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万年历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亚洲水文地质图本社 编《亚洲水文地质图》是为迎接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加强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的国际交流,从洲际角度研究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并为大区域环境地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而编制的。编制本图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内各大图书馆,特别是全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和国际交换的亚洲各国水文地质图件和文献;国内外专家的学术交流资料;以及有关同行赠阅的文献和图件等。编图原则是本着既考虑亚洲区域水文地质的特点,同时又考虑到与国际上同类图件的可比性。在制图方法上,主要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共同拟定的《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同时根据亚洲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于本洲的编图内容和图例,最后成图使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全图由6个对开拼幅组成,分中、英文版本出版。
-
中国岩溶环境地质图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人口约12亿,面积960万km2,是一个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山川壮丽、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质灾害繁多、环境类型复杂的国家。在这辽阔的大地上,出露有124万km2的裸露型及埋深小于500m的覆盖、埋藏型碳酸盐岩,使之成为世界上岩溶区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南方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区,其余地区分布面积较少和零星出露。在广大的岩溶区内,丰富的岩溶资源给岩溶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但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时,却忽视了对岩溶环境地质的保护,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岩溶环境更加雪上加霜。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岩溶环境地质问题,有些岩溶地区甚至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岩溶山区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还处于贫困线以下。为了加快岩溶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尽快使生活在岩溶区的人们脱贫,对岩溶环境地质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岩溶资源和保护岩溶区的自然环境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岩溶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质条件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岩溶区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地质工作者根据岩溶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开展了各种区域和专题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可靠的实际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岩溶区的开发和整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岩溶地区的环境十分脆弱,再生性小,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使得这类地区的很多地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各种灾害发生频繁,从而阻碍了岩溶区国民经济的发展。编制“中国岩溶环境地质图”的目的,不仅要系统总结不同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为解决岩溶地区脱贫致富在宏观上指出方向,同时也填补我国小比例尺岩溶地质图系中综合岩溶环境图的空白。已编制出版的各类岩溶地质方面的图件为本图的编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图是一综合性较强、图面反映内容较多的综合性岩溶环境地质图,需要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有关省(自治区)地质、水电及国土办等部门的支持,本所的同行也为本图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热忱的帮助,特表谢意。
-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主编内容提要本图是根据近年来最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等编制而成的。图中还使用了1979—1985年以来有关省(区)1:1000000—1:200000区域地质资料。在藏北及阿里地区填制了地质图,填补了该区的地质空白:提高了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及“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地区的地层、岩石和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程度;修改和建立了地层层序和编图地层单位。图中还清晰地反映了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轮廓特征,是较全面地反映了整个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基础地质图件。为我国在青藏高原地区部署地质工作,进行经济建设以及为地质学家们全面了解和认识本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形成演化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资料,并为地质科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本图的公开出版,对地质科学研究、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教学均有实用价值。
-
东洋航路移民曾少聪著本书以中国海洋移民为研究对象,以台湾和菲律宾为研究范围,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视角比较明清时期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异同,突破以往从区域史的角度研究国内海洋移民,从华侨史的视野研究国外海洋移民的局限、把海洋移民放在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背景下作整体和综合的考察。全书共六章:第一章说明移民的环境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分析移民的历史过程;第三章讨论移民的经济活动;第四章剖析移民的社会结构;第五章探讨移民的文化接触;第六章阐述中国海洋移民发展模式和作用。 明清时期海洋移民台湾和菲律宾是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移民把祖籍、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原则、文化传统移植到移居地,构成两地移民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其最大特点都是民间自发的移民活动,走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道路,而不是走帝国主义的道路,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由于移居地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两地移民发展道路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中国海洋移民的特殊性,正好说明海洋移民国内与国外发展的不同形式。
-
构造地质学原理俞鸿年,卢华复主编高等学校教材。
-
数字时代的地震观测陈Yong主编本书介绍了现代地震观测的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国家地震台网;全球或区域地震观测与研究的组织、计划;国际地震中心;地震学研究联合会;国际数据中心和地震分析软件等。
-
华北地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勘查裴荣富[等]著内容简介华北地块北缘及其北侧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属矿成矿带。本书在充分综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全面地论述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构造、地层、岩浆岩、地质演化史、地球物理特征、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及个别地区的资源潜力评估.尤其在成矿规律研究方面,以金属成矿省地质历史演化与成矿的学术思想为指导,系统地划分了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并建立了相应的矿床模式,为该区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不仅在成矿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在指导找矿上有着实用价值。因此,它可作为地质科研人员、矿产勘查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
天气演化与结构预测欧阳首承著本书系作者结合实际,历经30余年探索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认为天气演化的基本原理是涡动效应的涡旋流演化,并非均匀或不连续信息在天气转折性变化的关键。经18年800个实际应用个列的检验和业务台站的试用证实,信息图像结构方法对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和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有明显的预测能力。本书是另一个特点是采取结合应用实例的方式,介绍业务应用中的基本规则和作法。该方法体系已制成业务应用软件,业务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掌握。由于流体演化涉及认识论问题,故本书除了可供天气预测人员使用外,也可供对认识论探索有兴趣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其它学科有关人员参考。
-
天学外史江晓原著《天学外史》探讨了古代中国人需要和从事天文学的原因,研究了古代的天象与天学秘籍,分析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对中国古代“天文”的本来性质、功能,以及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谈的“天文学”,也即西方近代天文学的差别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新探索,提出了很多大胆但又言之有据的论点,包括对许多权威们的观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