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社交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化途径研究
作者:蓝刚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522725024
定价:¥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培养青年群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合格公民并具备基本生活能力、掌握一定生产学习技能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的途径有多种,本书着重于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和培养。社交媒体独特的信息传播表现、平等的主客传受关系、虚拟的社会交往支撑拓展着青年社会化的途径,社交媒体表现出来的微文化和微社会属性,为青年社会化实践提供了相应的舞台。与此同时,舆论环境、言论空间、虚拟行为和低效参与对青年社会化产生了相应的阻碍,为此需要发挥社交媒体的文化引导作用、完善社交媒体的社会参与渠道,加强社交媒体的思想教育来改善、提升青年社会化的途径。
作者简介
蓝刚,博士研究生,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媒体和社会发展。主持厅局级、省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27篇,专著1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化途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核心概念概述
一 社交媒体的特质与功能
二 社交媒体的效应组成
三 社会化概念梳理
四 社会化途径类别
五 青年社会化特征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 异化理论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三 场域理论
第三章 青年社会化媒介途径的变迁
第一节 社会化传统途径:传统媒体
一 实现社会控制,引导社会态度
二 改造社会文化,实现社会控制
三 建构社会情感,确立社会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化的现代途径:网络
一 网络社会化的内涵与特点
二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范式的影响与调控
第三节 社会化的新型途径:社交媒体
一 扩大社会化参与
二 促进社会化教育
三 创设社会化范式
四 决定社会化意义
第四章 社交媒体在青年社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交媒体的技术特质,青年社会化途径的支撑
一 独到的信息传播表现
二 平等的主客传受关系
第二节 社交媒体虚拟形态,青年社会化途径的拓展
一 社交媒体虚拟社会交往促进青年社会化
二 虚拟社会治理保障青年社会化
第五章 微文化与微社会:青年社会化社交媒体实践
第一节 微文化,社交媒体领域的文化表征
一 微文化概念特征与阅读表现
二 微文化的社会化功能与价值
三 微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亚文化影响
第二节 微社会,社交媒体领域的社会动员
一 社会媒体的社会动力、属性和形态
二 微社会的实现形式
三 当代青年微社会行为实证调查
第六章 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成因剖析
第一节 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一 复杂的舆论环境可能导致社会认知歧异化
二 开放的言论空间可能导致社会表达随性化
三 虚拟的实践行为可能导致社会知行偏差化
四 低效的参与行为可能导致社会态度冷漠化
第二节 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负面影响成因剖析
一 媒介责任的缺失和青年媒介素养的匮乏
二 舆论主体的缺欠和青年群体文化的疲乏
第二章 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化途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核心概念概述
一 社交媒体的特质与功能
二 社交媒体的效应组成
三 社会化概念梳理
四 社会化途径类别
五 青年社会化特征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 异化理论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三 场域理论
第三章 青年社会化媒介途径的变迁
第一节 社会化传统途径:传统媒体
一 实现社会控制,引导社会态度
二 改造社会文化,实现社会控制
三 建构社会情感,确立社会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化的现代途径:网络
一 网络社会化的内涵与特点
二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范式的影响与调控
第三节 社会化的新型途径:社交媒体
一 扩大社会化参与
二 促进社会化教育
三 创设社会化范式
四 决定社会化意义
第四章 社交媒体在青年社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交媒体的技术特质,青年社会化途径的支撑
一 独到的信息传播表现
二 平等的主客传受关系
第二节 社交媒体虚拟形态,青年社会化途径的拓展
一 社交媒体虚拟社会交往促进青年社会化
二 虚拟社会治理保障青年社会化
第五章 微文化与微社会:青年社会化社交媒体实践
第一节 微文化,社交媒体领域的文化表征
一 微文化概念特征与阅读表现
二 微文化的社会化功能与价值
三 微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亚文化影响
第二节 微社会,社交媒体领域的社会动员
一 社会媒体的社会动力、属性和形态
二 微社会的实现形式
三 当代青年微社会行为实证调查
第六章 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成因剖析
第一节 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一 复杂的舆论环境可能导致社会认知歧异化
二 开放的言论空间可能导致社会表达随性化
三 虚拟的实践行为可能导致社会知行偏差化
四 低效的参与行为可能导致社会态度冷漠化
第二节 社交媒体对青年社会化负面影响成因剖析
一 媒介责任的缺失和青年媒介素养的匮乏
二 舆论主体的缺欠和青年群体文化的疲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