增材制件缺陷行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也是著者团队围绕“实验方法+仿真模拟+理论模型”等三个科学目标的初步系统性总结。
-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暂缺作者《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机电一体化系列教材》是根据2011年劳动部颁布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标准》而编写的一本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材,内容包括数控铣床编程、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和数控铣床操作,其内容涵盖了数控铣床操作工中级技能的绝大部分知识点。《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机电一体化系列教材》共分三个篇章,分别为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基础、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削实例。《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机电一体化系列教材》以零件加工作为教材的主线,将理论知识点有机分配到每一个加工任务,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