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望远镜史话程景全 著本书是天文望远镜专家为普通读者打造的天文望远镜系列科普读物之一。1948年美国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一的5米海尔光学天文望远镜。这台望远镜的建成标志着经典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ding峰。此后,光学望远镜进入了现代天文望远镜的发展阶段。本书用生动的形式,介绍国际上的各类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
-
天文望远镜史话程景全 著,中国天文学会 编本丛书是一套全面介绍天文望远镜发展历史的科普读物。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中各种微弱信号的专用仪器,现代天文望远镜种类众多?发展迅速,从非常早的经典光学天文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只经历了不到一个世纪。本丛书以时间为主线,系统介绍各类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轨迹、设计原理和技术及相关前沿热点,使读者获得有关天文望远镜的全方位的信息。《天文望远镜史话:聆听宇宙的电台——射电天文望远镜》是丛书“天文望远镜史话”中的第三本,详细介绍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射电望远镜包括长波段的米波天文望远镜,以及频率较高的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和太赫兹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射电望远镜获得飞速的发展,1963年美国建成300米口径固定天线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1972年德国建成100米口径可动射电望远镜,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1980年美国建成射电成像干涉仪,即甚大阵。之后射电望远镜转向波长更短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领域。1995年美国和德国建成10米赫兹望远镜。2012年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联合建造了规模巨大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2016年中国建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读者如果想了解其他种类的天文望远镜,请查阅本系列丛书的其他分册。
-
卫星轨道动力学中的Hansen系数吴连大、张明江在天体力学分析理论中,有两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特殊函数,一个是倾角函数,一个就是Hansen系数,它们分别与倾角和偏心率有关。Hansen系数计算的研究已经有了150年的历史,随着测轨精度要求的提高,对Hansen系数要求的阶次和精度也不断提高。不同研究者的硏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五花八门,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书介绍了历史上各种典型的计算方法并做出必要的推导,通过编程计算,比较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给出满足现在卫星精密定轨(1米精度)的计算方法。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介绍k≠0的Hansen系数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到第五章介绍k≠0的Hansen的计算方法,分别是直接计算方法、递推计算方法和其他计算方法。附录给出必要推导和计算程序。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外Hansen系数相关学术著作出版的空白,书中的一些方法可直接应用到卫星轨道的高精度计算中,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本天文、航天和特殊函数计算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急需的高水平学术著作。
-
地震记录处理技术赵仲和, 牟磊育, 林向东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从事地震观测与地震记录处理的科技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
海洋灾害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蔡勤禹, 李尹主编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海洋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0BZS1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灾害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20&ZD225)阶段性成果。全书共分为五章,主要从海洋灾害理论、历史上的海洋灾害、当代海洋灾害、海洋强国建设理论、海洋强国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专题式研究。第一次全面梳理了海洋灾害对海洋强国的影响,分析了海洋灾害应对体制和机制变迁,探讨了海洋强国内在要素之间逻辑关系及各要素对海洋强国的支撑关系等。本书读者主要是理论工作者、从事海洋的实际工作者。
-
气候变化影响下水库调度规则的失效预警及适应性调整张玮,刘攀 著暂缺简介...
-
海上风电标准规范试题集王良友 著暂缺简介...
-
鄱阳湖洪泛系统地表李云良,张奇,谭志强,姚静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引领和推动下,近些年来鄱阳湖的水文与生态环境变化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本书主要围绕全球典型河湖洪泛区的生态水文研究热点,结合当前鄱阳湖洪泛系统的水文特征现状,以原位观测、统计学模型和数学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流域到湖泊及湿地等多个尺度,揭示鄱阳湖洪泛系统地表水-地下水的总体变化情势,探明地表水文连通和地下水运动等关键过程对鄱阳湖的影响与贡献,进一步阐释以水文水动力为基础的湖泊热力学行为和物质输移行为等,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及一些典型人类活动影响,定量评估湖泊洪泛系统地表水动力和地下水文的响应与潜在变化,并对今后鄱阳湖的一些热点和关切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展望,以为河湖系统和洪泛湿地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光学遥感偏振成像全链路仿真孙晓兵,刘晓,黄红莲,涂碧海,易维宁光学偏振遥感信息链路涉及地球大气-地表系统多个环节,来自地-气系统的光偏振辐射信息传输特性仿真是其性质参数反演和偏振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书系统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偏振遥感成像仿真领域的多年研究成果。全书分为6章,按照典型地物偏振特征、大气偏振辐射传输特性、遥感探测器仿真和偏振遥感信息链路仿真等介绍相应的仿真技术与方法。调研大气及典型地物偏振遥感应用研究状况,分析不同自然地物典型样品以及人工目标样品的实验情况,介绍大气矢量辐射传输特性及代表性算法和时序成像偏振探测器仿真,在综合考虑偏振遥感全链路信息传递过程的基础上,给出成像仿真过程、仿真相关评价和结果验证。
-
上扬子地区P-T之交地质事件与生物大灭绝原因探索郑荣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经历着气候变暖、大量物种消失的环境剧变,是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升高、环境污染等环境恶化的结果?还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生物进化的"正常"更替事件?这一科学问题目前已成为地球系统研究中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研究深时地质记录中的类似事件,应该是寻找这一科学问题答案的有效途径。显生宙以来在地球上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以二叠纪-三叠纪期间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最为突出,成为研究这一问题最好对象。本专著选择上扬子地区广元杨家岩剖面、华蓥山地区涧水沟剖面和重庆中梁山地区尖刀山剖面的P-T界线地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野外界线地层剖面,系统采集牙形刺化石样品和沉凝灰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等各类岩石和地球化学样品进行测试和综合分析,研究上扬子地区P-T之交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沉凝灰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及其火山喷发期次、旋回和喷发强度及频率,再现上扬子地区P-T之交的古构造、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特征,识别P-T之交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相互关系与演化过程,探索该时期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原因,深化和客观地认识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成因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强度和高频率火山爆发是导致P-T之交发生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的主导因素,由高强度火山爆发及其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的的综合效应,是造成P-T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原因。本专著既有阐述了理论依据、实验分析手段,又结合上扬子地区野外剖面实例加以分析,对P-T之交重大地质事件、特别是火山爆发事件和生物大灭绝事件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从事古生物学、沉积学与P-T界限和地质事件研究的人员和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