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简明中国通史丛书:魏晋南北朝——清
作者:张德文、陈雪良、孙英刚、余蔚、温海清、张海英、冯贤亮 、李学勤、郭志坤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01
ISBN:9787545576474
定价:¥3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出版家郭志坤联合主编,由新生代中国学者撰写的可信又通俗的中国历史。从夏商周三代写起,一直到清朝覆亡为止,以十二分册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分别是《中华文明的端:夏》《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灿烂辉煌的放世界:隋唐五代》《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沉暮与新生:明》《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目前暂时先出版该丛书的后六册)。
作者简介
主编李学勤(1933—2019)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和“孔子文化奖”,2014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等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重写学术史》《中国古史寻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40多部。主编郭志坤出版家,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出版界称为“学者型编辑”。曾担任文汇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荣获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和“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策划了《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和“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主编了《贤哲自述丛书》《香港全纪录》《澳门全纪录》,并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学论稿》、《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陈雪良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陈雪良合著)等。张德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纽约州立大学以博士论文《现代妇女的形成: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族妇女》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伦道夫·梅肯学院。主要讲授中国通史、东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妇女、婚姻、家庭史,曾参加多部有关中国历史著作的英文翻译工作。陈雪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华远古文明之谜》、《作者对我说》、《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郭志坤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郭志坤合著),以及历史人文小品集《生命·事业·未来》《立志·修身·读书》《交友·处世·做人》等。孙英刚,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长聘教授、常务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bu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古史、佛教史、丝绸之路的研究。出版了《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犍陀罗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还曾多次受邀到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或执教。余蔚,1974年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以宋辽金史、历史政治地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等。