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
作者:曾鸿鹄,林华,李海翔,朱宗强,张帅普 等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01
ISBN:9787511146960
定价:¥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从师资建设、专业发展、课程体系、育人方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质量标准、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对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梳理,是贵校环境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有益尝试的全面总结,必将示范带领新时代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培优增利、提质增效、赋能增值,加快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总之,《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的出版,丰富和发展了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地方高校其他学科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借鉴。衷心期望更多教育工作者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及时总结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以创新成果带领发展、引导教改、指导实践,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暂缺《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现状
1.1 新工科的内涵及其发展
1.2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1.3 企业视角下的高校专业建设
1.4 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第2章 立德树人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
2.1 “三全育人”体系
2.2 主题教育
2.3 师德师风建设
2.4 课程思政
第3章 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
3.1 专业发展定位的意义
3.2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3.3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发展现状
3.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5 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3.6 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第4章 课程体系改革与知识体系更新
4.1 新工科的课程体系定位
4.2 新工科的课程体系要求
4.3 当前课程体系的不足
4.4 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4.5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4.6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修)订要求及过程
第5章 环境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5.1 协同育人背景
5.2 协同育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5.3 协同育人目标
5.4 协同育人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5.5 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5.6 协同育人的主要成果
5.7 协同育人成果的推广应用
5.8 协同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特色
第6章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改革
6.1 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代育人要求
6.2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的必然性
6.3 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改革与实践
第7章 环境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
7.1 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与评价制度
7.2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7.3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
7.4 毕业设计情况及质量控制机制
7.5 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履行质量责任的制度和措施
7.6 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
7.7 产出导向的协同育人质量保障机制
第8章 环境类专业创新人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途径
8.1 专业课程“5E”课堂双语教学改革
8.2 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拓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项目
8.3 鼓励学生多参加国际竞赛、学术交流和会议
8.4 建设校园国际化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1 新工科的内涵及其发展
1.2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1.3 企业视角下的高校专业建设
1.4 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第2章 立德树人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
2.1 “三全育人”体系
2.2 主题教育
2.3 师德师风建设
2.4 课程思政
第3章 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
3.1 专业发展定位的意义
3.2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3.3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发展现状
3.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5 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3.6 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第4章 课程体系改革与知识体系更新
4.1 新工科的课程体系定位
4.2 新工科的课程体系要求
4.3 当前课程体系的不足
4.4 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4.5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4.6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修)订要求及过程
第5章 环境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5.1 协同育人背景
5.2 协同育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5.3 协同育人目标
5.4 协同育人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5.5 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5.6 协同育人的主要成果
5.7 协同育人成果的推广应用
5.8 协同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特色
第6章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改革
6.1 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代育人要求
6.2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的必然性
6.3 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改革与实践
第7章 环境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
7.1 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与评价制度
7.2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7.3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
7.4 毕业设计情况及质量控制机制
7.5 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履行质量责任的制度和措施
7.6 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
7.7 产出导向的协同育人质量保障机制
第8章 环境类专业创新人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途径
8.1 专业课程“5E”课堂双语教学改革
8.2 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拓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项目
8.3 鼓励学生多参加国际竞赛、学术交流和会议
8.4 建设校园国际化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