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海上书缘
作者:周洋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ISBN:9787549621019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海上书缘》是一本和读书、买书、藏书有关的散文随笔集。全书20余万字,书写了活跃在当今文学界、思想界、艺术界的近百位人物,这些人和事,都与一个“书”字有关。作者从名家签名本中钩沉书林掌故,从文化讲座中领略思想者的风釆,从品书淘书中追忆逝去的前辈,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视角,观照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和家国情怀。饱含深情的文字背后,是对文化的敬畏和景仰。
作者简介
周洋,1980年11月生于安徽芜湖,现定居上海,哲学硕士,中共党员,机关公务员。上过三尺讲台,扎根基层七载,将读书、写作、交友视为人生乐事。有书房入梦来斋,藏书三弔册。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秘书工作》《文汇读书周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余篇,策划主编《晒晒团支部好制度》等书籍。曾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浦东新区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目录
周洋读书(代序)
第一辑 书人书事
朱正先生的第一本书
《编辑手册》:沈昌文先生的编书之始
曹文轩的文学之旅从这里起航
金宇澄和他的《迷夜》
赵启正:“头脑中留空间,运行自己的思想”
梁衡:“苦吟”之中有一种大快乐
周瑞金:“皇甫平”中的“带头羊”
郑重:风雨中守护文汇情
杨天石由诗入史的一本书
周克希:好译者一定是爱书人
美士为彦,热忱似火——香港作家潘耀明其人其文
心无旁骛的学术“挖井人”——台湾学者黄进兴印象
止庵鲜为人知的一本诗集
曹正文的第一部推理小说
第一个认真研究鲁迅书帐的人——由王锡荣《鲁迅学发微》说开去
史家之笔书写“鲁研”春秋——关于张梦阳和《中国鲁迅学通史》
让我获益匪浅的“武学秘籍”——读胡洪侠《1978—2008私人阅读史》断想
从社会思潮看当代中国——读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第二辑 问学师友
只为传递人性的温暖——陈思和先生印象
上善若水真名士,提携晚进显风流——陈子善先生印象
拥有的何止学问与情怀——访曹锦清先生
法兰西文化的种子在这里播撒——访马振骋先生
一位安贫乐道的民间学人——访程巢父先生
我就是那个“同学6”——李泽厚先生丽娃河畔谈哲学側记
你的梧桐也是我的回忆——我所参加的黄永玉先生作品朗读会
以开放的胸襟接纳来自基层的创作——我所认识的吴建中馆长
开门纳谏的窗口,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亲历的《文汇报》座谈会
芳香四溢的林华下午茶
爱书人的财富千金不换——金峰书友小记
书友之交美如酒
第三辑 读藏忆念
“80后”爱书人读黄裳
诗歌让我们在代沟上握手——我所参加的纪念辛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诗歌朗诵会..
我曾走近那朵白云——怀念俞吾金教授
他在我们的祝福声中远行——我所参加的周有光先生112岁寿诞座谈会
我收藏的《白鹿原》初版本签名书
我收藏了杨绛先生的第一本书《称心如意》
难忘吴建民大使为我签名题词
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怀念张晖
第四辑 灯下漫笔
我的大学与书结缘
地铁读书三乐
带一本《论语》去思南
乐做上海图书馆志愿者
写给书的情话
值得收藏的“一版一印”
我的“三三制”读书法
毛边本收藏雅趣多
那些年,我读过的几本“非经典”好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编后记
连环画里看“打胜仗”
我收藏的《支部生活》杂志创刊号
我收藏的南昌起义连环画
宣纸线装《鲁迅画传》签名本
第五辑 聆听书声
穿在身上的中国史——听孙机先生讲中国服饰史
读书的境界就是做人的境界——听阎崇年先生谈读书
此生难得遇知己,方知人间重晚晴——听李欧梵、李子玉沪上讲座有感
中英女作家漫谈当代女性写作——王安忆对话A.S.拜厄特
文学就是活的历史——听刘大任追忆台湾文学往事
文学寻根的前前后后——听韩少功讲“寻根文学”的那些事儿
他的理想是生命的开花——听李辉谈巴金
“雁斋”主人的阅读经——听徐雁聊读书
理直气壮地当个马克思主义者——听陈学明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今天依然在场——听王德峰讲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求索之路——听童世骏讲凡俗时代的信仰
80年前,就这样送别“民族魂”——听孔海珠讲鲁迅葬仪
在唐诗中品味浓浓的年味——听陈引驰讲唐诗中的除岁迎新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听叶永烈讲一部大书的出版往事
好书伴我梦回隋唐——听叶开讲《隋史遗文》
没有“爱”万万不能——听潘知常讲中外文学名著
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听刘骁纯谈当代艺术
