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医文献与中医文化研究
作者:司学娟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2-01
ISBN:9787507765748
定价:¥1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为钱超尘先生及其工作室各位专家编纂整理的数十年来关于中医典籍目录、版本、音韵、训诂、校勘、辨伪等中医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医文献与中医文化研究领域传承创新的集中展现。 《晚清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与中医》《劳树棠与〈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关于中医古籍文体形式研究的几点思考》研究了医籍出版、医书目录、医籍文体等文献问题;《消渴病的文化隐喻》《试论中国传统医德思想“仁”的内涵》《〈太平经〉“神”的观念初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中医医德溯源》研究了中医文化中的典型事项和概念;《〈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几几”考》《论“髁”的释义及演变》《原版式中医古籍阅读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研究了字词考释和医籍阅读教学;《方伯屏原藏古钞本影印述要》《清宫成药配方的整理与研究》对医家、医著和医方做出了研究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而考据学、文献研究,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本书作者亦旨在通过本书的详述,让更多年轻的中医学人才“突破文字关”“加强医古文学习能力”“增强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给今后钻研文献的一把开门钥匙”,具备学习、研究、挖掘中医文献的能力。
作者简介
钱超尘教授,我国著名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专家。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又师从我国著名古汉语专家陆宗达教授,学习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考据学而成为乾嘉学派正统传人。钱教授勤勉治学,积数十年精力所萃,倾注于考据与训诂中,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和考据学等作为研究中医古籍的手段,在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经典著作的语言研究方面开拓出许多的新领域,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古籍相关学科的传承与普及作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了中医文献的研究工作,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本《伤寒论》访书记(钱超尘)
张仲景事迹及《伤寒论》版本史(钱超尘)
孙奇赵开美对《宋本伤寒论》增加数万字考察(钱超尘)
晚清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与中医(杨东方 周明鉴)
劳树棠与《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杨东方 李柳骥)
消渴病的文化隐喻(杨东方)
钱超尘中医古籍小学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初探(张戬)
关于中医古籍文体形式研究的几点思考(张戬 杨东方 黄作阵)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博极群书,尤精轩岐”——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论傅山(常佩雨)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杨明明)
《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几几”考(宁静 王育林)
论“髁”的释义及演变(宁静)
原版式中医古籍阅读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宁静 王育林 肖红艳 杨明明)
试论中国传统医德思想“仁”的内涵(周晓菲)
《太平经》“神”的观念初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周晓菲)
中医医德溯源(周晓菲)
学宗乾嘉考医经 师承章黄播杏林(邱浩)
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学术传习班(2014—2017)师承心得(邱浩)
孟河明医隐故里 只因全豹历沧桑——杨博良先生家世暨生平简介(邱浩)
《医家秘奥》方伯屏原藏古钞本影印述要(邱浩)
清宫成药配方的整理与研究(谢元华)
原本《玉篇》残卷隶定古文考释四则(杨明明)
段玉裁校跋本《玉篇》的文献价值(杨明明)
唐代古体诗韵部演变考(李蕊)
从唐代近体诗用韵看《广韵》“独用”“同用”例(李蕊)
“气之清浊有体”之“浊”义辨析(刘靓)
试论魏晋六朝吟诵之风对于中国诗体发展之影响(刘靓)
论宋人“含蓄不露”的诗学观(刘靓)
跋
张仲景事迹及《伤寒论》版本史(钱超尘)
孙奇赵开美对《宋本伤寒论》增加数万字考察(钱超尘)
晚清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与中医(杨东方 周明鉴)
劳树棠与《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杨东方 李柳骥)
消渴病的文化隐喻(杨东方)
钱超尘中医古籍小学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初探(张戬)
关于中医古籍文体形式研究的几点思考(张戬 杨东方 黄作阵)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博极群书,尤精轩岐”——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论傅山(常佩雨)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杨明明)
《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几几”考(宁静 王育林)
论“髁”的释义及演变(宁静)
原版式中医古籍阅读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宁静 王育林 肖红艳 杨明明)
试论中国传统医德思想“仁”的内涵(周晓菲)
《太平经》“神”的观念初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周晓菲)
中医医德溯源(周晓菲)
学宗乾嘉考医经 师承章黄播杏林(邱浩)
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学术传习班(2014—2017)师承心得(邱浩)
孟河明医隐故里 只因全豹历沧桑——杨博良先生家世暨生平简介(邱浩)
《医家秘奥》方伯屏原藏古钞本影印述要(邱浩)
清宫成药配方的整理与研究(谢元华)
原本《玉篇》残卷隶定古文考释四则(杨明明)
段玉裁校跋本《玉篇》的文献价值(杨明明)
唐代古体诗韵部演变考(李蕊)
从唐代近体诗用韵看《广韵》“独用”“同用”例(李蕊)
“气之清浊有体”之“浊”义辨析(刘靓)
试论魏晋六朝吟诵之风对于中国诗体发展之影响(刘靓)
论宋人“含蓄不露”的诗学观(刘靓)
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