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汤立军,刘戟本教材重点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 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科学研究、医药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以生物工程为主线, 全面阐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抗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生物技术与食品、农业、化学、能源、环境、人类健康领域的科学应用,使学生获得对生物技术的初步认识。
-
云南省濒危药用植物图鉴付开聪,杨涵雨,袁以凯为方便宣传保护云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本书精选了109种既是药用植物又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成彩色图鉴,以供宣传和保护。本书的出版希望对合理利用云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促进云南省多种名贵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
江西中二叠世头足类马俊文作者利用50多年的时间,研究了江西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的菊石化石,这批菊石化石的研究成果中,计有4个目、7个超科、11个科,其中自建1个新超科、3个新科、24个新属、约90个新种。深入研究菊石动物群的分类系统,首次发现了以往将齿菊石超科归入耳菊石超科的错误。在中二叠世早期,中国和美国均发现上饶菊石属和窄叶菊石属,由此推断在中二叠世早期中、美两国应该是在同一地壳大板块之上。在地质力学研究方面,依据以天目山-武夷山地壳缝合线为轴线的“同期异相沉积”现象,作者提出三维地壳跷跷板运动理论,确证了李四光的“华夏系一级构造线”,拓展了李四光的二维地质力学。
-
从内向外解析大脑(美)G.布扎基著;尚春峰,李叶菲,李晟豪译本书作者布扎基教授在书中直面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目标:发现神经环路组织的原理,深入剖析以知识表征为中心的传统研究策略,提出了从内向外的研究框架。他从神经元的信息解读出发,探讨了神经元集群作为交流单元的作用,指出大脑作为自组织的系统,具备预先存在的环路联结和动态变化,能够产生行动并且通过伴随发放机制检视和预测这些行动的后果。进一步,自组织的神经活动实现内化,大脑从环境中脱离并且操控外部世界在想象中的模型,从而产生认知功能。布扎基教授的讨论提供了一种极具思考乐趣和参照价值的体系,并为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新的道路。
-
多彩婺城郭梓军,郑卫军本书既是一本记录婺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书籍,又是一本体现婺城农林人围绕大局、担当拼搏的工作笔记。主要分为陆生野生动物篇和古树名木篇,其中陆生野生动物篇又分为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重点、常见/省一般;古树名木篇分为古树名木、古树群、古树公园等内容。
-
现代生物仪器分析潘志明,胡茂志,朱爱华 著《现代生物仪器分析》涵盖离心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分析技术、有机质谱分析技术、磁共振波谱技术、光谱技术、分子互作分析技术、细胞分析技术、核酸分析技术、组分分析技术、微生物全自动鉴定技术和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等现代生物仪器分析技术。重点介绍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样品前处理和数据分析,避免过细的公式推导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突出了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强调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力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适合于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的一本特色鲜明的参考书。《现代生物仪器分析》既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又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
黑龙江流域鱼类识别手册赵文阁等全书共记录了迄今为止在黑龙江流域(中国)发现的鱼类132种,隶属于11目23科81属,用线条图和彩色照片直观表现了每一种鱼的识别特征,以简要文字记述物种的学名、地方名、英文名、俄文名、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分布和经济价值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是黑龙江流域(中国)及邻近地区鱼类学工作者进行鱼类野外分类鉴定难得的一本工具书。
-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及实施指南秦川《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及实施指南(第六卷)(上下册)》收录了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1)联合组织编制的第六批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及实施指南,总计13项标准及相关实施指南。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相关标准:运输车通用要求、绿色设施评价;实验动物新资源相关标准:东方田鼠遗传质量控制、小型猪饲养管理规范;实验动物行为学相关标准:实验猴神经行为评价规范、猕猴属动物行为管理规范;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相关标准:结肠小袋纤毛虫核酸检测方法、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动物模型评价相关标准:骨与关节疾病食蟹猴模型评价规范、2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评价规范、人源肿瘤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制备技术规范;以及大型实验动物标识技术规范、不同毒力耐多药结核菌用于体内外药效评价技术规范。
-
梁山慈竹新种质创制与选育胡尚连等《工业用丛生竹新种质创制与选育研究:梁山慈竹新种质创制与选育》从工业用丛生竹新种质创制与选育角度,较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工业用大型丛生竹方面的研究成果。《工业用丛生竹新种质创制与选育研究:梁山慈竹新种质创制与选育》共8章,分别为梁山慈竹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与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体细胞突变体植株遗传及株高、茎秆组成成分等相关经济性状变异;体细胞突变体早期世代耐寒能力评价;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生物学特性与理化特性研究;梁山慈竹新种质的转录组分析;梁山慈竹新种质国际竹类新品种登录。
-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李新正,甘志彬《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结合国内外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近海常见底栖动物分类体系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18个常见海洋底栖动物门(类)的分类系统:多孔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头吻动物门(含动吻动物和曳鳃动物)、内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共771个科。《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总结了从门到科的各级分类阶元,并编撰了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旨在引导海洋生物学者准确鉴别海洋生物,厘清各海洋底栖物种的分类学地位,统一国内海洋生物分类学名词术语,规范国内海洋底栖生物名称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