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梨园春秋:张云良回忆录

梨园春秋:张云良回忆录

作者:暂缺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01

ISBN:9787305250224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953年,张云良的一家与赵艳秋、赵小秋母女等人,应邀从上海来到盐城,参加了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从此,他们就扎根盐城地区,成为“北派淮剧”的开拓者。他决定在故乡的淮剧团中,振作精神,做好榜样。全心投入,树立雄心,为淮剧事业作出贡献。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的前身,本是1950年在上海组成的“群艺剧团”。由筱云龙、顾神童任正、副团长。演员除了张云良、张韵良以外,还有顾艳琴、陶美君、陆少林、耿麟童、董桂英、施龙花、董月红、杨秀英等人,先后领衔主演。演出剧目,以传统老戏《白蛇传》、《六国封相》等与“连台本戏”为主。本书通过对张云良献身淮剧事业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淮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并用一系列故事,将历史的片段串连起来,展现了艺术家张云良先生精彩的艺术人生。
作者简介
  张云良,生于1929年。江苏省盐城人,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淮剧团副团长。七岁随父登台,初学京剧,1942年起改唱淮剧。工老生兼红生、黑净,以擅演《金水桥》中的唐太宗、《赞貂》中的关羽、《秦香莲》中的包拯、《十五贯》中的况钟著称,有“钢喉铁嗓”之称。1956年参与组建江苏省淮剧团。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一等奖。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享受全国劳模待遇。
目录

前言
上篇 “南派准剧”的繁荣
第一章 童年习艺
一、梨园沧桑忆故乡
二、家学渊源勤学艺
三、借台锤炼闯江湖
四、“徽夹可”与“京夹淮”
五、“苏北京戏”有特色
六、激越勇猛说武戏
七、缅怀早期女演员
八、精彩纷呈的“折子戏”
九、丰富多彩的“连台本戏”
十、受过教益的师长
第二章 投身艺坛
一、从艺参与“京夹淮”
二、深受欢迎的“女小生”
三、努力发愤学淮戏
四、“幕表戏”的得与失
五、自己学排“幕表戏”
六、《六国封相》唱实词
七、大胆尝试演“济公”
八、谈古论今话“红生”
九、私淑前辈习“黑头”
十、好学不倦的张俊良
第三章 “南派”群星
一、“天蟾舞台”与淮剧
二、深孚众望的骆宏彦
三、豪放侠义的马麟童
四、艰苦奋斗的筱文艳
五、一代宗匠“十岁红”
六、才华横溢的“金小生”
七、青春靓丽的武筱凤
八、“淮剧关公”显风采
九、“第一老旦”徐桂芳
十、“戏痴”名旦武丽娟
下篇 “北派准剧”的崛起
第四章 重返故乡
一、扎根盐城树雄心
二、扶持淮剧的好领导
三、富有朝气的文艺兵
四、淘汰幕表排剧本
五、《三女抢板》的黄伯贤
六、麒派艺术的消化
七、“镇江淮剧”的加盟
八、“省淮剧团”在南京
九、继承传统学【淮调】
十、【拉调】宗师谢长钰
第五章 独树一帜
一、“北派淮剧”的崛起
二、(《金水桥》的传统特色
三、唐太宗的心理历程
四、《赞貂蝉》的前世今生
五、关云长的艺术处理
六、广泛流传的《赠塔》
七、清新秀丽的《大庙会》
八、影响深远的“新淮戏”
九、努力演好现代戏
十、南北淮剧“大会串”
第六章 “北派”战友
一、难忘编剧“曹胡子”
二、一曲淮音留人间
三、华良玉与华美琴
四、能唱会做的杨桂芳
五、李少林与他的学生
六、异峰突起的刘少峰
七、老鼓师与“花派琴师”
八、朱菁华与周凤英
九、后起之秀的梁国英
十、张门艺术的继承者
附录
淮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我的一家
塑造关羽形象的一些体会
张云良:戏里人生戏外情
淮剧的“东西路”与“南北派”
淮剧是吸吮京剧的奶汁长大的
淮剧界三次“大会串”
张云良的“关公戏”
张家家族成员表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