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生美学
作者:曾繁仁 著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01
ISBN:9787532968503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对“生生美学”的提出与内涵进行发掘与阐释,立足于生生美学视野提炼并阐述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生生美学意蕴。同时,结合音乐、诗歌、书法、国画、戏剧、园林等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对生生美学精神的艺术呈现进行梳理和概括。全书共9章,力图在学界流行的欧陆之生态美学、英美之环境美学之外,构建具有中国形态与中国元素的中国自己的生态美学。
作者简介
曾繁仁,安徽泾县人。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现任jiao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jiao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文学理论》项目shou席专家。兼任jiao育部社科委委员及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召集人、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等职。曾任国家社科项目中文学科组成员、jiao育部艺jiao委常委、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以及jiao育部和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目录
导 言 001
第一章
生生美学概说 005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生生美学 007
(一)“生生美学”的提出 007
(二)“生生美学”之内涵 012
二、生生美学的文化成因 017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017
(二)“阴阳相生”的生命律动 021
(三)“太极图式”的文化模式 026
(四)“线性艺术”的艺术特征 029
第二章
中国古代音乐:乐以中和
——生生美学的源头 033
一、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礼乐教化”与“历律合一” 035
002 生生美学
二、中国古代音乐“生生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039
三、中国古代音乐“生生美学”的价值意义与内在矛盾 050
四、琴品:清微淡远、中和自然的审美崇尚 058
(一)古琴艺术疏淡平静,符合中和有度的乾坤易简之道 063
(二)古琴艺术悠远希夷,符合周行不殆的自然之道 065
(三)古琴艺术心通造化,符合境入太和的审美超越之道 067
第三章
《诗经》的美学解读: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先民的生命之歌 073
一、“天人合一”之“情志” 075
二、从“诗体”到“诗意”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意味 080
(一)包含生态人文内涵的“风体诗” 080
(二)反映初民本真爱情的“桑间濮上”诗 087
(三)建立在古典生态平等之上的“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089
(四)对于“生于斯,养于斯”之家园之怀念的“怀归”诗 091
(五)反映先民营造宜居环境的“筑室”之诗 094
(六)反映古代农业生产规律的“农事”之诗 095
(七)敬畏上天的“天保”之诗 097
(八)秉天立国之“史诗” 098
(九)表现古代巫乐诗舞相统一的“乐诗” 100
三、《诗经》作为“源始”的生态美学意蕴 102
003
第四章
唐诗的意境之美:盛唐气象,生命顿悟
——生生美学之典型呈现 105
一、“意境论诗学”的出现标志着“生生论诗学”走向成熟 108
二、“盛唐气象”是“生生论诗学”的集中呈现 113
三、飘逸与沉郁——唐代“生生论诗学”艺术表现的两种基本形态 118
四、冲淡与劲健——“生生论诗学”的补充形态 127
五、“悲慨”——唐代“生生论诗学”最后的余韵 130
第五章
宋词的微情之美: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兴于微言,幽约怨悱 135
一、“要眇宜修”之美的历程 137
二、“要眇宜修”之美的诞生 143
三、“要眇宜修”之美的阐释 147
四、“要眇宜修”之美的艺术呈现 153
第六章
书法的生命之舞:中国特有的生命抽象艺术 161
一、书法的生命艺术本质 163
二、“笔势”的生命之美 167
三、“筋血骨肉”的古典形态身体美学 172
目 录
004 生生美学
四、“波势”的形态之美 175
五、“神彩为上”的神韵之美 178
第七章
国画的生态审美意蕴:气韵生动,意在景外 187
一、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189
二、国画特有的“多点透视法” 191
三、“气韵生动”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193
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天人合一”思想 196
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艺术目标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197
