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海门山歌与海门山歌剧文化研究
作者:钱建明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01
ISBN:9787103062623
定价:¥8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是继《中国民族乐队建制研究(1950-2005)》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流布与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理论专著,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可贵的资料挖掘,势必会在音乐理论界引起进一步的关注。《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是南京艺术学院与原海门市“校政合作”项目之一,也是建明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通过长期田野考察而梳理、提炼出来的一部学术著作。从多方面来看,无论在研究对象之历史人文钩沉,还是在相关领域的音乐文化理论阐释等方面,《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作为选题研究的学科理论依据——“文化中的音乐”研究理念和方法贯穿于著作的始终。作者通过深入的史料搜集、分析和田野考察,将海门山歌与山歌剧之研究对象——沙地环境与沙地人等社会变迁纳入长江下游河口段移民历史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视野之中,提出了海门山歌及其展衍方式(如海门山歌剧等)是这一区域的移民与原住民共同拓殖开荒、生息繁衍的一个历史见证与现实延伸。与此同时,由于一种地方文化对于外来元素的兼收并蓄,通常始于社会生活的习俗变化与社会成员的认同维度,相比其他文化现象,音乐行为与之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而,结合南通一带历史所包含的“沙地”人文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来看,其方言地理与历代政区划分不仅具有并行与重叠等多样性特征,而且为崇(明)、海(门)、启(东)、通(州)各地以“飞地文化”融入吴语太湖区苏沪嘉小片,并由此衍生亚吴语“方言岛”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其结果之一,在于为“田歌叙事”及其展衍的“海门山歌”之历史过程,提供了前提和学理条件。作为探索和归纳海门山歌传承与发展主要规律的重要视角之一,将海门山歌剧及其专业表演团队的创作表演、社会运作模式等,纳入长江下游河口段移民文化的延伸与影响之中,从历史形成的“离散人群”之移民结构、集体记忆、身份归属等方面,审视不同阶段国家主流文化建设背景下,相关社会群体通过“剧场艺术”与“送戏下乡”之交叉与融合,探索和实践将“沙地人”文化情结与打造公共社会文化体系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建明从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播学及民俗学等学科视角俯瞰“江南移民”及其历史形成和现实存在的独特视野。尤其值得提到的是,作者将这一社会群体的代表之一——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剧团),依托江海平原夹江临海的自然和历史环境,历经半个多世纪进行的舞台创作表演,以及自身运作模式、艺术活动等对于“市民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经验得失作为选题考察的主要案例,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对于选题研究之历时性、共时性相结合的严谨把握,更凸显了作者经由田野调查而确立的选点布局与科学论证的有机融合。
作者简介
钱建明,音乐学家、教育家、指挥家,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现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表演理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沙地人:地理环境与文化分层
第一节 “江南”与江南地脉
一、“江南”时空
二、江南居民
第二节 “沙地”与沙地移民
一、“江道”变迁
二、沙地人流布
第二章 海门话:环吴语地带方言
第一节 作为“南音”的吴方言元素
一、清浊
二、阴出阳收
三、多样对应
第二节 作为近亲繁衍的“崇海启通”方言岛
一、同语线束
二、“崇海启通”方言
第三节 “崇海启通”方言岛的声韵与语法
一、海门话
二、通东话
三、南北过渡
第三章 海门民歌:宗源交汇与自成一体
第一节 通东人的“田歌”叙事
一、号子
二、短歌
三、长歌(叙事山歌)
四、小调
第二节 海门人的“沙地山歌”
一、“他乡”情结
二、反客为主
第三节 文化承继与“自成一体”
一、海门人的“问题意识”
二、海门山歌“自成一体”
第四章 海门山歌剧:文化传承的“局中人”
第一节 作为“局外人”的剧场艺术
一、“剧场艺术”背景
二、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剧团)及其运作模式
第二节 作为“局内人”的“音乐源系”
一、唱腔与板式
二、“文场”与乐队
……
第五章 集体记忆:海门人的江海情怀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沙地人:地理环境与文化分层
第一节 “江南”与江南地脉
一、“江南”时空
二、江南居民
第二节 “沙地”与沙地移民
一、“江道”变迁
二、沙地人流布
第二章 海门话:环吴语地带方言
第一节 作为“南音”的吴方言元素
一、清浊
二、阴出阳收
三、多样对应
第二节 作为近亲繁衍的“崇海启通”方言岛
一、同语线束
二、“崇海启通”方言
第三节 “崇海启通”方言岛的声韵与语法
一、海门话
二、通东话
三、南北过渡
第三章 海门民歌:宗源交汇与自成一体
第一节 通东人的“田歌”叙事
一、号子
二、短歌
三、长歌(叙事山歌)
四、小调
第二节 海门人的“沙地山歌”
一、“他乡”情结
二、反客为主
第三节 文化承继与“自成一体”
一、海门人的“问题意识”
二、海门山歌“自成一体”
第四章 海门山歌剧:文化传承的“局中人”
第一节 作为“局外人”的剧场艺术
一、“剧场艺术”背景
二、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剧团)及其运作模式
第二节 作为“局内人”的“音乐源系”
一、唱腔与板式
二、“文场”与乐队
……
第五章 集体记忆:海门人的江海情怀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