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
-
热轧钢材料组织刘振宇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工作,是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和原冶金工业部重点研究项目的资助下开展起来的,是在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本溪钢铁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抚顺特殊钢有限公司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正是各级政府和上述单位的领导及现场技术人员对我们的支持、接受和认同,才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有了开展的舞台,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有了应用的背景。本书在对热轧带钢组织-性能演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热轧过程中组织-性能模拟和预测所需要的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及目前进行组织-性能预测经常采用的方法、具体做法和应用效果。特别是对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实际应用经验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全书共10章。第1章对热轧过程中组织-性能演变的模拟和预测进行了概述:第2章详细阐述了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的内涵,以及建立组织-性能预测模型的基本方法;第3章介绍了基础热力学模型和相变动力学基础;第4章介绍了热轧过程中温度计算的数值方法;第5章介绍了建立组织演变数学模型的常用实验方法;第6章介绍了组织演变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第7章和第8章分别介绍了进行C-Mn钢和HSLA钢组织-性能预测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第9章给出了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组织-性能演变的实例;第10章介绍了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在热轧生产中的在线应用。
-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规与安全生产技术赵耀江目录
-
崛起的中国铝业公司吴礼春编暂缺简介...
-
高炉炼铁理论与操作宋建成编著本书结合高炉炼铁生产实际,由浅入深地阐明了高炉内铁矿石还原过程、炉渣形成与作用、炉缸还原与氧化的控制、炉料下降与煤气上升过程的燃烧和热量传递等主要反应的理论;并且运用理论与生产实例相结合,全面介绍了冶炼过程工艺计算与能量利用、高炉日常操作原则、常见的典型事故及其处理实例以及对强化冶炼与降焦行之有效的一些技术措施,如精料、高风温、富氧喷煤、冶炼低硅生铁、含钛物料护与高炉长寿、无钟炉顶布料与中心加焦、数学模型与智能控制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钢铁冶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炼铁技术人员参考。
-
现代冶金学朱苗勇主编本书为冶金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配套教材,系统地阐述了钢铁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工艺,介绍了炼铁、炼钢和连铸过程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全书分为炼铁和炼钢两篇,内容包括:现代高炉炼铁工艺,高炉炼铁原料,高炉炼铁基础理论,高炉炉料和煤气运动,高炉强化冶炼,非高炉炼铁等内容;炼钢的基础理论,炼钢用的原材料,氧气转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炉外处理,钢的连续浇铸等。各章均附有习题或思考题。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也可供从事钢铁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与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铁矿含碳球团技术汪琦著在以煤代焦炼技术中,含碳球团技术备受关注。铁矿含碳球团已在高炉、直接还原工艺中成功应用,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含炭球团熔融还原新工艺。本书全面介绍了目前含碳球团的制造技术,对含碳球团的自原还和在氧化性气氛中的还原进行了热力分析,探讨了含碳球团的还原机理和动力学、含碳球团在氧化性气氛中还原时的抗氧化机理和直接燃烧含碳球团还原时排出的可燃性气体进行含碳球团自然还原的可行性,介绍了含碳球团在高炉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含碳球团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供冶金工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师生参考。
-
实验及理论岩石学周金城,王孝磊编著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入手,围绕固相下的矿物反应、地幔结构、各种地质环境中岩浆的形成、熔体结构特征以及矿物结晶动力学等方面,介绍实验证实的岩石成因理论。本书可作为教材,也可供地质、地球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
高炉布料规律刘云彩著本书最初于1984年出版,本次是第3版。书中重点讨论无钟布料操作和大钟布科操作,系统讲解布料操作如何影响高炉治炼进程。掌握和运用布料操作基本规律有利于应对不同高炉和不同炉况。书中附有布料模型,便于高炉操作者及高炉技术开发者使用。本书可供高炉炼铁操作者、技术人中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等阅读参考。
-
宋代矿冶业研究王菱菱著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资助 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出版。本书从宋代矿产地的地域分布、规模特点及岁课额,矿业开采冶炼技术及发展,两宋时期各类矿产品的社会需求,矿冶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演变,各阶层矿冶户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矿冶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等方面对宋代矿冶业进行了研究。
-
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编“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是地球物理学专业和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新调整后的地矿类工科本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1.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应用地球物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知识面较宽、专业基础扎实、适应性较强;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3.加强综合和交叉,发挥学生潜能、特长和创造性思维。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课的系列课程建设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这套教材为纵向的系列课,建立纵向系列课的目的,就是将重、磁、电、震、测五门课中带有基础和共性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加强基础、综合和交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应用地球物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