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清代浙闽台地区诸流域洪涝档案史料水利电力部水管司、科技司,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为了适应水利事业的需要,便利水利工作者研究我国历史洪水和洪涝规律,1981年我院整编的《清代海河滦河洪涝档案史料》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受到有关方面的欢迎。1983年3月,在水利电力部办公厅、水管司等有关负责同志支持下,决定以“清代江河洪涝档案史料丛书”的形式陆续整编出版其他河汉的清代洪涝档案史料。“清代江河洪涝档案史料丛书”最后一册包括“辽河、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和“浙闽台地区诸流域”。从地理及水文角度看本可分册整编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能分区域整编同册出版,望读者谅解。
-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冰川与环境苏珍[等]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
中国地形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中国的地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滚滚黄河、滔滔长江,自西部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经九、十个省、市、自治区后,分别注入渤海和东海。中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中国的地形不仅西高东低,而且各种地形类型大致围绕被称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阶梯一样作半圆状向着太平洋逐级降低。由两条山岭组成的地形界线,明显地把大陆地形分成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在高原的山岭间则镶嵌有许多牧草丰美、湖光潋滟的大小盆地。这里还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从陆地地形来说,两条界线,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可以勾绘出中国地形的总轮廓。而这种阶梯状的地形形势,从中国东经89°线的地形剖面和北纬30°线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温期相一致,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而且也使大陆上的主要河流都向东奔流入海,既易于沟通中国的海陆交通,也便于中国东西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2.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中国的地形类型,无论是从成因来看,还是从形态来看,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盆地和平原。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有各种各样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干旱的西北,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景观;在西部高山上,有别具风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则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青藏、云贵、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盆地。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大河流,在辽阔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许多广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点缀有葱郁秀丽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无数高大崎岖的山地。多种多样的地形为中国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统计,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那末中国山区的面积要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虽然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却埋藏着丰富的矿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它们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3.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仅山区面积广大,而且大小山脉纵横全国,它们的分布规则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为最多,西北—东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较少。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上述这些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它们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分布在这些网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内海、边海的轮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些山脉的制约。横亘全国的东西向山脉,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岭。秦岭山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南岭山脉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河流的流向明显地受着山脉的制约,如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它们的流向都受到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等山脉的控制。长江、黄河总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但许多河段也受山脉走向的制约,时宽时窄,时而向东南流,时而向东北流,最后东流入海。除上述三大基本特征外,从构造上来看,中国的地形特征还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即:三道纬向山带,三条濒太平洋山岭,两个走向的大型洼地,一大弧形山脉。所谓三道纬向山带,即上述的三条东西走向的,由许多山脉组合而成的带状山系。而它们之间的间隔几乎都在8~10个纬度左右。如天山—阴山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40°30′~42°30′之间;昆仑山—秦岭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32°30′~34°30′之间;而南岭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24°00′~25°30′之间。这三道纬向山带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对于中国的气候、水文以及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三条濒太平洋山岭,就是指中国东部地区三条似雁行排列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它们几乎是三条互相平行的带状山岭,即最东面的台湾山脉,中间的长白山—浙闽丘陵,最西的大兴安岭—雪峰山。由于它们的位置恰好与中国盛行的东南季风呈直角相交,这就加强了中国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的气候特征。这种明显的作用尤以大兴安岭最为典型,大兴安岭以东河流的侵蚀作用占优势,大兴安岭以西干燥剥蚀作用则占重要地位。所谓两个走向的大型洼地,即中国东部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组成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沉降带,以及中部由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洼地、陕甘宁盆地和四川盆地组成的另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沉降带。这两个沉降带的两侧则是相应的隆起带。