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深入理解物联网

深入理解物联网

作者:吴功宜 吴英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01

ISBN:9787111737865

定价:¥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AIoT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剖析AIoT概念、技术与应用,力求构建脉络清晰的AIoT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AIoT技术打下基础。本书由9章组成,系统地介绍了从IoT到AIoT的发展过程,讨论了AIoT智能硬件、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可穿戴计算设备、智能机器人在AIoT中的应用,介绍了AIoT接入技术与接入网分类,讨论了5G移动边缘计算的概念、技术与应用,探讨了6G与AIoT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愿景,讨论了AIoT核心交换网结构特点,以及AIoT隐私保护与区块链在AIoT安全中的应用等。本书可供物联网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吴功宜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曾任南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教材、专著、译著30余部,多部教材入选精品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等。2000年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2018年获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吴英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车联网与网络安全。主持与参加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教材、译著共10部。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导论与软件编程教学工作,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1章 AIoT概论 / 1
1.1 IoT的形成 / 1
1.1.1 IoT形成的社会背景 / 1
1.1.2 IoT形成的技术背景 / 3
1.1.3 IoT与Internet的主要区别 / 9
1.1.4 我国IoT技术与产业发展 / 14
1.2 AIoT的发展 / 15
1.2.1 AIoT发展的社会背景 / 15
1.2.2 AIoT发展的技术背景 / 16
1.3 AIoT技术特征 / 22
1.3.1 AIoT“物”的特征 / 22
1.3.2 AIoT“网”的特征 / 24
1.3.3 AIoT“智”的特征 / 29
1.4 AIoT体系结构研究 / 31
1.4.1 AIoT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 31
1.4.2 AIoT 技术架构 / 32
1.4.3 AIoT层次结构模型 / 36
1.4.4 术语“网”与“管”的辨析 / 36
1.5 用计算机系统观去分析AIoT体系结构 / 38
1.5.1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角度认识AIoT
硬件组成与结构 / 38
1.5.2 从计算机操作系统角度认识AIoT
软件组成与结构 / 41
1.5.3 从计算机网络角度认识AIoT网络
体系结构 / 42
参考文献 / 46
第2章 AIoT感知层 / 48
2.1 AIoT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 48
2.1.1 感知、传感器与感知层 / 48
2.1.2 AIoT终端设备的基本概念 / 50
2.1.3 AIoT接入设备数量与类型的发展
趋势 / 53
2.2 传感器的分类与特点 / 53
2.2.1 常用传感器 / 53
2.2.2 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55
2.2.3 传感器在AIoT中的应用 / 55
2.2.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 57
2.2.5 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 58
2.3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 / 61
2.3.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 / 61
2.3.2 RFID标签的基本概念 / 63
2.3.3 RFID标签编码标准 / 67
2.3.4 EPC信息网络系统 / 70
2.3.5 ONS服务器体系 / 72
2.3.6 RFID标签读写器 / 74
2.4 位置感知技术 / 76
2.4.1 位置信息与位置感知的基本
概念 / 76
2.4.2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 78
2.4.3 蜂窝移动通信定位技术 / 85
2.4.4 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 / 87
2.4.5 高精度地图的研究与应用 / 90
2.5 AIoT智能硬件 / 91
2.5.1 AIoT智能硬件的基本概念 / 91
2.5.2 嵌入式技术的基本概念 / 92
2.5.3 AIoT操作系统 / 96
2.5.4 AIoT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 98
2.5.5 可穿戴计算设备及其在AIoT中的
应用 / 104
2.5.6 智能机器人及其在AIoT中的
应用 / 106
参考文献 / 110
第3章 AIoT接入层 / 112
3.1 AIoT接入层的基本概念 / 112
3.1.1 AIoT设备接入方式 / 112
3.1.2 受限节点与受限网络 / 114
3.1.3 接入技术与接入网的分类 / 116
3.1.4 接入层结构特点 / 117
3.2 有线接入技术 / 118
3.2.1 局域网接入 / 118
3.2.2 电话交换网与ADSL接入 / 119
3.2.3 有线电视网与HFC接入 / 120
3.2.4 电力线接入 / 121
3.2.5 光纤与光纤传感网接入 / 122
3.3 近距离无线接入技术 / 124
3.3.1 蓝牙技术与标准 / 124
3.3.2 ZigBee技术与标准 / 126
3.3.3 6LoWPAN与IEEE 802.15.4标准 / 127
3.3.4 WBAN与IEEE 802.15.6标准 / 129
3.3.5 NFC技术与标准 / 131
3.3.6 UWB技术与标准 / 133
3.4 Wi-Fi接入技术 / 135
3.4.1 Wi-Fi研究的背景 / 135
3.4.2 IEEE 802.11协议标准 / 136
3.4.3 空中Wi-Fi与无人机网 / 138
3.5 NB-IoT接入技术 / 140
3.5.1 NB-IoT的发展过程 / 140
3.5.2 NB-IoT的技术特点 / 140
3.5.3 NB-IoT的应用领域 / 141
3.6 无线传感网接入技术 / 143
3.6.1 无线传感网的基本概念 / 143
3.6.2 无线传感网的研究与发展 / 146
3.7 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网
接入技术 / 157
3.7.1 工业物联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 157
3.7.2 现场总线技术 / 158
3.7.3 工业以太网技术 / 160
3.7.4 工业无线网技术 / 165
参考文献 / 168
第4章 AIoT边缘计算层 / 169
4.1 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 169
4.1.1 从云计算到移动云计算 / 169
4.1.2 从移动云计算到移动边缘计算 / 172
4.1.3 移动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 176
4.1.4 移动边缘计算的特征 / 177
4.1.5 边缘云与核心云的关系 / 178
4.1.6 移动边缘计算的实现方法 / 180
4.2 5G与移动边缘计算 / 182
4.2.1 AIoT实时性应用的需求 / 182
4.2.2 5G移动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 183
4.2.3 5G移动边缘计算的优点 / 184
4.2.4 移动边缘计算的研究与标准化 / 185
4.3 移动边缘计算架构 / 185
4.3.1 ETSI MEC参考模型 / 185
4.3.2 MEC平台逻辑结构 / 186
4.4 移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