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煤体微观三维重构及其渗流特征王刚,韩冬阳,程卫民 著《煤体微观三维重构及其渗流特征》基于CT三维重建和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探索微细观尺度下煤体结构特征及渗流规律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CT三维重建方法、煤体孔裂隙结构的定量表征、瓦斯渗流模拟和注水渗流模拟、人造孔裂隙模型、应力-渗流耦合特性、流固共轭传热模拟及热变形机理、温-压耦合条件下的变形特征等。
-
极端冰雪作用下边坡极限状态分析与理论研究郭利娜 著本书系统地分析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关键问题,以边坡为例进行了说明。首先,本书针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土体冻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冻土水热耦合计算中出现的迭代振荡、数值弥散或参数拟合不收敛现象做了算法改进,开发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加快了迭代收敛速度。其次,本书分析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荷载组合,进而进行可靠度计算,得出了最不利的工况组合。再次,本书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的边坡设计基准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同等级边坡的设计基准期,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本书针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边坡的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优化了分项系数。本书可供水利、地质工程专业设计和技术人员以及高校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
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构造体系与演化虎新军,陈晓晶,仵阳,白亚东 著本书以宁夏南部1:20万重力数据为基础,综合地震、电法、磁法、钻孔等资料,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处理宁夏南部弧塑区重、磁资料,解译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断裂构造特征,划定盆-岭构造体系,综合分析构造演化特征,为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区域稳定性评价、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及地震灾害防治等提供地学依据。本书共分为6章:第一章介绍了区域地理、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第二章在对1:20万区域重力、航磁资料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宁夏南部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第三章运用多种边界识别技术对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1:20万区域重力资料进行了系统化、精细化处理,分析了不同构造层断裂展布特征,再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大地电磁测深等)为佐证,结合地质、钻孔资料,综合厘定了该区域断裂体系;第四章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V级构造单元作进一步划分,重点解译了不同深度局部构造特征及其深浅部构造之间的转化,综合划定了研究区盆-岭构造体系;第五章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构造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探究;第六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本书综合多种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对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断裂体系、盆-岭构造体系及构造演化特征等进行了较为翔实的研究,在Ⅱ级构造单元分界、构造演化过程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为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地震灾害的防治、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可供地球物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与参考。
-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 著板块俯冲带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标志,是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它深刻影响了地球圈层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对地球的宜居性演化起了重要作用。 《板块俯冲带》阐述了板块俯冲带学科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总结了学科的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论述了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阐明了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提出了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就未来学科发展给出了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
-
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床地质研究丁成武 著本书以图古日格金矿床的矿体(石)、岩体、地层、构造和成矿流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深入剖析了该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探讨了该金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成矿背景、成岩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来源、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机制和成矿过程,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兴蒙造山带二叠纪时期的构造背景和金成矿规律。本书适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矿业类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矿山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走滑转换带控藏徐长贵,李伟 著《走滑转换带控藏:以渤海海域为例》基于渤海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勘探成果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创新性地将走滑断裂理论与转换断裂理论相结合,建立了走滑转换带构造理论;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的发育背景、成因类型、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走滑转换带解析方法,以及不同类型走滑转换带增(释)压强度的定量表征方法;明确了不同类型走滑转换带增(释)压强度的时空展布特征。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典型区带的实例解剖,探讨走滑转换带对源岩和圈闭、沉积体系、油气输导与封堵、油气聚集分布的控制作用,揭示走滑转换带控制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机制,明确不同类型走滑转换带的油气成藏模式与成藏主控因素,并提供多个勘探实例与广大读者分享。
-
辫状河地质统计学建模黄文松 等 著《辫状河地质统计学建模》以辫状河沉积构型特点与地质统计学建模为主线,在充分调研辫状河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辫状河岩相单元与砂体定量研究、多点地质统计学的算法与辫状河储层建模、地震数据约束建模的可变影响比算法及水平井建模研究等内容。
-
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特征林春明 等 著《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特征》以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试井、地球物理和储层测试等资料,采用粒度、岩石薄片、染色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以渤海湾盆地东北部的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河街组沙三段碎屑岩储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演化、物质来源和成岩环境、成岩作用和主控因素,以及储层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储层分类评价与有利区预测,深入研究了陆相盆地的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多储层地质信息和科学依据。
-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全记录田晓东 著书是“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丛书”之一。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且种类齐全,世界地质公园是其精华。它们记录了地球及其生物的演化,留存了地球发展的原始印记。本书从地址公园的景区分布、资源构成、自然人文内涵、科学属性价值等方面,采用图文互动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笔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我国41个世界地质公园的全貌。内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文字洗练,照片精美,是一本难得的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科学普及著作。
-
Research on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组 著本书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出版成果。本书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英文版。本书集中我国在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突破传统学科界线的束缚,进行不同学科间有效的交叉融合;针对华北克拉通形成之后的破坏和再造作用及其构造、岩浆、成矿和古环境效应,呈现了突破性研究进展。本书将为我国在完善地球形成与演化的理论体系以及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框架的建立过程做出原创性贡献,为我国由地学大国变为地学强国提供切实可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