温海清,1979年生,江西宁都人。2008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以蒙元史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元史》,译有《逝去的大帝国: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第一译者)。先后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史林》《文献》《复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张海英,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历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等课程。已出版《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等学术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冯贤亮,浙江嘉善人,2001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灾害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成果:出版《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岁时节令: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河山有誓: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生活世界》《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近世江南的城乡社会》《印象·中国历史.明朝卷:政治脉动中的绅士社会》等著作。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环境社会史、灾害史、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八十余篇。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0)、第十一届“上海图书奖”(2010)、教育bu“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等多项荣誉。
目录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 / 009
曹操的异军突起和官渡之战 / 013
刘备“三顾茅庐” / 020
孙氏初据江东 / 025
赤壁之战 / 030
第二章 曹操经营北方
“奉天子以令不臣” / 037
求贤“三令” / 041
开荒屯田 / 045
九品中正制 / 048
第三章 诸葛亮治蜀
刘备入蜀 / 055
刘备东征的失败 / 058
七擒七纵孟获 / 063
六出祁山 / 066
诸葛一生唯谨慎 / 070
第四章 孙权经营东吴
灵活的外交方略 / 077
开发江南经济 / 081
对岭南的开拓 / 088
驶向宝岛台湾的万人船队 / 093
第五章 西晋的短暂统一
司马氏代魏为晋 / 099
西晋建国初的繁荣 / 104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111
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 / 116
流民南下的狂潮 / 123
第六章 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
司马睿南下建东晋政权 / 129
“王与马,共天下” / 133
东晋的北伐 / 139
淝水之战 / 143
东晋的衰亡 / 148
第七章 十六国时代的纷争与融合
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内迁 / 155
“十六国”的建立 / 158
动乱中的民族融合 / 164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 173
第八章 南朝的更迭
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 179
宋、齐两朝的更迭 / 182
梁武帝及“侯景之乱” / 188
南朝时期皇权的加强 / 196
南朝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 201
第九章 北方王朝的更替及统一大势
北魏的百年兴衰 / 211
魏孝文帝的改革 / 216
由强而弱的东魏、北齐 / 223
转弱为强的西魏、北周 / 230
统一大势:杨坚建隋代周 / 235
第十章 道教的形成与改革
道教的形成及广泛流传 / 241
