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跨文化的翻译研究
作者:吴冰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312053085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人类交际活动。在翻译的这三种跨越性中,跨文化性经常容易被忽视,应给予特别关注。本书以翻译的跨文化性作为研究的中心,分别从跨文化翻译中的阐释、平衡、选择、认知、方法等五个方面加以研究,帮助读者了解跨文化翻译的表现、特点与本质。本书适用于英语专业及翻译专业的本科本、研究生,翻译爱好者、研究者及其他相关行业人员。
作者简介
吴冰,河南舞阳人,湖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翻译、典籍英译和翻译教学。已出版《〈老子〉英译研究》《探究式旅游翻译教程》,近期将出版《翻译学导论》《探究式翻译学概论》《汉语典籍英译教程》等专著、教材。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厅级项目四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阐释——误读和误译研究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翻译误读研究新探
一、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误读
二、解构主义与比较文学误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负面影响
三、翻译误读概念厘定:哲学诠释学视角
四、理解的历史性与译者视域的形成与局限
五、面向“事情本身”与译者视域的修正
六、向新经验开放与译者视域的扩大
七、结语
第二章 误译的表征、原因及对策
一、误译的表征
二、误读误译两缘由:“伪空白”与“独白者”
三、解决误译的对策:回到“事情本身”
四、结语
第三章 意象阐释与翻译的误区
一、意象
二、直白述说,以主观的阐释取代原文意象
三、不加审视,以另一意象替换原作意象
四、结语
第二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平衡——受众-原作研究
第四章 受众、莱斯文本类型理论与应用翻译
一、应用翻译及其基本特点
二、受众、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
三、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在应用翻译中的实践价值
四、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五、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六、结语
第五章 原作、时空还原观与旅游翻译
一、原作的时间、空间与历史名胜景点介绍文本的特质
二、时空还原观镜像下的历史名胜介绍翻译
三、时空还原观观照下的岳麓山历史名胜介绍英译
四、结语
第三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选择——译者-受众研究
第六章 读者需求:虚拟空间里的真实声音
一、读者需求
二、读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读者对米切尔译文的接受
四、米切尔译本的读者评价
五、现实与趋向
六、结语
第七章 译者决策: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译本的通俗性研究
一、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状况
二、“忠实”的翻译标准与斯蒂芬·米切尔译本通俗化的翻译
三、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的译者因素分析
四、流行译本的价值审视
五、结语
第八章 求同与求异:《道德经》在西方的读者接受
一、英译《道德经》读者接受中的两种定向
二、读者的选择与接受
三、“时代的玩物”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四、单面镜、双面镜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五、结语
第九章 受众改写翻译史: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一、“五失本”究竟是在告诫还是在许可?
二、争议之源:两段主张相反的史料
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与道安“五失本”之本意
四、道安翻译思想中的矛盾性及其质派立场
五、从“五失本”到“许其五失胡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
六、结语
第四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认知——译者识解研究
第十章 《香魂女》英译中“二嫂”形象“偏离”的识解研究
一、《香魂女》与“二嫂”形象
二、识解
三、“二嫂”形象在译文中的“偏离”及其识解分析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桃花源记》英译中的认知“偏离”现象研究
一、《桃花源记》及其英译研究述评
二、识解理论综述
三、《桃花源记》英译偏离的识解研究
四、结语
第五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方法—一深度翻译研究
第十二章 认同与异变:深度翻译在我国的接受研究
一、深度翻译研究综述
二、理论溯源与本质阐释
三、理论接受的语境与基础
四、认同、发展与反思
五、偏颇、异变与遮蔽
六、结语
第十三章 道学心论对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一、深度翻译理论的缺陷
二、道学心论思想
三、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四、结语
第十四章 阿瑟·韦利《道德经》英译本的语境重构
一、译本语境重构的必要性与韦译《道德经》的语境重构
二、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目标与主要路径
三、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特点
四、韦译本语境重构的价值与局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阐释——误读和误译研究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翻译误读研究新探
一、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误读
二、解构主义与比较文学误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负面影响
三、翻译误读概念厘定:哲学诠释学视角
四、理解的历史性与译者视域的形成与局限
五、面向“事情本身”与译者视域的修正
六、向新经验开放与译者视域的扩大
七、结语
第二章 误译的表征、原因及对策
一、误译的表征
二、误读误译两缘由:“伪空白”与“独白者”
三、解决误译的对策:回到“事情本身”
四、结语
第三章 意象阐释与翻译的误区
一、意象
二、直白述说,以主观的阐释取代原文意象
三、不加审视,以另一意象替换原作意象
四、结语
第二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平衡——受众-原作研究
第四章 受众、莱斯文本类型理论与应用翻译
一、应用翻译及其基本特点
二、受众、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
三、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在应用翻译中的实践价值
四、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五、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六、结语
第五章 原作、时空还原观与旅游翻译
一、原作的时间、空间与历史名胜景点介绍文本的特质
二、时空还原观镜像下的历史名胜介绍翻译
三、时空还原观观照下的岳麓山历史名胜介绍英译
四、结语
第三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选择——译者-受众研究
第六章 读者需求:虚拟空间里的真实声音
一、读者需求
二、读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读者对米切尔译文的接受
四、米切尔译本的读者评价
五、现实与趋向
六、结语
第七章 译者决策: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译本的通俗性研究
一、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状况
二、“忠实”的翻译标准与斯蒂芬·米切尔译本通俗化的翻译
三、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的译者因素分析
四、流行译本的价值审视
五、结语
第八章 求同与求异:《道德经》在西方的读者接受
一、英译《道德经》读者接受中的两种定向
二、读者的选择与接受
三、“时代的玩物”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四、单面镜、双面镜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五、结语
第九章 受众改写翻译史: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一、“五失本”究竟是在告诫还是在许可?
二、争议之源:两段主张相反的史料
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与道安“五失本”之本意
四、道安翻译思想中的矛盾性及其质派立场
五、从“五失本”到“许其五失胡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
六、结语
第四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认知——译者识解研究
第十章 《香魂女》英译中“二嫂”形象“偏离”的识解研究
一、《香魂女》与“二嫂”形象
二、识解
三、“二嫂”形象在译文中的“偏离”及其识解分析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桃花源记》英译中的认知“偏离”现象研究
一、《桃花源记》及其英译研究述评
二、识解理论综述
三、《桃花源记》英译偏离的识解研究
四、结语
第五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方法—一深度翻译研究
第十二章 认同与异变:深度翻译在我国的接受研究
一、深度翻译研究综述
二、理论溯源与本质阐释
三、理论接受的语境与基础
四、认同、发展与反思
五、偏颇、异变与遮蔽
六、结语
第十三章 道学心论对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一、深度翻译理论的缺陷
二、道学心论思想
三、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四、结语
第十四章 阿瑟·韦利《道德经》英译本的语境重构
一、译本语境重构的必要性与韦译《道德经》的语境重构
二、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目标与主要路径
三、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特点
四、韦译本语境重构的价值与局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