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周维,罗静《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同国内学者的交流合作编写完成,系统介绍了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模式。《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共分为8章。内容涵盖深度学习与生命科学的内在联系,深度学习的主要计算框架, 深度学习在生物图像、语音、序列等重要生物数据上的应用。《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示例分析的形式降低了读者的学习难度,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性。《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的部分案例直接选自生物信息研究中的实例,这使得《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更具有实战性。
-
高级酶工程马延和本书系统总结了酶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进展,共计16章,包括酶工程的发展历程,酶的筛选与大数据挖掘方法、结构与功能解析、设计改造方法、高效筛选方法、表达与分离纯化、级联反应设计、人工途径设计、催化反应介质与固定化等,以及酶在生物催化、饲料食品、日化用品及医药农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本书内容注重前沿理论和交叉技术的融合,将酶工程新技术和新的应用场景、新的交叉拓展领域囊括其中,诸如计算化学、新酶设计、化学酶催化、光酶催化等与新的学科领域交叉取得的新进展,此外还包括酶学和酶工程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
-
生物安全科学学田德桥生物安全最近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从国家高层到普通百姓,从专业科研人员到政策研究人员都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人民健康、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稳定与安全。本书基于一些相关研究,为读者呈现生物安全科学学可以关注的一些研究内容,为今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
环境微生物实验教程朱联东 等 编本书主要分为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及操作要求和实验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介绍了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及操作要求;第二部分为5章,每章5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分离纯化与培养保藏、环境微生物的培养、现代分子微生物学技术和环境微生物的应用。 本书内容由浅及深,实验的综合水平、研究水平、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渐提高,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师生作为基础专业课实验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培养、环境微生物应用等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
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项目组本书为“中国基础研究报告”丛书《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英文版,基于重大研究计划“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成果写作完成。该重大研究计划历时8年,资助总经费1.9亿元,申请项目涉及生命、化学和信息等学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三大集成方向均取得了多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其成功实施为我国表观遗传总体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和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介绍了这一重大研究计划实施情况。
-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张芬耀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仙霞岭山脉西南端,是仙霞岭山脉入浙的起点,是全国32个内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南北连接之咽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特点,该地区自然地理面貌、生物多样性特征、生态系统类型及演替规律、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本书共记录保护区范围内野生及常见栽培高等植物231科812属1743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下同),苔藓植物29目66科144属345种;维管植物165科667属1398种;大型菌物3门8纲21目58科111属191种野生动物50目338科2717种,其中昆虫20目242科1415属2387种,鱼类3目10科33属48种,两栖类2目8科20属28种,爬行类2目9科30属40种,鸟类15目46科151种,兽类8目23科63种。本书的出版对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中国自然保护地分类与空间布局研究钟林生,虞虎 等本书基于中国重要自然保护地基础数据,系统梳理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探讨中国重要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布局特点,分析自然保护地空间合理布局要素,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形成中国自然保护地优化布局方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期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热带鱼类生理学(巴西)阿达尔贝托·L.瓦尔(Adalberto L. Val) 等编著;林浩然 等译暂缺简介...
-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和服务流研究杨丽雯《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和服务流研究》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和服务流定量评价为主题,分为十章,首先概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这些知识是理解生态系服务供需平衡和空间流动的基础;然后阐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结构组成、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种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和服务流量化评估方法,重点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和服务空间流动的形成原因、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实践研究案例展示了供需时空平衡和服务定量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最后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制图与规范以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特别是ARIES模型,这些是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有利辅助手段。《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和服务流研究》可供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
自然平衡(美)约翰·克里彻 著;肖显静,梁艳丽译自然平衡的思想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导内容,它在大众的观念中一直经久不衰,甚至在今天的一些生态学家中也是如此。约翰?克里彻证明了在地球史的任何阶段,自然界都不是平衡状态。那么这种自然平衡的观念如何以及为何会经久不衰?为何我们必须接受并理解进化?鉴于此,《自然平衡:生态学中经久不衰的神话》追溯了生态学史和进化生物学史。进化是如何在历史中逐步推动生态的变化,自然又是如何从恒变到很自然地就失去了平衡的?对立观念是如何被误导,最终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理解生态和进化的动态性质,对制定环境伦理政策的影响是什么?等等。《自然平衡:生态学中经久不衰的神话》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