寇谦之、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 / 245
第十一章 佛教传入与佛教中国化
佛教传入及传布 / 253
译经与佛教中国化 / 256
佛教石窟寺院兴盛 / 261
第十二章 文学艺术的兴盛
文学创作的兴盛 / 271
乐舞纷呈 / 276
高峰突起的书法 / 281
举世瞩目的绘画 / 285
第十三章 经学史学的成果丰硕
经学研究的继续 / 293
正史修撰的丰硕 / 296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显著发展
数学的领先地位 / 303
农业技术的革新 / 304
地理学以及其他科技发展 / 308
结束语 / 311
主要参考书目 / 313
附录一:魏晋南北朝大事记 / 315
附录二:魏晋南北朝帝王世系表 / 322
重版后记 / 333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帝国的统一和隋朝的兴衰
隋文帝的上台及改革 / 007
二百七十多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 017
隋文帝的佛教意识形态 / 022
隋炀帝的急政及隋朝的衰亡 / 029
第二章 李唐兴起与帝国的巩固
隋末群雄逐鹿的知识和信仰背景 / 038
李唐及其竞争对手 / 046
玄武门之变与权力传承 / 053
贞观之治 / 062
第三章 东亚格局的起伏和文化融合
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 / 072
唐前期东北亚政局的嬗变 / 079
高句丽、百济的灭亡和日本的战败 / 084
遗民、遣唐使和文化交流 / 092
第四章 大唐帝国的拓展和文化自信
初虽效之,终能反之——破灭突厥 / 104
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 111
与印度关系的嬗变 / 118
太宗后期的权力角逐 / 126
第五章 崇佛的武则天
武周政权的登场 / 132
佛教政治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 / 140
天后的都市:洛阳的最后辉煌 / 147
武周政权的意义 / 153
第六章 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格局 / 159
皇位从中宗系转入睿宗系 / 165
玄宗的政治改革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 170
玄宗改革的历史意义 / 179
第七章 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 / 187
绚烂的文化和艺术 / 196
唐诗的世界 / 205
科技发达的时代 / 212
第八章 亚洲历史图景中的安史之乱
玄宗朝强盛局面的突然终结 / 222
安史之乱的始末 / 229
保守主义兴起和走向内转 / 233
第九章 中央权威的瓦解与唐朝的乱亡
藩镇割据与唐朝恢复中央权威的斗争 / 241
内政外交之连环性 / 247
作为皇权延伸的宦官及中央政府的党争 / 252
唐朝的乱亡与五代的肇始 / 259
第十章 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和重新统一
朱温代唐和五代前期的攻战 / 266
契丹的崛起与南方的情形 / 275
统一因素的滋长与五代后期的政治社会 / 282
第十一章 思想转型与世界帝国的终结
回归古典的儒家思想运动 / 291
武宗灭佛及其影响 / 297
对其他宗教的迫害和宗教宽容政策的结束 / 303
东亚信仰世界的重构 / 308
结束语 / 313
主要参考书目 / 315
附录一:隋唐五代大事记 / 317
附录二:隋唐皇帝世系表 / 322
重版后记 / 327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大唐的遗产
五代的形势 / 009
契丹踏入中原 / 012
幽云十六州 / 016
第二章 兴起:太祖、太宗朝
从夹马营到陈桥驿 / 024
杯酒释兵权 / 029
未完成的统一进程 / 032
太祖的兄弟关系及末年迁都之争 / 036
烛影斧声 / 042
终结十国与宋辽开战 / 048
“抑武”的制度保障 / 052
文治与科举、学校 / 056
第三章 守成:真宗、仁宗、英宗朝
对峙的巩固与鼎立的酝酿 / 063
东封西祀 / 068
宋夏战争 / 073
关南誓书与宋辽夏三边关系 / 078
宋的南疆政策与侬智高之乱 / 082
仁宗朝的军事形势与财政状况 / 086
第四章 争执:神宗、哲宗朝
因忧患而思变 / 095
“理财为方今先急”——新政的主要内容 / 099
“三不足”与“一道德” / 105
整饬军政与开边 / 111
翻云覆雨 / 118
第五章 突变:徽宗、钦宗朝
“端王轻佻” / 126
开边的新成果与宋的幽云情结之泛起 / 131
辽的统治格局及其危机的产生 / 133
辽金战争与“海上之盟” / 138
北伐幽云 / 140
盟邦反目 / 144
第一次围城和城下之盟 / 147
北宋灭亡 / 152
第六章 中兴:高宗朝
