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生物矿化指南(德) M.埃普勒 E.博伊尔莱因 主编;刘传林主译本书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常见的生物矿化结构及其矿化机制的科学阐述,在人们对生物矿化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今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交叉,不仅为医学家们,同时也为材料学家们的研究应用于医学领域开辟了新天地。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24章,部分为骨骼,第二部分为牙齿,第三部分介绍了病理性钙化。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对硬组织的遗传控制矿化机制的探究。生物矿化的激发与对抑制是两个互补的过程,其导致了一些精妙结构如骨骼或牙齿的产生。在对小鼠模型及各种软组织钙化疾病表型分析的基础之上,人们了解了各种非胶原性蛋白质对矿化的激发与抑制的控制作用,并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从而制造出一些结构完美、功能完善的医用替代产品以满足临床应用。
-
宁波植物图鉴金水虎等本卷记载了宁波地区野生和习见栽培的种子植物(酢浆草科—山茱萸科)53 科181属423种(其中5杂交种)4亚种40变种3变型44品种,每种植物均配备特征图片,同时有科名、属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生境、主要用途等文字说明。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许伟,邵荣 主编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层次分明,针对性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适合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和考研需要。
-
中国西南喀斯特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盛茂银 等 编著本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喀斯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植被特征等总体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西南喀斯特园林植物资源的乔木、灌木、藤木、草本四个类型主要物种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各物种的系统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和园林应用等情况。最后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地建设、村落建设与保护、地质公园保护开发、道路绿化以及河湖治理中的园林植物资源应用和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解析。本书重点总结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应用,同时涉及园林景观和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思路和案例,可供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喀斯特环境治理、植物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生参考使用。
-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满自红 著甘肃连城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位于祁连山东段的一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森林分布区,是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保护对象为青杆、祁连圆柏森林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连城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祁连山脉与陇西沉降盆地之间明显的交接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区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其林下湿润的气候环境和石质山地地貌为兰科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护区分布的兰科植物物种较多,是祁连山东段林区兰科植物的一处集中分布区,也是甘肃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兰科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变化极为敏感,一旦生境遭受破坏,种群往往很难恢复,因此对兰科植物生境的保护、管理和恢复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连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工作,2019年在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下,保护区组织团队开展“甘肃连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与保护实践”项目,在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及其生境开展专题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区调查等工作,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以促进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其生境得到长期有效保护。《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系列》正是在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保护区兰科植物的资源现状,初步确定的兰科植物优先保护区域和优先保护物种,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为今后开展保护行动提供指导和建议。《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系列》选取了保护区分布的17属30种兰科植物编印成书,对其主要识别特征、花期、分布等作了简要介绍。
-
野生大熊猫科学探秘魏辅文大熊猫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帜,更重要的是适应性演化研究的理想模型。《野生大熊猫科学探秘(英文版)》是一本介绍野生大熊猫科学问题的科普图书。作者从事野生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三十余年,通过在野外拍摄到的大量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讲述了野生大熊猫鲜为人知的科学故事。《野生大熊猫科学探秘(英文版)》不仅系统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家族历史、食性特化与适应机制以及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下大熊猫的演化潜力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而且还回答了大熊猫是否已走到“演化尽头”、是否还有“生存希望”等公众所关心的保护问题。
-
湖南鱼类志伍远安,李鸿,廖伏初本书在湖南鱼类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湖南鱼类的研究进行了厘定,采用**分类系统编撰而成。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湖南地质构造、地势地貌、地质演变、气候环境、水系概况、鱼类研究简史、鱼类区系及鱼类形态术语等;各论系统记述湖南鱼类218种,隶属13目28科102属,分别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种群现状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手绘的模式图、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本书还对湖南部分地方州(厅)及县志古籍中有关鱼类的记载进行了摘录;同时记述了湖南鱼类外来物种18种,简要介绍了其分类地位、引种及入侵方式、形态特征、危害情况等。
-
中国大宗农作物时序遥感制图邱炳文等《中国大宗农作物时序遥感制图》针对大范围长时序农作物自动/半自动制图面临的瓶颈与挑战,围绕植被—农作物—复种指数—三大粮食作物等逐步深入,从时序遥感数据平滑、时序遥感指数、农作物制图方法设计与实践逐步深入,系统阐述了若干基于时序遥感影像的农作物制图研究思路与技术流程方法。遥感时间序列分析领域方兴未艾,《中国大宗农作物时序遥感制图》从植被生长时序特征出发,基于时序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农作物制图新方法,通过详细的方法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推广应用。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环境指示作用研究蔡文倩等本书以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诠释了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渤海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基于2015~2016年三个航次获取的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及多个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本书分析了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立并完善了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数(指标)体系,初步推导出渤海湾生物基准值。
-
喀斯特山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魏媛等《喀斯特山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围绕新时期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以喀斯特山区低碳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贵州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土地开发利用及碳排放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在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理论指导下,全面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及其兼容性、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交互发展;对贵州能源消费碳足迹和植被碳承载力、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风险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以经济、能源、碳排放、人口等为主要素的低碳经济系统,探讨贵州低碳经济系统要素的特征,构建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情景分析;运用计量模型对贵州低碳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及预测,探索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培育绿色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促进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