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

作者:陈振林,王昌林,巢清尘,陈迎,胡国权,庄贵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01

ISBN:9787522829241

定价:¥1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编撰的第15部“气候变化绿皮书”,本书聚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从不同侧面展现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政策和行动,对关心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强调,全球气候危机的形势愈演愈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空前的巨大挑战,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任重道远。应对气候危机,促进全球绿色发展转型,凝聚了最广泛的全球共识。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 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引导地方、城市、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行动起来,逐步形成全社会落实“双碳”目标的合力。
作者简介
  陈振林,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理学博士。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成员,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代表。多次代表中国气象局参加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 等国际组织的活动。长期参与国内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协调,负责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建设,推动建立常态化气象灾害防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著有《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防控》等多部著作。王昌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家发改委工作,曾任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在《求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著有《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国重大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等,曾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励。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气候系统分析及相互作用、气候风险评估、气候变化政策。现任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领衔作者。长期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谈判。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曾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合著八十余篇(部)。入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曾获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曾任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世界气象组织基础设施委员会成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研究组联合主席、指导委员会委员。陈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气候治理、气候政策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COMEST)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NC-FE)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学会环境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二十余项,发表专著、合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研究成果约一百篇(部),曾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2022年),第二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1年),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奖等。2022年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胡国权,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气候变化应对战略。先后从事天气预报、能量与水分循环研究、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和数值模拟,以及气候变化数值模拟和应对对策等工作。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谈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等资助项目十几项,参与编写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庄贵阳,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在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开展大量前沿性研究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提供学术支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专著(合著)十部,发表重要论文八十余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奖。2019年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Ⅰ 总报告
1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分析与展望(2022~2023) 陈迎 巢清尘 胡国权 王谋 张永香/001
Ⅱ 气候变化科学新认识
2气候变化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 王元丰/035
3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进展 黄磊 杨啸 王朋岭/049
4气候临界点与未来风险应对 王长科 黄磊 周兵/059
5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廖要明 陆波/072
Ⅲ 国际气候治理进程
6《生物多样性公约》下气候变化议题演进与发展 关婧 秦圆圆/082
7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意义与挑战 王谋 康文梅 刘莉雯/096
8全球盘点的规则、实践与成果展望 梁媚聪/107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适应目标谈判进展 刘硕 李玉娥/120
10碳中和进程中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张剑智 晏薇 郑静 孙丹妮/133
11气候资金议题谈判焦点与展望 冯超/146
Ⅳ 国内政策和行动
12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助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张军涛 王艳艳 谭效时 王璘姬/157
13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居住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技术与政策体系研究 贺旺 王野/172
14我国巩固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政策与行动 郭青俊 张国斌/188
15数字技术助力低碳转型 腾讯碳中和团队 腾讯研究院团队 腾讯云团队/201
16“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冯洪荣 王巧玲 李家成 张婧 马莉 王永庆 李曙东/212
17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应对 刘泽洪 陈星 刘昌义 赵子健 杨方/226
18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潜在贡献 王阳 巢清尘/240
19国内“双碳”认证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 崔晓冬 曹婧 陈轶群 邓秋玮/252
20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发展现状及展望 朱磊/265
Ⅴ 行业和城市应对行动
21水泥行业减污降碳绩效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证分析 赵梦雪 冯相昭/277
22中国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及措施 宋超 莫欣达 孟杰/293
23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评价(2022)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评价研究项目组/303
附录一气候灾害历史统计 翟建青 李广宗 董志博/320
附录二缩略词 胡国权/343
Abstract/348
Contents/351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