逃亡 / 160
防线的重建与政权的重建 / 164
宋与伪齐的战争 / 172
和战之间 / 176
和议与收兵权 / 179
达成和议的外部环境——“恢复”的困境 / 184
秦桧专权 / 190
完颜亮南侵与高宗之退位 / 195
第七章 僵持:孝宗、光宗、宁宗朝
隆兴北伐与和议 / 204
金的政局动荡 / 208
“独断”与“近习”用事 / 212
两宫不睦与光宗“禅位” / 216
庆元党禁 / 224
开禧北伐 / 229
史弥远专权与理宗之立 / 235
蒙古侵金与宋金混战 / 238
第八章 沉沦:理宗、度宗、恭帝朝
理宗的身份危机 / 248
李全之叛及宋失山东 / 252
宋蒙联合灭金 / 255
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 / 259
理宗朝的宋蒙战争 / 262
贾似道的时代 / 267
襄阳失守与宋之灭亡 / 273
厓山海战 / 277
第九章 宋代政治体制概说
中央的权力架构与权力平衡 / 287
地方行政 / 291
财政 / 295
科举 / 301
第十章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
工商经济与城市网络 / 311
城市生活——以开封为例 / 316
海外贸易 / 323
社会救济 / 329
第十一章 宋代的文化
理学 / 338
史学 / 344
宋词 / 350
科技 / 352
结束语 / 357
主要参考书目 / 361
附录一:宋代大事记 / 365
附录二:宋代皇帝世系表 / 372
重版后记 / 375
《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蒙古崛兴前的历史与传说
9至13世纪北方草原形势:漠北的蒙古化 / 007
蒙古诸部的游牧经济与社会结构 / 011
蒙古先世历史概说:苍狼与白鹿的传说 / 017
第二章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形成
铁木真早年的成长:三河之源的传奇 / 025
争雄草原: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的转变 / 030
漠北立国: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 039
征夏攻金: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 / 047
挥鞭西进:蒙古第一次西征 / 055
第三章 蒙古帝国的扩张及其崩解
窝阔台继承汗位 / 067
窝阔台合罕的文治武功 / 077
汗统的转移:从贵由汗到蒙哥汗 / 086
极盛的帝国:蒙哥汗对东、西方世界的统治 / 092
蒙古帝国的崩解及其世界性意义 / 106
第四章 元统治的确立:忽必烈及其时代
建元中统:1260年的转折 / 119
整顿中原:罢“世侯”,行“迁转法” / 135
灭亡南宋:江南若破,百雁来过 / 143
文天祥之死:元廷对南宋遗留问题的处置 / 151
经世敛财:忽必烈的理财大臣们 / 161
第五章 元王朝由守成到更化至覆亡
成宗守成:铁穆耳继位及其“惟和”政策 / 177
武仁授受:“兄弟叔侄相继”与“延祐儒治” / 186
英宗被弑:至治新政与南坡之变 / 198
明文之争:两都之战与天历之变 / 206
顺帝北遁:脱脱更化与大元覆亡 / 215
第六章 元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
元代体制的“二元性”特征 / 231
宋元明的“转折”:元代是“黑暗”时期吗? / 239
“四等人制”?“九儒十丐”? / 247
元代法律的特性 / 256
第七章 元代的思想、宗教、文化与艺术
理学兴盛: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 / 265
五指并重:元代的宗教宽容 / 273
南北混融:大一统时代的诗风 / 284
曲苑竞妍:元杂剧的辉煌 / 291
隔江山色:文人画的兴盛 / 297
第八章 元朝与外部世界
传教士的东来与中国人的西行 / 313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 320
元人意识中的外部世界观念 / 326
结束语 / 333
主要参考书目 / 337
附录一:大蒙古国和元朝大事记 / 339
附录二:大蒙古国和元朝皇帝世系表 / 343
重版后记 / 345
《沉暮与新生:明》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大明王朝建立
元末群雄并起 / 007
朱元璋的崛起 / 010
削平群雄,统一中国 / 014
“大明”国号的由来 / 017
大权独揽的洪武皇帝 / 020
第二章 严刑重典,以猛治国
特务政治与文字狱 / 029
发展经济,奖励农桑 / 032
胡蓝之狱,整肃群臣 / 036
严刑重法,惩奸治贪 / 047
洪武年间科场案 / 052
明初大臣的悲剧 / 056
第三章 燕王夺皇位
明初的分封及隐患 / 071
昙花一现的建文新政 / 075
靖难之役 / 079
“诛十族”与“瓜蔓抄” / 083
朱棣削藩,加强皇权 / 087
第四章 永宣治世
