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企业领导者的社会网络与构建策略

企业领导者的社会网络与构建策略

作者:曹春辉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01

ISBN:9787509693803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探索型序贯混合研究设计框架,通过案例研究,识别出领导者构建社会网络的潜在动机,并提出了领导者构建社会网络的两种策略,以及影响领导者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的个体和组织层面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检验了上述影响因素对领导者社会网络策略选择的影响;并结合仿真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探讨了两种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对领导者个人和高管团队的影响效应,主要的结论和贡献有以下四点:1.发现了领导者构建社会网络的两种策略:建桥策略和引桥策略。依据领导者在构建社会网络时所占据的网络位置差异,给出了两种网络策略的内涵,并结合案例研究陈述了两种策略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表征。弥补了领导者社会网络研究中多以既有连接网络为基础进行静态研究,而对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和形成机理等动态过程研究的不足。2.发现并验证个体特质和组织情境是领导者社会网络策略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领导者个体特质可以预期领导者在构建社会网络时的策略选择偏好,而策略的时间压力对此起到了调节作用。进而验证了个体特质与网络结构特征、组织情境因素和领导者策略行动选择之间的关联性,弥补了社会网络研究中只关注个体的网络位置差异与关系特征差异,而忽略个体特质与行为策略差异的不足,推进了“后结构主义”视角下领导者社会网络的研究。3.通过仿真实验,构建了领导者社会网络策略的时效模型。分析了领导者构建社会网络的两种策略对团队任务绩效和效率的影响,指出两种构建网络策略在团队绩效水平和收敛时间上存在差异,引桥型策略具有短期时效性而长期绩效低,建桥型策略短期时效低但长期具有更高的绩效水平。4.研究了领导者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对领导者的权力和高管团队稳定性的影响。指出相对于引桥策略而言,建桥策略更有可能提升领导者的信息权和专家权。同时,在对高管团队稳定性的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引桥策略而言,建桥策略在维持团队稳定性上具有优势,并给出了领导者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对团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模型。
作者简介
暂缺《企业领导者的社会网络与构建策略》作者简介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问题的说明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本书的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社会网络效用研究综述
2.1.2 对社会网络的影响研究综述
2.1.3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对本书的启示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依赖理论
2.2.2 社会交换理论
2.2.3 社会网络理论
2.2.4 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1.1 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
3.1.2 混合型研究方法
3.2 研究设计框架与研究过程
3.2.1 混合研究方法设计框架
3.2.2 研究过程
3.3 案例研究设计
3.3.1 案例的选择
3.3.2 案例资料来源
3.3.3 资料分析法
3.4 问卷调查
3.4.1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3.4.2 样本与数据收集
3.4.3 变量的测量
3.5 仿真研究设计
3.5.1 任务环境建模
3.5.2 基准模型设计
4 社会网络的构建策略
4.1 社会网络的扫描
4.2 构建社会网络的潜在动因
4.2.1 构建社会网络的组织层面潜在动因
4.2.2 构建社会网络的个体层面潜在动因
4.3 构建社会网络的互动过程与方式
4.4 构建社会网络的两种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的选择
5.1 影响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的因素以及相关命题假设的提出
5.1.1 个体特质对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的影响
5.1.2 组织情境因素对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的影响
5.2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的假设检验
5.2.1 信度与效度分析
5.2.2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的影响效应
6.1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对领导权力的影响
6.1.1 权力来源视角下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对领导权力的影响
6.1.2 网络结构视角下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对领导权力的影响
6.2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对高管团队稳定性的影响
6.2.1 案例研究中的发现
6.2.2 相关研究的启示
6.2.3 理论命题的提出
6.3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对高管团队绩效和效率的影响
6.3.1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选择对高管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
6.3.2 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对高管团队任务效率的影响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贡献与展望
7.1 结论
7.2 贡献
7.3 反思与展望
7.3.1 研究反思
7.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