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艺术:中国传统造园新诠
作者:方晓风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ISBN:9787558093999
定价:¥1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设计学科实用性为上的原则,以现有园林遗存为对象,将其视作一种整体文化现象,以逆向还原的逻辑进行解读;寻找传统园林空间叙事和古人营园时所追求的意境立意的对应关系,从而揭示传统园林设计思维中普适性的原则,力求以实证研究指导设计实践,同时构建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推动本土设计理论的现代化。
作者简介
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杂志主编。1969年5月生于上海,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2年以《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获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并入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2007年任《装饰》常务副主编,2009年至今任主编。兼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期刊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专业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副会长,筑巢奖组委会主席,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主委会副主任委员、组委会秘书长。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003
1.1.1 研究缘起 — 003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010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012
1.2.1 建筑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12
1.2.2 历史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18
1.2.3 风景园林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22
1.2.4 文化社会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23
1.2.5 小结 — 024
1.3 基本立场与研究策略 — 025
1.3.1 基本立场 — 025
1.3.2 研究策略 — 027
1.4 内容框架 — 033
第 2 章 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相似性
2.1 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的文学、绘画与园林 — 041
2.1.1 中国文学与园林 — 042
2.1.2 中国绘画与园林 — 044
2.2 中国文学叙事的总体特征—空间化叙事 — 046
2.3 文学叙事与园林叙事的相似性 — 048
2.3.1 宏观结构的相似性 — 048
2.3.2 纹理的相似性 — 056
2.3.3 修辞的相似性 — 058
2.4 小结 — 059
第 3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构建
3.1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性 — 065
3.1.1 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 — 065
3.1.2 园林中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交融 — 067
3.1.3 造境: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叙事的特征 — 069
3.2 空间符号系统生成的路径 — 072
3.2.1 空间叙事理论溯源 — 072
3.2.2 自我定义的符号系统 — 074
3.3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的系统生成 — 078
3.3.1 “山水比德”的文化传统 — 079
3.3.2 山水审美之于园林 — 085
3.3.3 基于自然的符号系统 — 097
3.3.4 作为底层逻辑的山水观念 — 105
第 4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验证
4.1 篇章层级 — 131
4.1.1 拙政园 — 133
4.1.2 留园 — 138
4.1.3 网师园 — 148
4.1.4 怡园 — 153
4.1.5 北海静心斋 — 162
4.1.6 何园 — 168
4.2 景区层级 — 172
4.2.1 拙政园远香堂 — 172
4.2.2 拙政园西园长廊 — 177
4.2.3 拙政园绣绮亭 — 181
4.2.4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 184
4.2.5 拙政园香洲 — 187
4.2.6 留园石林小院 — 189
4.2.7 留园闻木樨香轩景区 — 193
4.2.8 网师园小山丛桂之轩—濯缨水阁 — 197
4.2.9 网师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集虚斋—五峰书屋 — 199
4.2.10 网师园住宅区的院墙 — 203
4.2.11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的披檐 — 205
4.2.12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 205
4.2.13 沧浪亭复廊 — 205
4.2.14 沧浪亭翠玲珑 — 207
4.2.15 耦园听橹楼 — 209
4.2.16 秋霞圃游骋堂 — 211
4.2.17 豫园中部三道腰门 — 213
4.2.18 园林中的月洞门 — 214
第 5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归纳
5.1 托物言志 — 221
5.2 小中见大 — 223
5.2.1 小中见大是一种直观的游园体验 — 223
5.2.2 小中见大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创作技巧与审美方式 — 225
5.2.3 园林中小中见大产生的背景 — 227
5.2.4 小中见大的三个层次 — 230
5.2.5 小结 — 246
5.3 对偶美学 — 247
5.3.1 二元思维、奇正之道与对偶美学 — 247
5.3.2 作为叙事策略的对偶 — 249
5.3.3 园林中的对偶 — 252
5.4 以楼代山 — 259
5.4.1 叠山艺术的历史演进 — 259
5.4.2 晚清造园社会背景的变化 — 260
5.4.3 以楼代山的案例 — 263