设立内阁与创设东厂 / 093
永乐治绩 / 097
郑和七下西洋 / 109
仁宣之治 / 117
第五章 宦官干政
英宗朝王振专权 / 127
土木之变 / 130
北京保卫战与英宗南归 / 135
南宫之变及影响 / 141
宪宗朝汪直跋扈 / 146
弘治中兴 / 151
正德朝刘瑾乱政 / 155
第六章 多事之秋
民变蜂起 / 165
宁王之乱 / 167
嘉靖革新 / 170
大礼议之争 / 174
嘉靖大倭寇 / 178
第七章 嘉隆乱象
首辅迭换 / 189
严嵩柄权 / 193
内阁倾轧与首辅之争 / 197
隆庆议和 / 200
嘉隆时期的政策调整 / 205
第八章 十年新政与短暂的辉煌
张居正蒙恩佐帝 / 211
万历新政 / 216
人亡政息的悲剧 / 221
万历三大征 / 227
国本之争 / 235
第九章 王朝危机
万历怠政 / 241
矿监税使与民变 / 244
晚明宫闱疑案 / 250
东林书院与晚明党争 / 257
阉党误国 / 262
第十章 后金的崛起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 269
明军兵败萨尔浒 / 273
辽沈失陷,孤守宁远 / 276
君臣猜忌,痛失良将 / 280
清兵虎视中原 / 284
第十一章 崇祯帝无力回天
思宗励精图治 / 291
明末农民战争 / 293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 299
明王朝沉疴难起 / 303
崇祯帝的悲剧 / 307
转瞬即逝的大顺政权 / 311
短暂的南明朝廷 / 314
第十二章 明代文化
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 321
心学的兴起 / 325
四大奇书 / 330
明代科技 / 335
结束语 / 347
主要参考书目 / 349
附录一:明朝大事记 / 351
附录二:明朝皇帝世系表 / 356
重版后记 / 357
《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顺治开国
山海关外 / 007
李自成进京 / 013
王朝更替 / 017
顺治十八年 / 022
第二章 康熙大帝
康熙继位 / 039
三藩之乱 / 042
收复台湾 / 045
开明治世 / 047
第三章 盛世景象的“另一面”
庄廷鑨与戴名世 / 055
奏销和哭庙 / 064
社会控制 / 071
李煦奏折 / 077
民生的艰辛 / 087
第四章 雍正朝的政治
雍正即位之谜 / 101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07
年羹尧被杀 / 116
田文镜的发迹 / 125
李卫与鄂尔泰 / 129
第五章 雍正的思想与信仰
汪景祺与查嗣庭的悲剧 / 137
吕留良案 / 141
齐周华和谢济世 / 147
雍正的文化信仰 / 150
第六章 乾隆盛世
乾隆鼎盛局面的形成 / 159
文化之狱 / 170
科举兴盛下的儒林人生 / 177
政以贿成 / 191
第七章 和珅及其时代
和珅的荣耀之路 / 209
抄家清单 / 217
马戛尔尼使华 / 228
天朝自大 / 238
第八章 鸦片战争
鸦片之祸 / 245
林则徐禁烟 / 249
火烧圆明园 / 255
第九章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的故事 / 261
东进江南 / 273
天国的陨落 / 285
咸丰帝之死 / 296
同治并未中兴 / 300
第十章 傀儡皇帝
垂帘听政 / 311
中日战争 / 320
议行新政 / 326
庚子西狩 / 333
夕阳下的瀛台 / 345
第十一章 最后的帝王
宣统皇帝 / 357
宫廷生活 / 360
帝国的终结 / 364
结束语 / 369
主要参考书目 / 373
附录一:清朝大事记 / 375
附录二:清朝皇帝世系表 / 379
重版后记 / 381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 / 009
曹操的异军突起和官渡之战 / 013
刘备“三顾茅庐” / 020
孙氏初据江东 / 025
赤壁之战 / 030
第二章 曹操经营北方
“奉天子以令不臣” / 037
求贤“三令” / 041
开荒屯田 / 045
九品中正制 / 048
第三章 诸葛亮治蜀
刘备入蜀 / 055
刘备东征的失败 / 058
七擒七纵孟获 / 063
六出祁山 / 066
诸葛一生唯谨慎 / 070
第四章 孙权经营东吴
灵活的外交方略 / 077
开发江南经济 / 081
对岭南的开拓 / 088
驶向宝岛台湾的万人船队 / 093
第五章 西晋的短暂统一
司马氏代魏为晋 / 099
西晋建国初的繁荣 / 104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111
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 / 116
流民南下的狂潮 / 123
第六章 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
司马睿南下建东晋政权 / 129
“王与马,共天下” / 133
