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研究:1950—1993
作者:闫红果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01
ISBN:9787519474348
定价:¥9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研究(1950-1993) ”为选题,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学说的视角出发,分析地方省市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行动逻辑。运用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志、专门志等一手文献, 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并对上海参与国家援外进行客观评析。最后指出,做好新时代的援外工作需坚持以下思路: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 要素;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强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创新援外宣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作者简介
闫红果,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2021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现为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独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及其扩展版来源期刊论文9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主持并完成课题20余项,其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曾被“中国社会科学网”观点摘编近4千字,撰写的咨政文章曾获正厅级、副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目录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共同体”理论
一、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新要求
三、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赋予中国对外援助的新特征
四、地方参与国家援外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对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启示
第三节地方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中国逻辑
一、合法性来源:中央对地方的授权
二、动力性来源:国家要求及地方发展
三、必要性条件:地方实情及实力
四、多元化渠道:参与决策、一省包国、分工协作
五、矛盾性法则:为国挣利及与国争利
第二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起步阶段(1950—1954)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背景
一、冷战状态下“一边倒”方针的出台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三、国内地方抗美援朝运动的掀起
第二节上海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以消除“恐美”情绪为主的宣传动员阶段
二、以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为中心环节的阶段
三、以响应“六一号召”为中心工作的阶段
四、通过增加生产和厉行节约支援抗美援朝的阶段
五、消除麻痹思想与巩固抗美援朝成果的阶段
第三节上海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重点领域及贡献
一、捐献武器,支持抗美援朝
二、募捐吃穿用品,支撑抗美援朝
三、派遣医疗救援队,助力抗美援朝
四、动员青年志愿参军,参加抗美援朝
第四节上海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积极影响
一、为支援抗美援朝斗争汇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激发民众革命斗志的同时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三、书写了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另一种“历史佳话”
第三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扩展阶段(1955—1964)
第一节万隆会议后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时代背景
一、“反帝防修”两条线战略的确立
二、万隆会议后我国援外范围的扩大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对战后朝鲜和越南的援助
一、上海承担国家援助朝鲜任务的状况
二、上海承担国家援助越南任务的状况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
一、立足轻工行业,参与成套项目援建
二、围绕项目要求,积极派遣出国专家
三、依托行业优势,开展实习生培训
四、整合本地资源,提供其他方面援助
第四节“总交货人部制”下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单一执行模式
一、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设立
二、“总交货人部制”的运作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单一执行模式
第五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展示了新中国的形象
一、扩大了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
二、增进了民族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认识
三、有助于促进受援国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四章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急增与骤降时期(1965—1978)
第一节1965—1978年上海参与国家援外面临的国际形势
一、从“反帝防修”到“防修反帝”
二、从“两个中间地带”到“三个世界”理论
三、对外“交际圈”扩大后的援外形势
第二节“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出台后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
一、对外成套项目援助增多
二、对外一般物资援助迅速发展
三、积极参与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四、派遣出国专家为受援国提供相关服务
第三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高涨
一、对外成套项目援助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二、对外一般物资援助的势头强劲
三、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继续发展
四、对外多边援助开始起步
第四节第四次全国援外会议后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回落
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的召开
二、地方参与国家援外规模的压缩
三、上海市停止对越南、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第五节“承建部负责制”下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双元管理模式
一、中央和地方援外管理机构的变化
二、从“总交货人部制”到“承建部负责制”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双元管理模式
第六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一、通过践行援外“八项原则”传播了新的援外理念
二、援建的成套项目展示了过硬的技术实力
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第五章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调整与初步改革时期(1979—1993)
第一节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地方参与援外的新要求
一、谋求发展是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时代任务
二、深化合作是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重要目标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新动向
一、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二、援外工作中的分歧及再调整
三、援外“四项原则”提出后从经济技术援助走向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新局面
一、对外承包工程迅速展开
二、援外成套项目重点聚焦发展中国家
三、对外一般物资援助继续发展
四、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进一步展开
第四节“承包责任制”下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多元互动模式
一、对外经济贸易部的设立及其职责
二、承包责任制的形成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多元互动模式
第五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多重效应
一、加强了中国与受援国之间的经济互惠
二、增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
三、扩大了上海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第六章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评析
第一节实现国家利益: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核心目标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整体趋势
一、计划经济时代旨在维护国家安定与国家政治利益
二、改革开放时期注重国家经济建设与经济利益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基本特点
一、在援外思想层面,从意识形态主导到现实利益驱动
二、在援外动机层面,从维护国家利益到兼顾地方利益
三、在援外力度层面,经历了“增加—起伏—稳步增加”的变化过程
四、在援外范围层面,从周边社会主义国家到遍布全球
五、在援外内容层面,涉及军事援助、经济技术援助、人道主义援助领域
六、在援外方式层面,以成套项目为主兼顾其他方式
第四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教训
一、援外出国专家派遣工作存在失误
