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
-
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及采动裂隙发育计算方法研究许国胜 著内容提要本书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力学分析和工程实践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弹性板理论建立了岩层挠曲微分方程力学模型,揭示了覆岩移动变形的机理;以概率积分法为基础,建立了覆岩移动变形预计模型;提出了基于覆岩移动变形的采动裂隙发育计算方法,并分析总结了不同地质和采矿条件下采动导水裂隙带的演化规律。本书可供煤矿岩层控制、防治水等科研人员及煤矿生产、灾害防治及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水害防治实践研究时参考。
-
土工合成材料易富,杜常博,李辉 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低水泥掺量细尾砂模袋充灌特性及界面力学特性研究和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尾矿工程应用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包括: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特性试验、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模型、土工格栅数值拉拔试验模型优化及加筋特性研究和土工格栅数值直剪试验模型及切应变带分析等4节内容;第二部分包括:模袋充灌特性试验、模袋材料界面剪切特性试验、模袋界面剪切特性研究和模袋界面渐进破坏模型等4节内容;第三部分内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尾矿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
-
钼靶材及其薄膜制备技术谢敬佩 等 著针对大尺寸钼靶材制备难度大、致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均匀性难以控制等技术难点,《钼靶材及其薄膜制备技术》从钼粉的制备和靶材的热加工工艺入手,研究了原材料及还原工艺对钼粉性能的影响和烧结钼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量等对其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的影响,确定了钼靶材的制备工艺,实现了钼靶材的微观组织调控。《钼靶材及其薄膜制备技术》还研究了钼靶材的原始组织状态、单层钼薄膜的热处理、双层钼薄膜的结构调控和工艺优化,探究其对金属钼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光电性能和高黏结性能的钼薄膜。
-
钢中析出相的界面行为熊辉辉 著内容提要本书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实验方法,从析出相的表面、碳化物(氧硫化物)基体界面的角度,对钢中碳化物析出机理进行论述:讨论铁原子在碳氮化物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及不同合金元素对铁素体形核的影响;分析钢中常见碳化物(如TiC、NbC、VC等)的析出行为,并预测钢中不同合金元素对碳化物析出的影响;分析稀土氧硫化物析出相对钢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书旨在从微观角度解析碳化物氧硫化物析出的物理根源,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入理解碳化物和氧硫化物的析出及其细化基体组织机理。本书可供钢铁领域的高校师生、研究者和企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
粗煤泥螺旋分选运动行为及分选特性叶贵川 著内容提要本书共5章,详细阐述粗煤泥分选运动行为及分选特性,主要内容包括煤用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影响因素、颗粒在螺旋分选机中的分离运动、粗煤泥螺旋分选行为及调控因素、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调控手段及优化等。本书可供选煤厂、选矿厂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单位、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Synchronous Reduction-sintering and Asynchronous胡文韬,王化军,孙传尧 等 著高铁铝土矿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铝土矿资源,也是常规铝土矿资源日趋枯竭后最重要的替代资源之一。本书分4章,作者总结多年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在介绍铝土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铝土矿的同步还原烧结和异步溶解选矿,矿物与添加剂之间的作用机理等,对后续铝土矿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可供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从事高铁铝土矿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相关人员,以及氧化铝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
-
钒渣碱介质强化浸出清洁提钒新技术杜浩,王新东,王少娜 著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针对焙烧工艺弊端开发的全新钒渣碱介质强化浸出清洁提钒技术。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提钒技术发展概况、碱介质分解钒渣钒铬高效提取、碱介质中钒铬清洁分离技术、钒酸钠的阳离子解离及碱介质循环、钒渣中钒的湿法提取工艺量化放大规律及工程优化设计、钒绿色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现有生产状况诊断分析等内容。本书可供湿法冶金技术、钒行业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
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设计与实践冯先光,赵勇,王中祥,翟永,毕凯 等 著应急测绘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设计与实践》以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应急测绘保障的基本概念、以往能力建设状况和相关技术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总体设计以及航空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应急测绘保障分队能力、应急测绘中心能力和应急测绘资源共享能力等的设计思路,分析讨论了能力建设的技术实施路线、建设成果和关键技术创新。《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设计与实践》读者对象为应急测绘工作者、应急测绘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等。
-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杨晓平,杨雅军,钱程,江斌,付俊彧 ... 著本书是在大兴安岭1:100万地质图编制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大兴安岭地区的综合研究资料和文献,并在“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指导下编制而成的。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古亚洲洋演化的地质背景,对大兴安岭地区“洋板块地质”建造进行了深入解析,识别出一系列与洋-陆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弧、弧前盆地、弧后盆地、俯冲增生杂岩等构造单元,共划分出俯冲增生杂岩带9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内部各地块之间和地块与大型岛弧带之间,相当于地块间及地块与岛弧带间的缝合带,依据两侧对应的陆(地)块、岛弧带等构造级别,归纳出对接带1条、结合带5条。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时代自北向南依次变新,从寒武纪演化到中-晚二叠世,暗示古亚洲洋洋盆向大兴安岭地区陆(地)块俯冲作用最早发生在北部额尔古纳一带,逐渐向南后撤,不断形成新的洋壳和俯冲增生作用,相应的活动陆缘从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向南逐渐增生,配套弧盆系的时代也逐渐向南变新。早-中三叠世西拉木伦一带发生陆-陆拼贴,完成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对接。通过对代表古洋盆遗迹的俯冲增生杂岩和代表陆缘增生的岩浆弧的时空分布研究,恢复了古亚洲洋东段的洋-陆转换过程,细化了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单元,修订了主要构造(成矿)带边界,提高了大兴安岭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推动了“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的发展,为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依据。
-
食品接触不锈钢设备应用指南国际镍协会 编源源不断的、令人愉悦的、安全的食物往往被人们视为理所应当,但事实上,它的背后是知识、承诺和准则的支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食品安全也从未如此重要。国际镍协会很荣幸能以《食品接触不锈钢设备应用指南》助力中国食品安全的发展,为不锈钢高效构建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不锈钢在接触食品和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是惰性的,从而保持了食品的原汁原味。它们不会改变所加工的食物的味道或气味,也不会在食物中留下有害的残留物或污染物。不锈钢对清洁所用的化学物质有耐腐蚀能力,是制造食品加工设备的理想之材。对于食品机械设备而言,不锈钢是一个强大的解决方案。《食品接触不锈钢设备应用指南》内容涵盖食品安全责任、可清洁性设计、确保卫生性的加工制造以及延长设备寿命的操作。为特定的应用选择正确的不锈钢和合适的表面粗糙度便是这种知识和承诺的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