在中国西北部则为另一组近似东西走向的三大盆地: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大致与东西走向的山系近似平行,它们也分别反映着沉降带和隆起带相间的特征。这种沉降带与隆起带相间伴生的现象,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地形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下降与上升、沉陷与隆起是一组自然界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矛盾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现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因为在中国东部新华夏向的沉降带和隆起带中有许多因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干扰和叠加而隔开的盆地,这些盆地都是理想的成油盆地。早在50年代初期,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就指出了这些沉降带肯定有石油,并且提出了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等可以作为寻找石油的远景地区。李四光的这一科学论断,已为实践所证实。所谓一大弧形山脉,主要指西南部由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大雪山和横断山所组成的山带,它们巍峨地耸立在青藏高原之上,形成世界上最为雄伟高峻的山脉带。这一高大山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印度次大陆的大陆地壳部分已经嵌入亚洲大陆,并且沿着大陆基底滑动。其结果使得青藏高原逐步抬高,并显然地具有两个大陆的厚度。这个概念已经得到了地震证据的支持。华夏构造和新华夏构造,是地质力学扭动构造体系中的构造名称。华夏构造系为一组接近北东45°的挤压带。新华夏构造系为一组呈北北东方向的挤压带,在中国东部广泛分布,自东向西组成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实为一组规模巨大的多字型构造体系。
-
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导论刘光鼎,李幼铭,吴永刚等著本书集中反映我国“八五”重大基金“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的理论性成果。其中也包括对该项目百余项正在油田运用的实用化成果的理论性论述。 油储地球物理学是近十年脱颖而出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一直为国内外油气工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并形成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旨在于直接研究油气储层,力求在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本书内容主要介绍近年兴起的油储地球物理的岩石物性、地球物理测井、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井中地震和地震数据精度及油气储层,同时还阐述“油储”项目理论性成果的论证。书中也涉及对油储地球物理学业已开展或尚未进行的各相关理论及方法,提出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思路和科学问题。基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必将在近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阶段。本书的出版对促进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和我国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书可供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研究及管理人员参考。
-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天空蔡尔诚著天气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暴雨与强风暴天气是由积雨云团制造的。本书将此概念发展为:积雨云团只是暴雨和强风暴的直接制造者,而积雨云团的最早“胚胎”则是由波状低云“制造”的。在此新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暴雨落区从几小时到60天的短、中、长期预报新技术。全书由七个相互衔接的概念构成,每一个概念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的工作者,可能是有兴趣的。
-
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郎惠卿,林鹏,陆健健主编暂缺简介...
-
星学宝典郑慧生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从“日出而作”到“观象授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诞生、由“君不告朔”到“行夏之时”——中国历法从混乱走向统一等。
-
多因复成铀矿床及其成矿演化姚振凯等著内容简介本书系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应用于铀矿床成矿研究的专著。本书首次较系统地从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演化相结合角度,对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行四维时空成矿研究;着重对矿区内的地质构造事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形成的多大地构造阶段、多种成因成矿作用、多种成矿物质来源,以及主阶段、主成因、主来源的内外生成矿,前后叠加和累积叠增的成矿机制;强调地壳每一个大地构造单元,对多因复成矿床类型及其类型组合,有着明显的成矿专属性,体现出大地构造对多因复成铀矿床的首要控矿意义。本书可供地质勘查专业的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研究生和高校高年级学生参考。
-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刘明光本图集是综合性区域自然地理图集,主要是供高等学校地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使用,并兼顾中学地理教师和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和研究中国自然地理时参考。图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境内各种自然要素分布规律、相互联系和各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反映了我国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和最新科研成果,并适当地吸收了一些不同学派的代表性作品。全图总图,划分为地貌和地质、气候、陆地水、海域、土壤、生物、自然环境的演变、资源、综合自然区划、环境问题、主要改造自然工程、中国自然保护等十二个图组。每一图组按照自然要素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又由几幅地图、图表和统计资料组成。本图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表示方法多样,区域特征明显,是我国目前公开出版的第一本比较系统的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图集,它不仅内容能基本上配合高等学校《中国自然地理》课程,而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造就人才提供了教学上的必要工具。
-
气象与生活林之光著《金苹果文库》首先是为青少年朋友编写的,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基本上就可以看懂。我们希望,这些“苹果”能适合大家的“口味”,帮助大家不断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建立爱好科学的终身志趣。我们也期望,它们受到同样渴求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了解的中老年读者的青睐。作者们尽了很大努力,展现科学的内在魃力。《金苹果文库》将使您再次体验到,阅读科学书籍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金苹果文库》于1997年推出第1辑10种,并拟于2000年出至50种,为使首批图书尽快与读者见面,考虑到便于组稿,我们先在京、沪两地约请作者。同时,我们热切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普作家主动与我们联系,使“金苹果”因为增添了您的佳作而变得色彩更绚丽、滋味更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