真情铸就永恒的魅力——听陈少云讲麒派京剧艺术
人生多少难言事,但求戏场一点真——听王安祈谈台湾新编京剧
方寸之间显功力——听韩天衡讲书画印收藏与鉴赏
出身名门鉴名画——听徐小虎谈重建中国绘画史
留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听阮仪三讲古城保护与利用
作为文化宝库的一个“家”——听周立民讲巴金和他的家
寻找苏慧廉就是寻找生存的意义——听沈迦谈研究苏慧廉的心路历程
读经典就是最好的投资——听张旭东谈经典阅读
借一双慧眼看西方——所冯克利谈如何阅读西方
这份理性从何而来——听乔良讲国家安全战略
为了心中的梦想——听金一南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路”
后记
第一辑 书人书事
朱正先生的第一本书
《编辑手册》:沈昌文先生的编书之始
曹文轩的文学之旅从这里起航
金宇澄和他的《迷夜》
赵启正:“头脑中留空间,运行自己的思想”
梁衡:“苦吟”之中有一种大快乐
周瑞金:“皇甫平”中的“带头羊”
郑重:风雨中守护文汇情
杨天石由诗入史的一本书
周克希:好译者一定是爱书人
美士为彦,热忱似火——香港作家潘耀明其人其文
心无旁骛的学术“挖井人”——台湾学者黄进兴印象
止庵鲜为人知的一本诗集
曹正文的第一部推理小说
第一个认真研究鲁迅书帐的人——由王锡荣《鲁迅学发微》说开去
史家之笔书写“鲁研”春秋——关于张梦阳和《中国鲁迅学通史》
让我获益匪浅的“武学秘籍”——读胡洪侠《1978—2008私人阅读史》断想
从社会思潮看当代中国——读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第二辑 问学师友
只为传递人性的温暖——陈思和先生印象
上善若水真名士,提携晚进显风流——陈子善先生印象
拥有的何止学问与情怀——访曹锦清先生
法兰西文化的种子在这里播撒——访马振骋先生
一位安贫乐道的民间学人——访程巢父先生
我就是那个“同学6”——李泽厚先生丽娃河畔谈哲学側记
你的梧桐也是我的回忆——我所参加的黄永玉先生作品朗读会
以开放的胸襟接纳来自基层的创作——我所认识的吴建中馆长
开门纳谏的窗口,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亲历的《文汇报》座谈会
芳香四溢的林华下午茶
爱书人的财富千金不换——金峰书友小记
书友之交美如酒
第三辑 读藏忆念
“80后”爱书人读黄裳
诗歌让我们在代沟上握手——我所参加的纪念辛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诗歌朗诵会..
我曾走近那朵白云——怀念俞吾金教授
他在我们的祝福声中远行——我所参加的周有光先生112岁寿诞座谈会
我收藏的《白鹿原》初版本签名书
我收藏了杨绛先生的第一本书《称心如意》
难忘吴建民大使为我签名题词
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怀念张晖
第四辑 灯下漫笔
我的大学与书结缘
地铁读书三乐
带一本《论语》去思南
乐做上海图书馆志愿者
写给书的情话
值得收藏的“一版一印”
我的“三三制”读书法
毛边本收藏雅趣多
那些年,我读过的几本“非经典”好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编后记
连环画里看“打胜仗”
我收藏的《支部生活》杂志创刊号
我收藏的南昌起义连环画
宣纸线装《鲁迅画传》签名本
第五辑 聆听书声
穿在身上的中国史——听孙机先生讲中国服饰史
读书的境界就是做人的境界——听阎崇年先生谈读书
此生难得遇知己,方知人间重晚晴——听李欧梵、李子玉沪上讲座有感
中英女作家漫谈当代女性写作——王安忆对话A.S.拜厄特
文学就是活的历史——听刘大任追忆台湾文学往事
文学寻根的前前后后——听韩少功讲“寻根文学”的那些事儿
他的理想是生命的开花——听李辉谈巴金
“雁斋”主人的阅读经——听徐雁聊读书
理直气壮地当个马克思主义者——听陈学明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今天依然在场——听王德峰讲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求索之路——听童世骏讲凡俗时代的信仰
80年前,就这样送别“民族魂”——听孔海珠讲鲁迅葬仪
在唐诗中品味浓浓的年味——听陈引驰讲唐诗中的除岁迎新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听叶永烈讲一部大书的出版往事
好书伴我梦回隋唐——听叶开讲《隋史遗文》
没有“爱”万万不能——听潘知常讲中外文学名著
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听刘骁纯谈当代艺术
真情铸就永恒的魅力——听陈少云讲麒派京剧艺术
人生多少难言事,但求戏场一点真——听王安祈谈台湾新编京剧
方寸之间显功力——听韩天衡讲书画印收藏与鉴赏
出身名门鉴名画——听徐小虎谈重建中国绘画史
留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听阮仪三讲古城保护与利用
作为文化宝库的一个“家”——听周立民讲巴金和他的家
寻找苏慧廉就是寻找生存的意义——听沈迦谈研究苏慧廉的心路历程
读经典就是最好的投资——听张旭东谈经典阅读
借一双慧眼看西方——所冯克利谈如何阅读西方
这份理性从何而来——听乔良讲国家安全战略
为了心中的梦想——听金一南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路”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