东晋的北伐 / 139
淝水之战 / 143
东晋的衰亡 / 148
第七章 十六国时代的纷争与融合
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内迁 / 155
“十六国”的建立 / 158
动乱中的民族融合 / 164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 173
第八章 南朝的更迭
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 179
宋、齐两朝的更迭 / 182
梁武帝及“侯景之乱” / 188
南朝时期皇权的加强 / 196
南朝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 201
第九章 北方王朝的更替及统一大势
北魏的百年兴衰 / 211
魏孝文帝的改革 / 216
由强而弱的东魏、北齐 / 223
转弱为强的西魏、北周 / 230
统一大势:杨坚建隋代周 / 235
第十章 道教的形成与改革
道教的形成及广泛流传 / 241
寇谦之、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 / 245
第十一章 佛教传入与佛教中国化
佛教传入及传布 / 253
译经与佛教中国化 / 256
佛教石窟寺院兴盛 / 261
第十二章 文学艺术的兴盛
文学创作的兴盛 / 271
乐舞纷呈 / 276
高峰突起的书法 / 281
举世瞩目的绘画 / 285
第十三章 经学史学的成果丰硕
经学研究的继续 / 293
正史修撰的丰硕 / 296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显著发展
数学的领先地位 / 303
农业技术的革新 / 304
地理学以及其他科技发展 / 308
结束语 / 311
主要参考书目 / 313
附录一:魏晋南北朝大事记 / 315
附录二:魏晋南北朝帝王世系表 / 322
重版后记 / 333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帝国的统一和隋朝的兴衰
隋文帝的上台及改革 / 007
二百七十多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 017
隋文帝的佛教意识形态 / 022
隋炀帝的急政及隋朝的衰亡 / 029
第二章 李唐兴起与帝国的巩固
隋末群雄逐鹿的知识和信仰背景 / 038
李唐及其竞争对手 / 046
玄武门之变与权力传承 / 053
贞观之治 / 062
第三章 东亚格局的起伏和文化融合
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 / 072
唐前期东北亚政局的嬗变 / 079
高句丽、百济的灭亡和日本的战败 / 084
遗民、遣唐使和文化交流 / 092
第四章 大唐帝国的拓展和文化自信
初虽效之,终能反之——破灭突厥 / 104
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 111
与印度关系的嬗变 / 118
太宗后期的权力角逐 / 126
第五章 崇佛的武则天
武周政权的登场 / 132
佛教政治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 / 140
天后的都市:洛阳的最后辉煌 / 147
武周政权的意义 / 153
第六章 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格局 / 159
皇位从中宗系转入睿宗系 / 165
玄宗的政治改革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 170
玄宗改革的历史意义 / 179
第七章 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 / 187
绚烂的文化和艺术 / 196
唐诗的世界 / 205
科技发达的时代 / 212
第八章 亚洲历史图景中的安史之乱
玄宗朝强盛局面的突然终结 / 222
安史之乱的始末 / 229
保守主义兴起和走向内转 / 233
第九章 中央权威的瓦解与唐朝的乱亡
藩镇割据与唐朝恢复中央权威的斗争 / 241
内政外交之连环性 / 247
作为皇权延伸的宦官及中央政府的党争 / 252
唐朝的乱亡与五代的肇始 / 259
第十章 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和重新统一
朱温代唐和五代前期的攻战 / 266
契丹的崛起与南方的情形 / 275
统一因素的滋长与五代后期的政治社会 / 282
第十一章 思想转型与世界帝国的终结
回归古典的儒家思想运动 / 291
武宗灭佛及其影响 / 297
对其他宗教的迫害和宗教宽容政策的结束 / 303
东亚信仰世界的重构 / 308
结束语 / 313
主要参考书目 / 315
附录一:隋唐五代大事记 / 317
附录二:隋唐皇帝世系表 / 322
重版后记 / 327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大唐的遗产
五代的形势 / 009
