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
顶板水害威胁下煤申建军,武强《顶板水害威胁下“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模式与工程应用》以兴源矿和锦界矿松散含水层下薄基岩区开采为工程背景,研究了不同开采模式的可行性及相应的基础理论,介绍了基于顶板水害威胁下的“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模式,可实现煤矿区防水、治水、疏水、排水、供水的统筹规划,既能防止水资源浪费、解决矿区供水紧张,还能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顶板水害威胁下“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模式与工程应用》可供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块体理论及其在复杂地下硐室中的应用李建勇在水利、交通、矿山和国防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处理与岩体工程相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根据一些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搜索和识别出建设区域内可能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的岩石块体,以便为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块体理论及其在复杂地下硐室中的应用》在经典块体理论的基础上对复杂地下硐室工程中临空面复杂组合情况下的非凸块体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分析架构和基本结构类型体系,把非凸块体视为若干简单凸块体的组合;然后提出并证明了非凸块体有限性和可动性识别准则,并据此实现了非凸块体识别算法、图形生成算法以及块体球可视化算法;后对地下硐室中临空面复杂组合的典型情况,如地下硐室的边棱、顶角、入口以及交叉隧洞的顶角等可能存在非凸关键块体的部位进行了分析,所识别出的关键块体信息能够直接为设计和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扩展了块体理论的应用范围。《块体理论及其在复杂地下硐室中的应用》可作为岩土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采矿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等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
脱硫粉煤灰释放动力学特征与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玮《脱硫粉煤灰释放动力学特征与资源化利用研究》介绍了不同类型燃煤电厂脱硫粉煤灰的微观特征、元素组成及释放动力学特征、稳定化处理研究、资源化利用研究,基于已有的测试结果,总结了脱硫粉煤灰的颗粒物及其所含元素的排放因子,并对所含元素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脱硫粉煤灰释放动力学特征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可供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研究人员参考。
-
岩石开挖与支护(加)大卫·艾蒙,闫帅岩石开挖对煤矿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岩石开挖与支护(英文版)》详细论述了岩石开挖和支护方法,从岩石强度、岩石数据采集、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等方面探讨和解决采矿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给出实例。全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深入浅出,论述有据,图文并茂,具前瞻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岩石开挖与支护(英文版)》可为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读者提供参考。
-
固体矿床开采暂缺作者《固体矿床开采》系统介绍了固体矿床开采的基础知识,涉及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概念、分类标准、原理方法与技术工艺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煤炭矿床开采、金属矿床开采、非金属固体矿床(砂、硫、盐等)开采、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开采等,展望了极地与月球矿产资源开采前景。指出了固体采矿技术与方法未来发展趋势。《固体矿床开采》适合矿业类主体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煤矿示踪检测技术秦汝祥,戴广龙《煤矿示踪检测技术》针对煤矿生产中气体渗流问题,采用示踪气体检测技术,分析了示踪剂的特点及检测方法、装备,研究了煤矿生产中诱发煤自燃的漏风规律和复杂采场内瓦斯运移特征。从煤柱漏风、工作面架后漏风、多源多汇复杂采空区漏风、分层开采顶板层状漏风、煤层群开采大面积漏风、浅埋深煤层地表漏风以及钻孔抽采瓦斯影响范围分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气体运移路径及运移特征的检测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展开了分析,为煤矿自燃防治和瓦斯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煤矿示踪检测技术》可供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师生、研究人员及企业的技术管理干部参考使用。
-
尾矿库加高增容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郝喆,陈殿强,侯永莉《尾矿库加高增容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尾矿库加高增容问题的诸多方面,包括:尾矿库安全评价方法,尾矿土工程特性,尾矿库加高增容的渗流、静力及动力稳定性,尾矿库在线监测及预警技术等。《尾矿库加高增容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强调工程实用性,结合若干现场实例进行分析和验证,希望《尾矿库加高增容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的出版能促进尾矿库安全技术的进步,为解决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尾矿库加高增容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并为尾矿库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矿山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保证。
-
煤矿本体建模及应用潘理虎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有明显改善。但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复杂性,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危害严重且影响社会稳定。《煤矿本体建模及应用》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水平为目的,在分析本体相关理论及煤矿领域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构建了煤矿领域本体模型,并将之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主要阐述了基于Jena的本体模型推理本体半自动化构建、更新及不确定性推理等方法与技术,并分别介绍了煤矿本体在煤矿安全监测、事故逃生应急疏散及井下安全生产时空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案例。对本体理论在煤矿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煤矿本体建模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煤矿安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亦可供煤矿安全相关从业人员及从事本体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
煤岩冲击电磁辐射时序特征与前兆信息识别研究刘晓斐,王恩元,何学秋冲击地压是煤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失稳破坏的一种煤岩动力灾害现象,在其致灾演化过程中伴随有电磁辐射信号产生,可利用其特性来预警冲击地压灾害。《煤岩冲击电磁辐射时序特征与前兆信息识别研究》主要研究了实验室和现场两个不同尺度煤岩冲击破坏及致灾过程中电磁辐射时间序列特征,对其前兆信息进行定量识别并应用于灾害预警。实验研究了冲击煤岩在全应力应变峰前、峰后阶段及煤岩摩擦的电磁辐射特征,现场测试了工作面应力变化及不同地质构造的电磁辐射响应规律,分析了在冲击地压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电磁辐射产生机理;运用传统时间序列方法对煤岩破坏、冲击地压两个尺度的电磁辐射前兆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度量了监测区域的各个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子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建立了以均值和方差为参数的电磁辐射强度异常判别及预警准则,提出了个体和群体电磁辐射异常的判别指标,对前兆信息进行了定量识别;建立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群体识别体系,并进行了该体系识别效果的现场验证;现场测试分析了井下各类干扰源对煤岩电磁信号的不利影响。《煤岩冲击电磁辐射时序特征与前兆信息识别研究》可供从事冲击地压灾害及其他煤岩动力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冒顶、混凝土结构失稳等)研究、煤岩物理力学性质、采矿地球物理、岩土工程等领域的高校师生及矿山安全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采空侧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朱建明,靳苏平,吴吉南,石建军,彭瑞 等《采空侧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以潞安王庄煤矿、余吾煤业和中煤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等矿井为工程背景,以典型的采空侧巷道如窄煤柱沿空掘巷、沿空留巷、双侧采空的巷道、露井联合开采影响下的露天边坡下大巷围岩控制等技术难题为出发点,进行分类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以及方案实施效果观测等综合手段,提出了采空侧巷道围岩存在大小结构稳定性问题,以及主次承载圈围岩控制理论和支护技术。《采空侧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对指导采空侧巷道特别是煤层巷道布置及其支护技术,实现采空侧巷道围岩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空侧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如何解决采空侧巷道布嚣与支护设计等技术难题的专著,研究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可供采矿、地质、安全、地下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