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简志蔡厚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南麂列岛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保护、社会经济、科研宣教、产业发展以及大事记等,附录中还汇集了各门类生物名录(在过去基础上作了特别订正补充)、保护区管理条例 新文本、历年出版论著文献清单等。编者从保护区建区初期就从高校调来专职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将近30年工作中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加工,编成此书。作者期待南麂列岛 海洋保护区今后能够按照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建设 加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系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社区经济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以实现 性保护和维持南麂列岛独特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完整性, 终建设成为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格独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功能齐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 水平的生物圈保护区。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区气象条件及气象风险分析报告王冀,于长文,高辉暂缺简介...
-
治玉手记郑煜儒暂缺简介...
-
自然通史墙书(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帕特里克·斯基普沃斯《自然通史》是“墙书”系列中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册。1000多幅图,就像1000多道“任意门”,带你去那从未到过的时空,去遇见长有5只带柄的眼睛和1个带爪的长鼻子的奇特生物,去见识称霸地球的上百种恐龙……横向展开,自上而下,以24小时为标尺的地球历史,地质年代,古今重要历史时期的气温对比,天空、陆地、地下、海洋中生命的轨迹、生命的进程,地壳、地幔的演变……你甚至可以“窥探”你感兴趣的某种生物的一生,它何时诞生、有何特点、如何繁育、何时灭亡……你都能够尽收眼底,得到启示;纵向对比,无论你的目光投向哪个历史时刻,你都能清晰地了解到当时当地生物的诞生与消亡,此地的繁盛斑斓与彼地的荒芜惨淡,形成一种强烈的震撼。比如第三次生物大灭 和第四次生物大灭 。本图书之前已经出版过精装版本,现因市场需求,出版平装版本,故重新申报选题。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王兵,牛香,王南,宋庆丰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江西大岗站2005-2015年数据,对大岗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5-2015年大岗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
市场竞争、政企关系与企业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陈璇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内容要求并不明确,企业在披露具体内容时有一定选择权,本书立足于企业这种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围绕“政府干预”“市场竞争”等现实问题,从产权和企业高管个人任职背景两个层面刻画政企关联关系,系统分析了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中政企关联对企业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本书还从政企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拓展,尤其是识别了环境信息不同部分内容的披露特点,其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
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任景明,高敏江,叶亚平.
-
辽宁省气候图集辽宁省气象局本图集是在辽宁省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基础上经过科学计算整编而成,它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辽宁省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客观地揭示了辽宁省气候的基本特征。其内容包括序图、基本气候图、灾害性天气气候图、应用气候图和气候变化图五个图组,共计600余幅图。读者可以从本图集系统地了解辽宁省的基本气候概况、气象灾害特征、气候资源分布以及气候变化的一些基本事实。本图集在序图中还提供了辽宁省行政区划图、辽宁省地势图、辽宁省气候区划图、辽宁省气象观测站分布图,供读者阅读时参考。本图集是一部基础性工具书,可为气象、农(牧)业、林业、交通、水文、生态、能源、国防、环保、工程设计和各级防灾减灾指挥部门在科研、管理与决策时提供 基本的科学依据,也可供其他与气候关系密切的部门参考使用。
-
风灾丛书编委会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即认识风灾,风灾的预防与监测,遭遇风灾时的自救。通过多个风灾实例,叙述了风灾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风灾发生的前兆,介绍了风灾的预防与监测措施,并针对风灾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
-
青藏高原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邸平伟本书稿首先梳理了青藏高原多民族生态文化生存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阐释了青藏高原多民族生态文化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分别从青藏高原多民族生活习俗与生态文化价值观、青藏高原生产劳作方式与生态文化价值观、青藏高原多民族神话及民间艺术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论述了青藏高原多民族生态文化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及关系。并通过理论与案例结合,总结了青藏高原多民族生态文化保护传承模式,进而有效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