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

作者:马志丽,丁耀全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ISBN:9787518805907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起始于追寻西道堂创立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接着探讨西道堂宗教思想渊源,重点在阐述刘智伊儒结合的思想对西道堂的深刻影响,历代教祖以儒传教,使伊斯兰教教义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并推动西道堂克服困难、适应社会、向前奋进。从第三章起,该书分别论述西道堂的“乌玛”宗教大家庭组织及其功能与变迁;西道堂复合型经济模式的变迁、清真寺经济及其价值观伦理观;西道堂宗教仪式功能与变迁、宗教观念的代际差异;西道堂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伊儒结合、新旧结合及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西道堂与周边民族的友好交往,尤其与藏、汉两民族的交融互补,书后有结语作理论的总结。
作者简介
  马志丽,1974年5月生,甘肃兰州人,回族。200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于民族宗教学、伊斯兰文化研究,先后在在《中国宗教》、《回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国穆斯林》等CS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5项,参与***课题2项,被评为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荣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西道堂地域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西道堂的地域特征
一、自然生境
二、社会生境
第二节 临潭地区的民族宗教概况
一、临潭地区的多民族
二、临潭地区的多宗教
三、临潭地区汉、藏、伊三大文化圈的交融
第三节 西道堂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宗教制度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二、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相统一
三、伊斯兰教派分化的产物
第二章 西道堂宗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
第一节 西道堂宗教思想及其渊源
一、经堂教育的影响
二、汉文译著的影响
三、苏菲主义的影响
四、“乌玛”思想的影响
五、“大同”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刘智思想对西道堂的影响
一、西道堂思想渊源
二、刘智思想对西道堂的影响
第三节 西道堂历代教长的宗教思想实践
一、马启西先生以儒传教理性务实
二、丁全功先生受命危难无私为公
三、马明仁先生重视经济兴办教育
四、敏志道先生兴办农业重视林业
五、敏生光先生重振经济重视教育
第四节 西道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西道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二、西道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
第三章 西道堂宗教组织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乌玛”宗教组织的特点
一、“乌玛”宗教组织网络结构
二、“乌玛”宗教组织的社会生活与宗教生活
三、“乌玛”宗教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 “乌玛”的凝聚力与“乌玛”精神
一、“乌玛”集体意识
二、“乌玛”凝聚力
三、“乌玛”精神
四、“乌玛”的当代价值
第三节 宗教组织结构的变迁
一、宗教组织结构及其变迁
二、宗教组织功能的变迁
三、宗教组织社会网络结构
四、宗教组织地缘结构与权力结构的变迁
五、宗教组织变迁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宗教组织的社会功能
一、拱北的社会功能
二、宗教组织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 西道堂的复合型经济模式与商业精神
第一节 西道堂经济的生存之境
一、汉、回、藏互补共生的经济圈
二、“茶马互市”贸易的影响
三、区位优势
第二节 西道堂复合型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功能
一、复合型经济模式
二、复合型经济的管理模式
三、复合型经济的特点
四、复合型经济的作用
第三节 西道堂经济的社会变迁
一、西道堂经济的历史变迁
二、西道堂经济的重建与实践
第四节 西道堂清真寺经济结构及其动因
一、清真寺经济的收入来源与支出消费
二、信仰与实践的桥梁:“乜贴”
三、清真寺经济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西道堂经济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一、西道堂经济的价值观
二、西道堂经济的伦理观
三、西道堂商业精神
四、伊斯兰教信仰在西道堂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章 西道堂宗教仪式功能与宗教观念的变迁
第一节 西道堂的宗教仪式
一、强化仪式
二、过渡仪式
第二节 宗教仪式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功能
一、宗教仪式前的准备
二、宗教仪式中的交流互动
三、宗教仪式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宗教观念和宗教群体的变迁
一、宗教观念的变迁
二、对教权阶层依附程度的变化
三、宗教观念的代际差异
四、宗教群体的变迁
第六章 西道堂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第一节 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伊、儒文化结合的教育理念
二、伊斯兰教对西道堂教育的影响
三、经堂教育的改革
四、适应时代发展兴办女学
五、兴办新式学校
六、西道堂重视文化教育
第二节 经堂教育特点、困境和作用
一、经堂教育的特点
二、经堂教育的困境与改革
三、经堂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女学教育的发展和作用
一、女学教育的创建
二、女学教育的发展
三、女学教育的作用
第四节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一、经堂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并存
二、教育基金委员会的成立
三、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第七章 西道堂民族关系的历史交往与特点
第一节 西道堂与汉、藏民族的历史交往
一、西道堂重视和谐民族关系
二、西道堂与汉、藏民族的经济交往
三、西道堂与汉藏民族的历史交往
第二节 西道堂与汉、藏民族的族际关系
一、族际认知
二、族际通婚
第三节 西道堂与藏、汉民族关系的特点
一、经济上共生互补
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
三、民族交往中文化的宽容性
结语
附录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