第 6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当代应用
6.1 松江方塔园何陋轩 — 293
6.1.1 方塔园何陋轩的立意 — 293
6.1.2 空间叙事设计策略 — 295
6.1.3 小结 — 295
6.2 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纪念碑 — 299
6.2.1 设计缘起与空间叙事主题 — 299
6.2.2 空间叙事设计策略 — 300
6.3 英烈纪念碑改造设计 — 305
6.3.1 缘起与空间叙事主题 — 305
6.3.2 空间叙事的设计策略 — 309
6.3.3 小结 — 312
6.4 “三一八”纪念碑改造设计 — 313
6.4.1 空间叙事主题 — 313
6.4.2 空间叙事的设计策略 — 315
6.4.3 小结:纪念性景观的处理方式 — 316
6.5 续园 — 317
6.5.1 续园空间叙事的主题 — 317
6.5.2 空间叙事的策略 — 318
6.5.3 小结 — 321
第 7 章 结语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003
1.1.1 研究缘起 — 003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010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012
1.2.1 建筑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12
1.2.2 历史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18
1.2.3 风景园林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22
1.2.4 文化社会学领域的园林研究 — 023
1.2.5 小结 — 024
1.3 基本立场与研究策略 — 025
1.3.1 基本立场 — 025
1.3.2 研究策略 — 027
1.4 内容框架 — 033
第 2 章 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相似性
2.1 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的文学、绘画与园林 — 041
2.1.1 中国文学与园林 — 042
2.1.2 中国绘画与园林 — 044
2.2 中国文学叙事的总体特征—空间化叙事 — 046
2.3 文学叙事与园林叙事的相似性 — 048
2.3.1 宏观结构的相似性 — 048
2.3.2 纹理的相似性 — 056
2.3.3 修辞的相似性 — 058
2.4 小结 — 059
第 3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构建
3.1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性 — 065
3.1.1 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 — 065
3.1.2 园林中空间叙事与文学叙事的交融 — 067
3.1.3 造境: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叙事的特征 — 069
3.2 空间符号系统生成的路径 — 072
3.2.1 空间叙事理论溯源 — 072
3.2.2 自我定义的符号系统 — 074
3.3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的系统生成 — 078
3.3.1 “山水比德”的文化传统 — 079
3.3.2 山水审美之于园林 — 085
3.3.3 基于自然的符号系统 — 097
3.3.4 作为底层逻辑的山水观念 — 105
第 4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验证
4.1 篇章层级 — 131
4.1.1 拙政园 — 133
4.1.2 留园 — 138
4.1.3 网师园 — 148
4.1.4 怡园 — 153
4.1.5 北海静心斋 — 162
4.1.6 何园 — 168
4.2 景区层级 — 172
4.2.1 拙政园远香堂 — 172
4.2.2 拙政园西园长廊 — 177
4.2.3 拙政园绣绮亭 — 181
4.2.4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 184
4.2.5 拙政园香洲 — 187
4.2.6 留园石林小院 — 189
4.2.7 留园闻木樨香轩景区 — 193
4.2.8 网师园小山丛桂之轩—濯缨水阁 — 197
4.2.9 网师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集虚斋—五峰书屋 — 199
4.2.10 网师园住宅区的院墙 — 203
4.2.11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的披檐 — 205
4.2.12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 205
4.2.13 沧浪亭复廊 — 205
4.2.14 沧浪亭翠玲珑 — 207
4.2.15 耦园听橹楼 — 209
4.2.16 秋霞圃游骋堂 — 211
4.2.17 豫园中部三道腰门 — 213
4.2.18 园林中的月洞门 — 214
第 5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归纳
5.1 托物言志 — 221
5.2 小中见大 — 223
5.2.1 小中见大是一种直观的游园体验 — 223
5.2.2 小中见大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创作技巧与审美方式 — 225
5.2.3 园林中小中见大产生的背景 — 227
5.2.4 小中见大的三个层次 — 230
5.2.5 小结 — 246
5.3 对偶美学 — 247
5.3.1 二元思维、奇正之道与对偶美学 — 247
5.3.2 作为叙事策略的对偶 — 249
5.3.3 园林中的对偶 — 252
5.4 以楼代山 — 259
5.4.1 叠山艺术的历史演进 — 259
5.4.2 晚清造园社会背景的变化 — 260
5.4.3 以楼代山的案例 — 263
第 6 章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当代应用
6.1 松江方塔园何陋轩 — 293
6.1.1 方塔园何陋轩的立意 — 293
6.1.2 空间叙事设计策略 — 295
6.1.3 小结 — 295
6.2 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纪念碑 — 299
6.2.1 设计缘起与空间叙事主题 — 299
6.2.2 空间叙事设计策略 — 300
6.3 英烈纪念碑改造设计 — 305
6.3.1 缘起与空间叙事主题 — 305
6.3.2 空间叙事的设计策略 — 309
6.3.3 小结 — 312
6.4 “三一八”纪念碑改造设计 — 313
6.4.1 空间叙事主题 — 313
6.4.2 空间叙事的设计策略 — 315
6.4.3 小结:纪念性景观的处理方式 — 316
6.5 续园 — 317
6.5.1 续园空间叙事的主题 — 317
6.5.2 空间叙事的策略 — 318
6.5.3 小结 — 321
第 7 章 结语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