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此在彼往: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诠释
作者:吴永强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01
ISBN:9787522722115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笔者过去十多年来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文章共28篇,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它们在本书中按照“观念来源—运动形塑—创作实践”的结构框架被编排为整体。在内容上对应地呈现为三个部分:“横向移植的前卫观念”“传媒形塑的艺术运动”“非自律性的创作实践”。
作者简介
吴永强,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迄今发表学术论文及艺术评论逾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六部。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并获列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其积极关注当代美术现场,介入了国内外众多美术展览,享有策展人和评论家的声望。
目录
第一部分 横向移植的前卫观念
一 对审美现代性的知识论考察
二 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
三 从观念艺术看“当代性”
四 波普时代的美术技巧
五 波普艺术:精英的策略和大众的神话
第二部分 传媒形塑的艺术运动
一 现当代中国美术研究中的文献调查
二 互动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与美术传播的现代性生成
三 20世纪80年代“两刊一报”传媒格局的形成
四 在艺术史视野中的美术期刊——透过’85思潮的案例观察
五 ’85新潮美术群体的媒体运作——以北方艺术群体为例
六 20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中“理性之潮”的传播与理论形塑
七 ’85新潮时期国内美术报刊关于中国画命运的讨论
八 20世纪80年代国内美术报刊介入新潮美术反思的路径
九 20世纪80年代美术报刊关于’85新潮中“哲学侵入美术”现象之辩
十 20世纪80年代美术批评界对新潮美术“社会功利性”的指证
十一 当代艺术的传媒属性、研究视点及国内艺术学刊的责任
第三部分 非自律性的创作实践
一 关于新潮美术的谢幕礼:一种存在论分析
二 川渝当代油画的文脉与现状
三 罗中立:从人道主义悲悯到人文主义共情
四 “以我寻我”的文化身份确证——周春芽的绘画艺术
五 方少华艺术创作中的个体经验表达
六 流浪与异争:何工的艺术
七 城市的崛起与移民化生存——兼论刘小东的《三峡组画》
八 数字逻辑与智性的情感——论一山的数字艺术世界
九 作为身体经验的风景——张国忠的油画风景作品
十 生命的子宫——任戎的公共艺术作品
十一 一个人的“全球艺术”——评华裔澳洲艺术家周小平的作品
十二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纠缠——中国当代艺术十年动向(2009—2019)
后记 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前提
一 对审美现代性的知识论考察
二 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
三 从观念艺术看“当代性”
四 波普时代的美术技巧
五 波普艺术:精英的策略和大众的神话
第二部分 传媒形塑的艺术运动
一 现当代中国美术研究中的文献调查
二 互动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与美术传播的现代性生成
三 20世纪80年代“两刊一报”传媒格局的形成
四 在艺术史视野中的美术期刊——透过’85思潮的案例观察
五 ’85新潮美术群体的媒体运作——以北方艺术群体为例
六 20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中“理性之潮”的传播与理论形塑
七 ’85新潮时期国内美术报刊关于中国画命运的讨论
八 20世纪80年代国内美术报刊介入新潮美术反思的路径
九 20世纪80年代美术报刊关于’85新潮中“哲学侵入美术”现象之辩
十 20世纪80年代美术批评界对新潮美术“社会功利性”的指证
十一 当代艺术的传媒属性、研究视点及国内艺术学刊的责任
第三部分 非自律性的创作实践
一 关于新潮美术的谢幕礼:一种存在论分析
二 川渝当代油画的文脉与现状
三 罗中立:从人道主义悲悯到人文主义共情
四 “以我寻我”的文化身份确证——周春芽的绘画艺术
五 方少华艺术创作中的个体经验表达
六 流浪与异争:何工的艺术
七 城市的崛起与移民化生存——兼论刘小东的《三峡组画》
八 数字逻辑与智性的情感——论一山的数字艺术世界
九 作为身体经验的风景——张国忠的油画风景作品
十 生命的子宫——任戎的公共艺术作品
十一 一个人的“全球艺术”——评华裔澳洲艺术家周小平的作品
十二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纠缠——中国当代艺术十年动向(2009—2019)
后记 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前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