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抗肿瘤靶向药物药渡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全球抗肿瘤药物的市场快速增长,抗肿瘤药物是药物开发的热点。随着靶点药物和个体治疗概念的流行,各种肿瘤新靶点和个体化治疗靶点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本书主要介绍了靶向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它的开发是当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大突破。本书旨在对已上市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试验和数据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将其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本书主要面向药物开发的研究者,通过对上市药物的试验和数据的参考和对比,对新药研发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还面向学习和研究相关药物的读者。
-
Chinese Plant Names Index 2010-2017杜诚无
-
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刘琪璟《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对中国维管束植物的拉丁名构词进行了解析并给出汉语释义,所编列的分类阶元包括《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全部植物种类、近发表的新种和新记录及外来物种。《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所收录的各种分类阶元,即科、属、种、变种、变型等,共45000多个检索条目,包括异名。正文词条以拉丁名排序,书后附有中文科属名索引和拉丁语词汇索引。拉丁语词汇索引列出了所有植物拉丁名使用的种加词,以方便读者查找拉丁语植物分类学词汇。
-
高产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杨建昌,刘立军,张耗《高产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围绕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协同提高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解析了我国水稻品种在演进过程中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点及高产与氮高效品种的农艺与生理特征,论述了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在高产稻区的适用性和超高产栽培水稻的养分吸收利用规律,重点阐述了氮肥高效利用的“三因”氮肥施用技术、综合栽培技术、水氮耦合调控技术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理、方法、试验示范应用效果及稻米品质效应,从群体冠层结构与功能、光氮分布与匹配、内源激素间平衡、碳氮代谢酶活性和根系形态生理等方面揭示了水稻高产与氮高效利用协同的生物学机制。《高产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所有图表数据来自作者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其中许多数据是首次呈现。
-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韩广轩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水文过程和气候变化对滨海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与碳汇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和原位控制试验,集成分析长期监测资料(8 年连续监测数据)和试验数据,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滨海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汇功能对水文过程(潮汐、地表淹水、地下水位变化)、气候变化(增温、降雨量变化、降雨季节分配、氮输入)及人类活动(农田开垦)的响应机制,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及机制方面取得了系列理论成果。《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将充实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理论,以期为深入理解滨海湿地“蓝碳”的形成过程与机制、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蓝碳”功能的潜在变化趋势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国及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蓝碳”增汇提供新思路。
-
峨眉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蒋志刚等《峨眉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突出普遍价值与保护》全面更新了峨眉山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包括峨眉山植物、植被、蝴蝶、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数据等;系统分析了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对峨眉山自然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OUV)的贡献。《峨眉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突出普遍价值与保护》首次从人文、自然与社会结合的视角研究了峨眉山中国典型自然文化双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附录2“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导则”中,整合了国内外同类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根据自然遗产地OUV表征要素和干扰要素的特性,评价了各类保护和修复技术在自然遗产地OUV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提出了符合不同类型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修复技术。
-
中国蝮蛇郭鹏等《中国蝮蛇》基于作者多年来对蝮蛇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我国分布的蝮亚科蛇类的形态、分类和其他生物学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记述。《中国蝮蛇》共记述我国蝮亚科蛇类9属37种,提供了分属检索表,并介绍了各属的特征及分种检索表,详细介绍了各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名、异名、英文名、地方名/曾用名、模式标本、濒危等级、鉴别特征、形态描述(包括头骨和半阴茎特征)、生物学资料、地理分布及其他相关信息等。《中国蝮蛇》共收录照片及手绘图片200多幅。
-
福建沿海沙表生硅藻志陈长平,高亚辉等《福建沿海沙表生硅藻志》描述了福建沿海主要沙滩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共计65属161种(含变种),其中记录了9个新种、6个中国新记录属和40个中国新记录种;详细描述了每个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和分布特性,并附有33个图版、343张照片。书后附有各种类的中名和学名索引。
-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丁德文等《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针对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海洋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主题,综述了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近岸海洋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管理进展,及时反映了我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前沿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共 5篇 31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阐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近海生态灾害暴发机制与防控等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
生物矿化指南(德) M.埃普勒 E.博伊尔莱因 主编;刘传林主译本书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常见的生物矿化结构及其矿化机制的科学阐述,在人们对生物矿化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今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交叉,不仅为医学家们,同时也为材料学家们的研究应用于医学领域开辟了新天地。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24章,部分为骨骼,第二部分为牙齿,第三部分介绍了病理性钙化。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对硬组织的遗传控制矿化机制的探究。生物矿化的激发与对抑制是两个互补的过程,其导致了一些精妙结构如骨骼或牙齿的产生。在对小鼠模型及各种软组织钙化疾病表型分析的基础之上,人们了解了各种非胶原性蛋白质对矿化的激发与抑制的控制作用,并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从而制造出一些结构完美、功能完善的医用替代产品以满足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