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西部地区的精准脱贫之路
作者:曾维伦 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ISBN:9787229162542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五章,分别阐述了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实践路径、攻坚克难、重大贡献以及西部地区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本书作者都工作生活在西部地区,也都以不同角色参与了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作者把西部地区的精准扶贫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减贫历程中去考察,放到中国之外的其他发达靠前和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工作去对比,放到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的经典理论中去审视,对重庆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甘肃的“电商扶贫筑平台,破解富饶的贫困”,宁夏的“金融扶贫共担风险,弥补市场失灵”等鲜活案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力图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多维视角来总结和解读中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取得巨大成功的密码。
作者简介
本书由曾维伦组织编写。曾维伦,教授,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讲团成员,现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重庆市党史学会副会长。
目录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 1
第一节 国外减贫的理论与实践 3
一、国外减贫的理论演变 3
二、发达国家的减贫模式 8
三、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模式 15
第二节 国内扶贫开发的战略演进 22
一、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3
二、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4
三、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6
四、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8
第三节 西部地区的贫困状况 30
一、西部地区的贫困表现 30
二、西部地区的致贫原因 38
三、西部地区成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域 52
第四节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 56
一、 “六个精准”是成败关键 57
二、 “五个一批”是主要路径 60
三、因地制宜是实践要求 62
四、组织领导是重要保障 64
五、全面小康是目标指向 66
第二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69
第一节 易地扶贫搬迁 71
一、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两难困境 72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73
三、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做法 75
四、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81
第二节 电子商务扶贫 83
一、传统产业价值链下农民价值俘获能力欠缺 83
二、电子商务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85
三、电子商务扶贫的实践做法 87
四、商业模式变革提升贫困群众市场价值俘获能力 91
第三节 金融扶贫 93
一、市场机制下金融体系的“对象挑剔” 94
二、金融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要求 95
三、金融扶贫的实践做法 96
四、金融生态优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101
第四节 健康扶贫 103
一、健康缺失侵蚀贫困群众发展能力 103
二、健康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104
三、健康扶贫的实践做法 106
四、兜底性保障夯实贫困群众发展身心基础 111
第五节 教育扶贫 113
一、物质贫困与知识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113
二、教育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115
三、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 116
四、人力资本积累变革长期财富分配格局 122
第六节 文化扶贫 124
一、精神贫困阻碍精准脱贫进程 124
二、文化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126
三、文化扶贫的实践做法 127
四、文化观念改变破解精神贫困难题 133
第七节 社会扶贫 135
一、社会主体构成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力量 135
二、社会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安排 136
三、社会扶贫的实践做法 138
四、社会主体专业化扶贫实现帮扶三方共赢 144
第三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 147
第一节 解决精准脱贫的突出问题 149
一、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核心指标 149
二、 “两不愁三保障”的探索创新 152
三、 “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质量 156
第二节 瞄准精准脱贫的重点地区 167
一、深度贫困地区是精准脱贫必须攻下的堡垒 167
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践创新 172
三、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综合治理 187
第三节 夯实精准脱贫的经济基础 194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内涵 194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减贫功能 197
三、西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 202
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 210
第四章 西部地区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 215
第一节 完善贫困退出的评判机制 217
一、健全贫困退出的评价体系 217
二、严格执行贫困退出的工作流程 224
第二节 构筑防止返贫的长效制度 228
一、巩固精准扶贫成果 228
二、保障脱贫后续发展 229
第三节 建立生态扶贫的长效机制 232
一、坚持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对接 233
二、坚持生态系统与开放方式对接 233
三、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并行 234
第四节 部署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措施 236
一、特殊贫困群体的界定 236
二、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政策 238
三、建立城市特殊贫困群体帮扶体系 241
第五节 防范化解重大返贫风险 244
一、重大风险为脱贫攻坚带来新挑战 244
二、健全重大风险的化解与预防策略 249
三、坚决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50
四、有效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 251
第五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重大贡献 257
第一节 精准扶贫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 259