二、部分援外任务的下达忽视了上海的实际
三、个别对外援建成套项目与设备的质量有待提升
第五节上海聚焦“人、财、物”要素补救援外失误的举措
一、多措并举加强援外专家与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二、发扬“勤俭办援外”精神对援外财力进行合理安排
三、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援外成套项目与设备质量
第七章上海援外对做好新时代国家援外工作的启示
第一节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
第二节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
第三节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大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
第四节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
第五节创新援外宣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参考文献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共同体”理论
一、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新要求
三、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赋予中国对外援助的新特征
四、地方参与国家援外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对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启示
第三节地方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中国逻辑
一、合法性来源:中央对地方的授权
二、动力性来源:国家要求及地方发展
三、必要性条件:地方实情及实力
四、多元化渠道:参与决策、一省包国、分工协作
五、矛盾性法则:为国挣利及与国争利
第二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起步阶段(1950—1954)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背景
一、冷战状态下“一边倒”方针的出台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三、国内地方抗美援朝运动的掀起
第二节上海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以消除“恐美”情绪为主的宣传动员阶段
二、以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为中心环节的阶段
三、以响应“六一号召”为中心工作的阶段
四、通过增加生产和厉行节约支援抗美援朝的阶段
五、消除麻痹思想与巩固抗美援朝成果的阶段
第三节上海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重点领域及贡献
一、捐献武器,支持抗美援朝
二、募捐吃穿用品,支撑抗美援朝
三、派遣医疗救援队,助力抗美援朝
四、动员青年志愿参军,参加抗美援朝
第四节上海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积极影响
一、为支援抗美援朝斗争汇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激发民众革命斗志的同时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三、书写了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另一种“历史佳话”
第三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扩展阶段(1955—1964)
第一节万隆会议后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时代背景
一、“反帝防修”两条线战略的确立
二、万隆会议后我国援外范围的扩大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对战后朝鲜和越南的援助
一、上海承担国家援助朝鲜任务的状况
二、上海承担国家援助越南任务的状况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
一、立足轻工行业,参与成套项目援建
二、围绕项目要求,积极派遣出国专家
三、依托行业优势,开展实习生培训
四、整合本地资源,提供其他方面援助
第四节“总交货人部制”下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单一执行模式
一、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设立
二、“总交货人部制”的运作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单一执行模式
第五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展示了新中国的形象
一、扩大了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
二、增进了民族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认识
三、有助于促进受援国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四章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急增与骤降时期(1965—1978)
第一节1965—1978年上海参与国家援外面临的国际形势
一、从“反帝防修”到“防修反帝”
二、从“两个中间地带”到“三个世界”理论
三、对外“交际圈”扩大后的援外形势
第二节“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出台后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
一、对外成套项目援助增多
二、对外一般物资援助迅速发展
三、积极参与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四、派遣出国专家为受援国提供相关服务
第三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高涨
一、对外成套项目援助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二、对外一般物资援助的势头强劲
三、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继续发展
四、对外多边援助开始起步
第四节第四次全国援外会议后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回落
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的召开
二、地方参与国家援外规模的压缩
三、上海市停止对越南、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第五节“承建部负责制”下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双元管理模式
一、中央和地方援外管理机构的变化
二、从“总交货人部制”到“承建部负责制”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双元管理模式
第六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一、通过践行援外“八项原则”传播了新的援外理念
二、援建的成套项目展示了过硬的技术实力
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第五章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调整与初步改革时期(1979—1993)
第一节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地方参与援外的新要求
一、谋求发展是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时代任务
二、深化合作是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重要目标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新动向
一、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二、援外工作中的分歧及再调整
三、援外“四项原则”提出后从经济技术援助走向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新局面
一、对外承包工程迅速展开
二、援外成套项目重点聚焦发展中国家
三、对外一般物资援助继续发展
四、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进一步展开
第四节“承包责任制”下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多元互动模式
一、对外经济贸易部的设立及其职责
二、承包责任制的形成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多元互动模式
第五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多重效应
一、加强了中国与受援国之间的经济互惠
二、增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
三、扩大了上海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第六章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评析
第一节实现国家利益: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核心目标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整体趋势
一、计划经济时代旨在维护国家安定与国家政治利益
二、改革开放时期注重国家经济建设与经济利益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基本特点
一、在援外思想层面,从意识形态主导到现实利益驱动
二、在援外动机层面,从维护国家利益到兼顾地方利益
三、在援外力度层面,经历了“增加—起伏—稳步增加”的变化过程
四、在援外范围层面,从周边社会主义国家到遍布全球
五、在援外内容层面,涉及军事援助、经济技术援助、人道主义援助领域
六、在援外方式层面,以成套项目为主兼顾其他方式
第四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教训
一、援外出国专家派遣工作存在失误
二、部分援外任务的下达忽视了上海的实际
三、个别对外援建成套项目与设备的质量有待提升
第五节上海聚焦“人、财、物”要素补救援外失误的举措
一、多措并举加强援外专家与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二、发扬“勤俭办援外”精神对援外财力进行合理安排
三、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援外成套项目与设备质量
第七章上海援外对做好新时代国家援外工作的启示
第一节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
第二节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
第三节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大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
第四节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
第五节创新援外宣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