契丹踏入中原 / 012
幽云十六州 / 016
第二章 兴起:太祖、太宗朝
从夹马营到陈桥驿 / 024
杯酒释兵权 / 029
未完成的统一进程 / 032
太祖的兄弟关系及末年迁都之争 / 036
烛影斧声 / 042
终结十国与宋辽开战 / 048
“抑武”的制度保障 / 052
文治与科举、学校 / 056
第三章 守成:真宗、仁宗、英宗朝
对峙的巩固与鼎立的酝酿 / 063
东封西祀 / 068
宋夏战争 / 073
关南誓书与宋辽夏三边关系 / 078
宋的南疆政策与侬智高之乱 / 082
仁宗朝的军事形势与财政状况 / 086
第四章 争执:神宗、哲宗朝
因忧患而思变 / 095
“理财为方今先急”——新政的主要内容 / 099
“三不足”与“一道德” / 105
整饬军政与开边 / 111
翻云覆雨 / 118
第五章 突变:徽宗、钦宗朝
“端王轻佻” / 126
开边的新成果与宋的幽云情结之泛起 / 131
辽的统治格局及其危机的产生 / 133
辽金战争与“海上之盟” / 138
北伐幽云 / 140
盟邦反目 / 144
第一次围城和城下之盟 / 147
北宋灭亡 / 152
第六章 中兴:高宗朝
逃亡 / 160
防线的重建与政权的重建 / 164
宋与伪齐的战争 / 172
和战之间 / 176
和议与收兵权 / 179
达成和议的外部环境——“恢复”的困境 / 184
秦桧专权 / 190
完颜亮南侵与高宗之退位 / 195
第七章 僵持:孝宗、光宗、宁宗朝
隆兴北伐与和议 / 204
金的政局动荡 / 208
“独断”与“近习”用事 / 212
两宫不睦与光宗“禅位” / 216
庆元党禁 / 224
开禧北伐 / 229
史弥远专权与理宗之立 / 235
蒙古侵金与宋金混战 / 238
第八章 沉沦:理宗、度宗、恭帝朝
理宗的身份危机 / 248
李全之叛及宋失山东 / 252
宋蒙联合灭金 / 255
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 / 259
理宗朝的宋蒙战争 / 262
贾似道的时代 / 267
襄阳失守与宋之灭亡 / 273
厓山海战 / 277
第九章 宋代政治体制概说
中央的权力架构与权力平衡 / 287
地方行政 / 291
财政 / 295
科举 / 301
第十章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
工商经济与城市网络 / 311
城市生活——以开封为例 / 316
海外贸易 / 323
社会救济 / 329
第十一章 宋代的文化
理学 / 338
史学 / 344
宋词 / 350
科技 / 352
结束语 / 357
主要参考书目 / 361
附录一:宋代大事记 / 365
附录二:宋代皇帝世系表 / 372
重版后记 / 375
《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蒙古崛兴前的历史与传说
9至13世纪北方草原形势:漠北的蒙古化 / 007
蒙古诸部的游牧经济与社会结构 / 011
蒙古先世历史概说:苍狼与白鹿的传说 / 017
第二章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形成
铁木真早年的成长:三河之源的传奇 / 025
争雄草原: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的转变 / 030
漠北立国: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 039
征夏攻金: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 / 047
挥鞭西进:蒙古第一次西征 / 055
第三章 蒙古帝国的扩张及其崩解
窝阔台继承汗位 / 067
窝阔台合罕的文治武功 / 077
汗统的转移:从贵由汗到蒙哥汗 / 086
极盛的帝国:蒙哥汗对东、西方世界的统治 / 092
蒙古帝国的崩解及其世界性意义 / 106
第四章 元统治的确立:忽必烈及其时代
建元中统:1260年的转折 / 119
整顿中原:罢“世侯”,行“迁转法” / 135
灭亡南宋:江南若破,百雁来过 / 143
文天祥之死:元廷对南宋遗留问题的处置 / 151
经世敛财:忽必烈的理财大臣们 / 161
第五章 元王朝由守成到更化至覆亡
成宗守成:铁穆耳继位及其“惟和”政策 / 177
武仁授受:“兄弟叔侄相继”与“延祐儒治” / 186
英宗被弑:至治新政与南坡之变 / 198
明文之争:两都之战与天历之变 / 206
顺帝北遁:脱脱更化与大元覆亡 / 215
第六章 元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
元代体制的“二元性”特征 / 231
宋元明的“转折”:元代是“黑暗”时期吗? / 239
“四等人制”?“九儒十丐”? / 247
元代法律的特性 / 256
第七章 元代的思想、宗教、文化与艺术
理学兴盛: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 / 265
五指并重:元代的宗教宽容 / 273
南北混融:大一统时代的诗风 / 284
曲苑竞妍:元杂剧的辉煌 / 291
隔江山色:文人画的兴盛 / 297