一、精准扶贫展现党的重要使命 260
二、精准扶贫凸显党的担当精神 262
第二节 精准扶贫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65
一、精准扶贫释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266
二、精准扶贫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268
第三节 精准扶贫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70
一、精准扶贫提高党委政府的治国理政能力 270
二、精准扶贫增进贫困农村社会的治理能力 273
第四节 精准扶贫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76
一、精准扶贫开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新起点 277
二、精准扶贫提供世界减贫领域的中国新方案 281
参考文献 287
后 记 301
前 言 1
第一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 1
第一节 国外减贫的理论与实践 3
一、国外减贫的理论演变 3
二、发达国家的减贫模式 8
三、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模式 15
第二节 国内扶贫开发的战略演进 22
一、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3
二、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4
三、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6
四、时期的扶贫战略与实践 28
第三节 西部地区的贫困状况 30
一、西部地区的贫困表现 30
二、西部地区的致贫原因 38
三、西部地区成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域 52
第四节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 56
一、 “六个精准”是成败关键 57
二、 “五个一批”是主要路径 60
三、因地制宜是实践要求 62
四、组织领导是重要保障 64
五、全面小康是目标指向 66
第二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69
第一节 易地扶贫搬迁 71
一、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两难困境 72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73
三、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做法 75
四、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81
第二节 电子商务扶贫 83
一、传统产业价值链下农民价值俘获能力欠缺 83
二、电子商务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85
三、电子商务扶贫的实践做法 87
四、商业模式变革提升贫困群众市场价值俘获能力 91
第三节 金融扶贫 93
一、市场机制下金融体系的“对象挑剔” 94
二、金融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要求 95
三、金融扶贫的实践做法 96
四、金融生态优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101
第四节 健康扶贫 103
一、健康缺失侵蚀贫困群众发展能力 103
二、健康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104
三、健康扶贫的实践做法 106
四、兜底性保障夯实贫困群众发展身心基础 111
第五节 教育扶贫 113
一、物质贫困与知识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113
二、教育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115
三、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 116
四、人力资本积累变革长期财富分配格局 122
第六节 文化扶贫 124
一、精神贫困阻碍精准脱贫进程 124
二、文化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则 126
三、文化扶贫的实践做法 127
四、文化观念改变破解精神贫困难题 133
第七节 社会扶贫 135
一、社会主体构成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力量 135
二、社会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安排 136
三、社会扶贫的实践做法 138
四、社会主体专业化扶贫实现帮扶三方共赢 144
第三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 147
第一节 解决精准脱贫的突出问题 149
一、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核心指标 149
二、 “两不愁三保障”的探索创新 152
三、 “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质量 156
第二节 瞄准精准脱贫的重点地区 167
一、深度贫困地区是精准脱贫必须攻下的堡垒 167
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践创新 172
三、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综合治理 187
第三节 夯实精准脱贫的经济基础 194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内涵 194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减贫功能 197
三、西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 202
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 210
第四章 西部地区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 215
第一节 完善贫困退出的评判机制 217
一、健全贫困退出的评价体系 217
二、严格执行贫困退出的工作流程 224
第二节 构筑防止返贫的长效制度 228
一、巩固精准扶贫成果 228
二、保障脱贫后续发展 229
第三节 建立生态扶贫的长效机制 232
一、坚持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对接 233
二、坚持生态系统与开放方式对接 233
三、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并行 234
第四节 部署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措施 236
一、特殊贫困群体的界定 236
二、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政策 238
三、建立城市特殊贫困群体帮扶体系 241
第五节 防范化解重大返贫风险 244
一、重大风险为脱贫攻坚带来新挑战 244
二、健全重大风险的化解与预防策略 249
三、坚决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50
四、有效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 251
第五章 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重大贡献 257
第一节 精准扶贫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 259
一、精准扶贫展现党的重要使命 260
二、精准扶贫凸显党的担当精神 262
第二节 精准扶贫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65
一、精准扶贫释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266
二、精准扶贫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268
第三节 精准扶贫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70
一、精准扶贫提高党委政府的治国理政能力 270
二、精准扶贫增进贫困农村社会的治理能力 273
第四节 精准扶贫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76
一、精准扶贫开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新起点 277
二、精准扶贫提供世界减贫领域的中国新方案 281
参考文献 287
后 记 30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