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徐卫华,欧阳志云 著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他重要自然资源现状,以及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情况,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与分布、生物遗传资源特征;第二章讨论了我国自然遗迹与自然景观空间分布及保护的关键区域;第三章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情况,包括自然保护地的类型与管理成效,以及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现状;第四章总结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情况及保护成效;第五章介绍了我国世界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要湿地等保护地的发展建设情况。
-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治理与恢复傅伯杰,伍星 著本书为“新时代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共分7章内容,第1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生态脆弱区的现状及特征,系统综述了中国生态脆弱区研究热点与进展。第2章简要介绍了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概况,并对典型生态脆弱区近几十年来的生态恢复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第3章至第7章分别针对我国北方草原区、黄土高原、西北干旱荒漠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等五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系统阐述了其相应的生态分区及主要生态问题、目前主要的生态治理与恢复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并对上述生态脆弱区未来生态治理与恢复的前景予以展望。
-
生命科学的进程III许智宏 著《生命科学的进程III(英汉对照)》是《生命科学的进程》中的一册,精选了《自然》杂志1971年至1977年期间发表的重要生命科学论文近百余篇。在这期间,奥尔特曼和史密斯的发现提示了RNA可能具有催化活性,巴尔的摩等发现RNA引物分子可以用于启动从mRNA开始的基因生产,约翰森等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化石——“露西”,米尔斯坦和克勒发现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萨克曼和内尔报道了能够记录细胞膜单个离子通道电流的膜片钳技术,桑格等首次实现DNA基因组的完全测序……
-
生命科学的进程IV许智宏 著《生命科学的进程IV(英汉对照)》是《生命科学的进程》中的一册,精选了《自然》杂志1977年至1997年期间发表的重要生命科学论文近百余篇。在这期间,埃文斯与考夫曼从小鼠体内获得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成功培养,加洛及其同事解析了艾滋病病毒HTLV-III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威尔逊等人提出了“夏娃假说”——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位非洲女性,罗思曼等提出了一种囊泡运输和靶膜融合的机制,在中国江苏省上黄村的始新世堆积物中发现了中华曙猿和丰富的灵长类动物,威尔穆特等报道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成年体细胞克隆得到的多莉羊的诞生……
-
简明分子生物学王涛 著自第一代高通量测序仪诞生以来,生物仪器进入了一个迅速迭代的高光时代,与之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今天,分子生物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便利。《(2021版)简明分子生物学》一共有六章,从分子生物学发展史谈起,到染色体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发现,以及核糖核酸(RNA)转录过程和蛋白质翻译,最后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特征,可以说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核心的内容。分子生物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全部灵感都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体,我们细心大胆地发现规律,再谨慎地利用规律进行改造,这是一个学习、认知、实践缺一不可的过程。每一项创新分子技术的发明,都需要我们发挥极大的想象力,同时具有坚韧和不怕试错的决心。未来永远有无限可能,希望我们在学习生物的道路上,做一个有浓厚好奇心,又善于自省的追光者。
-
遗传学刘曙东,奚亚军,司怀军 著本书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学科基础、经典遗传学、统计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可遗传变异、现代遗传学、核外遗传、群体遗传和进化、表观遗传等。全书由绪论和14 章正文组成。绪论介绍遗传学的概念、研究任务、诞生和发展,以及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1 章讲述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2 章和第3 章讲述经典遗传学;第4 章讲述数量性状的遗传;第5 章和第6 章讲述染色体变异;第7 章讲述微生物的遗传;第8 章讲述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第9 章讲述基因工程;第10 章讲述基因组学;第11 章讲述基因突变;第12 章讲述细胞质遗传;第13 章讲述群体遗传与进化;第14章讲述表观遗传。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农学、园艺、植保、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植物科学类各专业的本科教材,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类有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
中国植物园黄宏文 著,黄宏文 编,邵云云 译《中国植物园(英文版)》首先介绍了我国植物园历史发展,活植物收集与迁地保育,以及植物记录与迁地栽培管理;接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现有161个植物园的概况;*后展望了我国植物园未来发展方向、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朱建国 著《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Threatened and Endemic Vertebrates in Southwest China:汉英对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和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受威胁及特有的脊椎动物。《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Threatened and Endemic Vertebrates in Southwest China:汉英对照》采纳并展示了新的学术成果,依次列出了每个物种的分类信息、重要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特性、分布范围、物种现状和保护等级等信息。《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Threatened and Endemic Vertebrates in Southwest China:汉英对照》共介绍了429个物种,其中哺乳类78种,鸟类122种,爬行类90种,两栖类106种,鱼类33种。在书后附有中文名索引、学名索引、英文名索引、照片及其摄影者检索表等。
-
中国园栽植物志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导论黄宏文 著《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导论(英文版)》收录了我国植物园迁地栽培的植物15812种,隶属于312科、3181属。包括蕨类植物59科168属835种,裸子植物12科53属299种,被子植物241科2960属14678种。每个科内按属、种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并附有代表种的彩色照片。
-
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乔格侠 著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个科研机构的20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是我国动物、植物、菌物及化石等标本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主要实体场馆,是国家科技资源两个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的标本藏量、管理和利用,代表着我国战略生物资源的整体水平,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家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Biological Collectio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汉英对照》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的发展历史,以及各收藏机构的基本概况,总结了近年来其在战略生物资源收集和保藏、服务科研支撑和国家需求等方面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分析了生物标本馆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