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昆虫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自然博物馆编本书介绍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昆虫的一生、巧妙的伪装、昆虫的自卫、昆虫的住所、会唱歌的昆虫、令人讨厌的昆虫、最美丽的昆虫等。
-
保护生物学基础(美)[R.普里马克]Richard Primack,季维智主编本书介绍了保护生物学最重要的原理。本书分五章介绍: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危机;种群和物种的保护;群落水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关君蔚著国家重点图书。作者针对当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西部开发、人类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在多年的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总结出的系统的科学方法——生态控制系统工程。本书不仅对上述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经过事实验证为可行的具体措施,还启示我们如何将现代的基础科学应用到实践开发中去。
-
生态哲学余谋昌著本书从生态学世界观的角度,论述了什么是生态哲学、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结构。本书在批判机械论世界观的基础上,吸纳了当代整体论哲学思潮的主要观点,深刻论述了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学方法论和生态价值论以及关于世界的存在、主体与客体、整体与部分、首
-
中国-俄罗斯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研究高振宁,徐海根主编中国辽阔的土地、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地形以及7000多年的农业耕作史,使她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裸子植物全世界25科850种,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9%。中国还具有异常丰富的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野生亲缘种质资源。
-
鹦鹉世界李湘涛编著在这个精美的画册中,通过200多幅彩色图片,向人们介绍了五彩缤纷的各类鹦鹉,其中荟萃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中国的野生种类以及人工饲养品种,并用文字介绍了鹦鹉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将观赏性、知识性和资料性融为一体,期望读者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能够对鹦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及饲养常识。
-
破译人类基因之谜周德编著本书共分为十五章,内容包括:宿命的阴影、家族遗传的迷宫、建立DNA图书馆、通向奇迹之路、染色体的差异等。
-
第二次创造(英)伊恩·威尔马特(Ian Wilmut),(英)基思·坎贝尔(Keith Campbell),(英)科林·塔居(Colin Tudge)著;张尚宏[等]译克隆绵羊多莉,是震惊世界的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之一。本书由在克隆多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两位科学家——伊恩·威尔马特、基思·坎贝尔所著。著者介绍和探讨了动物克隆研究的历史和探讨了动物克隆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对未来的深远影响。生动地描述了发生在1996年的人类首次用培养的成体绵羊体细胞克隆出多莉的前前后后。谈到了他们的设想、实验、结论和在科学及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并展望了生物技术的前景和由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时代。最后还从动物克隆谈到了人类克隆,讨论了与克隆人有关的社会及伦理问题。对与动物克隆有关的知识背景、研究历程及研究方法、手段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一本高水平的科普读物。
-
鼠、蝇、人与遗传学(法)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cois Jacob)著;张尚宏译本书介绍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果,并着重谈论了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及对生物进行的新认识。通过讲述与果蝇和小鼠这两种重要的实验材料有关的科学故事和轶闻,生动地描绘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与现状。
-
绿色象征街顺宝著《绿色象征——文化的植物志》是“边地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显然作者就占了这个有利条件,从云南丰富的植物入手,联系到了云南的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赋予植物的许多来自人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文化内涵,并把它归纳于“民族植物学”,其间的这种文化又不同于哲学上的广义文化,也不是指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文化植物是研究与意识活动和精神世界密切关系的植物的专门学科,而且更关注民间对植物的各种知识与利用。在我们各自的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端午节在门头悬挂菖蒲;迁居时用桃枝柳枝扫一下屋子;送葬的时候让小孩子带一些余甘子枝;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等等。在笔者生活的白族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植物的神话,白族人认为树木不仅有生命,而且会说话,会用眼睛看世界,有些少数民族认为植物和动物甚至和人类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例如:树变人、人变树、树生人,很多神话传说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某种植物的种子托生而来……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把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演化得极为复杂。作者在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写成了这本书,专门就“边地”的“民族植物学”进行研究,中间不仅涉及原始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等相对专业的研究课题,而且还有婚丧嫁娶、修屋建房、栽插种植、取名暗示等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植物象征。读这本书,我更喜欢贴近生活的这一部分:白族结婚,有的地方要在门上挂栗树叶,门前插松,喝交杯酒要用桃花;彝族妇女怀孕后,要编制一些被称为“提巴”的编扎物,挂在床边的墙上,以求神灵保佑孕妇平安生产,护佑孩子健康成长,提巴用松枝、柏枝与茅草编成,多为简单的人形;傣族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女孩常用名花芳草,企望她们长得美丽,如“玉沾”就是缅桂,“玉波”就是莲花,男孩常用树取名,如“圭忽”就是桂树,“书整”就是栗树;许多民族都有以植物作记号的习惯,有的在树上捆上一把草,说明“此树是我栽”,有的约人不遇,就在约会地点摆上一堆树枝,树尖朝先去者的方向,表示“我来过了,现在走了,你顺着树枝的方向来找我”,如果要是有人老是失约,先到的一方就会在树枝上压上石头,表示被骗后的愤怒,若是愤怒之极,就会选择一些带刺的树枝,来表示拒绝你。作为专门研究植物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来讲,是可以从书中采集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的;对笔者而言,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只有开卷看看热闹。这本书的作者街顺宝是一个年轻的学者,他使用的语言也较为简练直白,让门外汉们对这些生涩的问题也能产生较强的阅读欲望,把许多学术性极强的东西当作通识来读,当作常识来了解,仅仅把它作为对世界、对民族、对人与物和人与神之间的认识来思考,就如作者所说:“神奇古老的植物神话与植物灵性的比拟,使植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比物及人,则爱怨憎恶,娇悍奸狡,不时即见。知物而通其性,就可与之同感触而共忧乐。”读植物,也可读出人味,可见在这一片片绿叶的背后有多么丰富的精神境界,有多少思想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