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
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松梅,余稳策 著本书是在以往资源经济学理论探索、总结多年资源经济学研究和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围绕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按照动力因素、风险评估和系统优化三个层面逐一展开,既充分阐述资源经济学理论又与实践结合。本书可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资源经济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在资源经济领域从事研究的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
煤矿防灭火细则专家解读黄学志,王洪权,时国庆,曹凯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加强煤矿火灾防治工作,有效防控煤矿火灾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制定了《煤矿防灭火细则》。本书针对《煤矿防灭火细则》的条款进行了逐条解读,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融入煤矿现场防灭火方面的相关设备、技术、措施、制度等,配备一些典型案例,并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内容相结合,力求使现场作业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本细则、有效地执行本细则,全面做好煤矿防灭火工作。
-
岩石锚杆加固原理与应用[瑞典] 李春林(Charlie Chunlin Li) 著,赵同彬,李玉蓉 译《岩石锚杆加固原理与应用》介绍了目前地下开挖中应用*广泛的加固构件——锚杆的岩体加固理论和实践应用。《岩石锚杆加固原理与应用》首先介绍岩体加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锚杆类型和锚杆加固的力学特性,分别介绍了机械锚杆、注浆锚杆、自钻式锚杆、锚索、摩擦锚杆和吸能屈服锚杆。然后介绍锚杆安装方法、锚杆加固方式、锚杆对位移和能量吸收能力的评估。在锚杆加固设计和锚杆加固质量控制章节介绍锚杆的失效机理、锚杆的选择依据,以及锚杆与其他支护构件的连接方式。*后介绍不同岩体条件下使用锚杆进行岩体加固的案例。
-
煤型锗矿床代世峰 等 著《煤型锗矿床=Coal-hosted Germanium Deposit》内容包括中国两个超大型煤型锗矿床(即内蒙古乌兰图嘎和云南临沧煤型锗矿床)的地质形成背景,矿床基本特征,矿床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特征和机理,提出了煤型锗矿床中锗的成矿模式。另外,还对富锗煤的燃烧产物的元素组成特征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
机器学习在构造煤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王新,陈同俊 著煤与瓦斯突出是我国矿井主要动力灾害之一,与构造煤变形程度及厚度正相关。一般通过测井曲线识别构造煤类型和厚度,再利用地震属性或反演预测采区构造煤分布。本书通过尝试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径向基神经网络、深度置信网络等,建立采区构造煤分布预测模型。将模型应用到实际煤矿数据进行验证,模型预测构造煤的分布与实际地质资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本书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构造煤分布预测,为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更为可靠的预测成果。本书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还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并可供硕士研究生以及科技工作者参考。
-
腐蚀井壁可靠性评价与剩余服役寿命预测何伟 著本书以淮北矿务局童亭煤矿为例,对高矿化度硫酸盐腐蚀作用下立井井壁的腐蚀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提出了以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和现场腐蚀程度评价为基础,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拓展数据维度,以良好代表性为前提的当量加速关系建立方法以及腐蚀井壁抗压强度的时间函数,并结合统计分析得到了腐蚀井壁可靠度时间函数的一般形式,量化不同腐蚀进程时的应力分布及塑性区变化后,得到不同腐蚀区域可靠度的具体方程,获得了童亭煤矿副井的剩余服役寿命,分析了浇筑时初始损伤对井壁寿命可能造成的影响。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也可作为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相关工作的各类人员的参考读物,还可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
煤体瓦斯热力学冯增朝,周动,赵东 著《煤体瓦斯热力学=Thermodynamics of Gas in Coal Seam》详细地阐述了煤体与甲烷相互作用的热量变化物理机制,以及温度对煤体中甲烷解吸及运移的控制机制。《煤体瓦斯热力学=Thermodynamics of Gas in Coal Seam》分为相对独立的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述煤体与甲烷的热物理作用,包括吸附热理论、煤的非均匀势阱理论及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煤中甲烷富集的分形规律;下篇主要讲述温度与水对煤吸附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温度和应力共同作用下煤体中气液两相流动规律。
-
深井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理论与实践张农 等 著《深井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ock Rheology and Structural Instability in Deep Mining-Damaged Roadways》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千米深井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与破坏机理”的研究成果。随着浅部资源的日益枯竭,深部开采将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常态,“三高一扰动”复杂力学环境下巷道围岩劣化、大变形和破坏机理一直是困扰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深井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ock Rheology and Structural Instability in Deep Mining-Damaged Roadways》提出了强采动、围岩大变形的概念,建立了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理论概念模型,阐明了千米深井强采动巷道围岩劣化与强度衰减规律,揭示了高地应力与强采动叠加作用下岩体流变效应及大变形机理,总结了千米深井长时强采动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及破坏模式,并提出了相应控制原则,为我国深部矿井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
煤与瓦斯协同共采优化理论及应用孙维吉,梁冰,秦冰,郝建峰 著目前,煤炭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能源,而瓦斯作为煤炭的伴生产物,不仅是煤炭开采中的重大危险源和很严重的环境污染源,还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煤与瓦斯协同共采优化理论及应用》主要内容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项目课题六“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时空协同机制及技术优化方法”(2011CB2012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煤与瓦斯共采协同优化模型及安全开采控制机制研究”(51874166),重点研究了煤与瓦斯共采的协同优化理论,建立煤与瓦斯共采协同机制。旨在有序指导煤矿科学合理地安排煤层开采作业和瓦斯抽采作业时间,实现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生产效益大化。《煤与瓦斯协同共采优化理论及应用》共7章。
-
SINS\WSN组合定位下采煤机精确位姿感知理论及技术研究杨海,李威 著本书以综采工作面“三机”装备(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中的采煤机为研究对象,以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定位系统为基础,以实现井下综采“三机”自动化为目标,开展了采煤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精确位姿感知技术的研究。通过建立采煤机动力学模型和“三机”运动学模型,研究了采煤机在复杂振动环境下的捷联惯导误差补偿策略及多约束定位解算策略,构建了采煤机SINS/WSN组合定位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异类传感器数据传输特性以及井下工作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组合定位系统数据异步融合方法以及WSN不同失效情况下的紧耦合容错组合定位方法来实现采煤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定位、定姿。本书可供从事工业自动化及定位导航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