第八章 元朝与外部世界
传教士的东来与中国人的西行 / 313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 320
元人意识中的外部世界观念 / 326
结束语 / 333
主要参考书目 / 337
附录一:大蒙古国和元朝大事记 / 339
附录二:大蒙古国和元朝皇帝世系表 / 343
重版后记 / 345
《沉暮与新生:明》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大明王朝建立
元末群雄并起 / 007
朱元璋的崛起 / 010
削平群雄,统一中国 / 014
“大明”国号的由来 / 017
大权独揽的洪武皇帝 / 020
第二章 严刑重典,以猛治国
特务政治与文字狱 / 029
发展经济,奖励农桑 / 032
胡蓝之狱,整肃群臣 / 036
严刑重法,惩奸治贪 / 047
洪武年间科场案 / 052
明初大臣的悲剧 / 056
第三章 燕王夺皇位
明初的分封及隐患 / 071
昙花一现的建文新政 / 075
靖难之役 / 079
“诛十族”与“瓜蔓抄” / 083
朱棣削藩,加强皇权 / 087
第四章 永宣治世
设立内阁与创设东厂 / 093
永乐治绩 / 097
郑和七下西洋 / 109
仁宣之治 / 117
第五章 宦官干政
英宗朝王振专权 / 127
土木之变 / 130
北京保卫战与英宗南归 / 135
南宫之变及影响 / 141
宪宗朝汪直跋扈 / 146
弘治中兴 / 151
正德朝刘瑾乱政 / 155
第六章 多事之秋
民变蜂起 / 165
宁王之乱 / 167
嘉靖革新 / 170
大礼议之争 / 174
嘉靖大倭寇 / 178
第七章 嘉隆乱象
首辅迭换 / 189
严嵩柄权 / 193
内阁倾轧与首辅之争 / 197
隆庆议和 / 200
嘉隆时期的政策调整 / 205
第八章 十年新政与短暂的辉煌
张居正蒙恩佐帝 / 211
万历新政 / 216
人亡政息的悲剧 / 221
万历三大征 / 227
国本之争 / 235
第九章 王朝危机
万历怠政 / 241
矿监税使与民变 / 244
晚明宫闱疑案 / 250
东林书院与晚明党争 / 257
阉党误国 / 262
第十章 后金的崛起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 269
明军兵败萨尔浒 / 273
辽沈失陷,孤守宁远 / 276
君臣猜忌,痛失良将 / 280
清兵虎视中原 / 284
第十一章 崇祯帝无力回天
思宗励精图治 / 291
明末农民战争 / 293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 299
明王朝沉疴难起 / 303
崇祯帝的悲剧 / 307
转瞬即逝的大顺政权 / 311
短暂的南明朝廷 / 314
第十二章 明代文化
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 321
心学的兴起 / 325
四大奇书 / 330
明代科技 / 335
结束语 / 347
主要参考书目 / 349
附录一:明朝大事记 / 351
附录二:明朝皇帝世系表 / 356
重版后记 / 357
《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顺治开国
山海关外 / 007
李自成进京 / 013
王朝更替 / 017
顺治十八年 / 022
第二章 康熙大帝
康熙继位 / 039
三藩之乱 / 042
收复台湾 / 045
开明治世 / 047
第三章 盛世景象的“另一面”
庄廷鑨与戴名世 / 055
奏销和哭庙 / 064
社会控制 / 071
李煦奏折 / 077
民生的艰辛 / 087
第四章 雍正朝的政治
雍正即位之谜 / 101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07
年羹尧被杀 / 116
田文镜的发迹 / 125
李卫与鄂尔泰 / 129
第五章 雍正的思想与信仰
汪景祺与查嗣庭的悲剧 / 137
吕留良案 / 141
齐周华和谢济世 / 147
雍正的文化信仰 / 150
第六章 乾隆盛世
乾隆鼎盛局面的形成 / 159
文化之狱 / 170
科举兴盛下的儒林人生 / 177
政以贿成 / 191
第七章 和珅及其时代
和珅的荣耀之路 / 209
抄家清单 / 217
马戛尔尼使华 / 228
天朝自大 / 238
第八章 鸦片战争
鸦片之祸 / 245
林则徐禁烟 / 249
火烧圆明园 / 255
第九章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的故事 / 261
东进江南 / 273
天国的陨落 / 285
咸丰帝之死 / 296
同治并未中兴 / 300
第十章 傀儡皇帝
垂帘听政 / 311
中日战争 / 320
议行新政 / 326
庚子西狩 / 333
夕阳下的瀛台 / 345
第十一章 最后的帝王
宣统皇帝 / 357
宫廷生活 / 360
帝国的终结 / 364
结束语 / 369
主要参考书目 / 373
附录一:清朝大事记 / 375
附录二:清朝皇帝世系表 / 379
重版后记 / 38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