六、“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198
第八章
戏曲的庶民之美:古中国大众的生命之歌 203
一、美学追求:“乐”的生命情感抒发 206
二、戏曲表演:虚拟性的表演与观众的生命介入 213
三、戏剧结构:线性的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 217
四、演员表演:特有的“评述性”态度 220
五、戏曲收场:“中和”审美与大团圆结局 223
第九章
园林的宜居之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229
一、畅神写意,天人合一——造园之文化根源 231
二、境仿瀛壶,意境创造——造园之艺术目标 234
三、巧于因借,以动观静——造园之自然观 237
四、精在体宜,宜居有方——造园之宜居观 243
五、虚实蜿蜒,充满生意——造园之生命艺术观 246
六、山水写意园林的当代价值 251
结 语 255
第一章
生生美学概说 005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生生美学 007
(一)“生生美学”的提出 007
(二)“生生美学”之内涵 012
二、生生美学的文化成因 017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017
(二)“阴阳相生”的生命律动 021
(三)“太极图式”的文化模式 026
(四)“线性艺术”的艺术特征 029
第二章
中国古代音乐:乐以中和
——生生美学的源头 033
一、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礼乐教化”与“历律合一” 035
002 生生美学
二、中国古代音乐“生生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039
三、中国古代音乐“生生美学”的价值意义与内在矛盾 050
四、琴品:清微淡远、中和自然的审美崇尚 058
(一)古琴艺术疏淡平静,符合中和有度的乾坤易简之道 063
(二)古琴艺术悠远希夷,符合周行不殆的自然之道 065
(三)古琴艺术心通造化,符合境入太和的审美超越之道 067
第三章
《诗经》的美学解读: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先民的生命之歌 073
一、“天人合一”之“情志” 075
二、从“诗体”到“诗意”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意味 080
(一)包含生态人文内涵的“风体诗” 080
(二)反映初民本真爱情的“桑间濮上”诗 087
(三)建立在古典生态平等之上的“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089
(四)对于“生于斯,养于斯”之家园之怀念的“怀归”诗 091
(五)反映先民营造宜居环境的“筑室”之诗 094
(六)反映古代农业生产规律的“农事”之诗 095
(七)敬畏上天的“天保”之诗 097
(八)秉天立国之“史诗” 098
(九)表现古代巫乐诗舞相统一的“乐诗” 100
三、《诗经》作为“源始”的生态美学意蕴 102
003
第四章
唐诗的意境之美:盛唐气象,生命顿悟
——生生美学之典型呈现 105
一、“意境论诗学”的出现标志着“生生论诗学”走向成熟 108
二、“盛唐气象”是“生生论诗学”的集中呈现 113
三、飘逸与沉郁——唐代“生生论诗学”艺术表现的两种基本形态 118
四、冲淡与劲健——“生生论诗学”的补充形态 127
五、“悲慨”——唐代“生生论诗学”最后的余韵 130
第五章
宋词的微情之美: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兴于微言,幽约怨悱 135
一、“要眇宜修”之美的历程 137
二、“要眇宜修”之美的诞生 143
三、“要眇宜修”之美的阐释 147
四、“要眇宜修”之美的艺术呈现 153
第六章
书法的生命之舞:中国特有的生命抽象艺术 161
一、书法的生命艺术本质 163
二、“笔势”的生命之美 167
三、“筋血骨肉”的古典形态身体美学 172
目 录
004 生生美学
四、“波势”的形态之美 175
五、“神彩为上”的神韵之美 178
第七章
国画的生态审美意蕴:气韵生动,意在景外 187
一、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189
二、国画特有的“多点透视法” 191
三、“气韵生动”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193
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天人合一”思想 196
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艺术目标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197
六、“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198
第八章
戏曲的庶民之美:古中国大众的生命之歌 203
一、美学追求:“乐”的生命情感抒发 206
二、戏曲表演:虚拟性的表演与观众的生命介入 213
三、戏剧结构:线性的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 217
四、演员表演:特有的“评述性”态度 220
五、戏曲收场:“中和”审美与大团圆结局 223
第九章
园林的宜居之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229
一、畅神写意,天人合一——造园之文化根源 231
二、境仿瀛壶,意境创造——造园之艺术目标 234
三、巧于因借,以动观静——造园之自然观 237
四、精在体宜,宜居有方——造园之宜居观 243
五、虚实蜿蜒,充满生意——造园之生命艺术观 246
六、山水写意园林的当代价值 251
结 语 25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