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气象与公众林之光著本书是金苹果文库之一。“金苹果”首先是为青少年朋友编写的,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基本上就可以看懂。当然,它们一定同样会受到渴求加深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年读者的青睐。“金苹果”的作者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使读者充分体验到,阅读科学书籍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
-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油气藏地质王涛 著Recent Chinese petroleum industry started in northwest China, grew and flourish in east China.Laojunmiao, Yumen of Gansu province, is the first onland fiejd discovered in China at 1930's.Professor Pan Zhongxiang firs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n non marine petroleum generation in1938. Exploration in non marine sedimentary basins and study on nonmarine petroleum geology start their ways.
-
滇黔磷块岩沉积学、地球化学与可持续开发战略杨卫东[等]著内容提要本书以云南、贵州两省磷块岩为研究对象,不仅从理论上论述了该区磷块岩的地质背景,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形成机理,提出了磷块岩的“结构-成分-成因”综合分类方案和“海底火山(或热泉)供磷、生物聚磷、机械改造富磷”的成因观点,而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西南地区磷矿资源优势与开发战略、磷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磷矿资源开采与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本书可供从事沉积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
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学杜时贵,叶俊林 编本书是高等院校给排水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教材,按60学时编写。本教材是为适应给排水专业本科教育实行“大土木”的教学指导方针,结合“水文学”和“供水水文地质”两门课的教学大纲编写的。编写本教材的拓宽专业基础知识面,精减内容,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本书将“地质学”、“水文学”和“供水水文地质”的关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明显,故本书有意增补了地下不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防治的有关内容。全书共八章。第一章为地质学基础,是没有学过地质学相关知识的给排水专业学生学习“供水水文地质”的预备基础;第二章为水文学基础,考虑不与“水文学与桥涵水文”课内容重复,本书只安排与地下水的形成、运动有关的部分水文学内容;第三章为地下水的形成;介绍地下水的起源、形成过程、埋藏分布规律等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第四章为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是结合最新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编写的;第五章为地下水的运动,是供水和排水设计的专业基础知识;第六章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介绍地下水埋藏和分布的规律性;第七章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防治;第八章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介绍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
矿产勘查学侯德义等编内容简介矿产勘查学是在《找矿勘探地质学》基础之上修编而成的,此次修编在教材体系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动。将原两篇(找矿、勘探)十一章统分为九章,在内容上,侧重了矿产勘查学理论的阐述,如矿产勘查学概论、矿产勘查理论基础、矿产预测理论基础等;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内容的介绍;加强了矿产经济评价的论述;加强了矿产勘查基本作业知识的介绍;教材篇幅做了大幅度精减,由原56万字减为35万字,在编写上,文字力求精炼通俗易懂,因此本教材即适合在校学生做为基本教材学习之用,同时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单位的技术研究人员,也是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
中国水文志水利部水文司编《中国水文志》出版问世了。这是我国第一部水文领域的专业志。它不仅记录了我国水文事业发展历程,而且对我国水文作了系统的科学总结。我个人体会本志有以下几个特点:统合古今资料翔实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古文明大国。中国人民很早就对水文现象进行了观测,历史证明中国古水文居于当时各国前列。本志详细介绍了中国古水文的萌生和逐步扩展深化,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全部历程。记述全面且重点突出,脉络清楚且因果彰明。尤其是选用资料范围广泛,包括水利、海洋、气象、地矿、交通和科研等有关部门的资料,资料系列则远溯到两千多年以前。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本志除卷首概述外,共设11篇。另有附录、大事记,并配有不少彩照、图表。卷首概述用精炼的笔墨综合叙述了中国水文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成果,可供一般读者了解我国水文全貌。第一篇首先介绍了中国水文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既有江河湖泊,又写“天”写“地”。这些背景条件与以后篇章关系密切。第二篇水文特征,使读者能对我国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和水质等水文要素的主要特征及一些变化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第三篇至第七篇为本志的核心内容,详细叙述了水文工作各个门类的业务技术发展及其成就与水平,总结了主要经验。第八篇专列了水文教育与宣传。第九篇全面介绍了中国水文走向世界及其在国际水文水资源领域和有关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第十篇与第十一篇分别介绍管理工作和水文人物。编排得体特色鲜明本志概述置于卷首,大事记殿后。各篇编排从介绍本专业的环境背景条件人手,继之站网布局,然后分别介绍测、报、整、算和科学研究各个业务技术领域的发展,最后落脚到水文人物。结构比较严谨、科学,编排也很得体。我国幅员辽阔,河流水系交错,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各异,而不同水文情势和对水文工作的不同要求并存,这就促使我国水文事业必须结合这些具体实际创造自己的特色。综观《中国水文志》全书,特色鲜明。例如水文环境中的社会环境,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国人口、水土资源分布等重要国情,重点叙述了堤防、水电站、水库、农业灌溉、水土保持和城市化发展等与水文有关方面的状况;在测、报、整、算等各篇,除突出我国自己的发展特点外,并对引进的国外某些理论、技术方法也作了较全面的反映;泥沙问题在我国较为突出,在第二、四、六、七等篇中均有专门叙述介绍,可供国外借鉴。总之,《中国水文志》既详细介绍了中国水文工作的发展历程、特色和经验,有很好的存史作用,又有很好的资治、育人、继往开来的价值,是一本传世佳作。
-
中国水旱灾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编著内容提要本书为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的全国卷,它以灾害为主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科学、全面地分析了我国水旱灾害的成因、特点、发生规律、发展趋势,并在总结我国以往防灾减灾经验和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防治水旱灾害的对策和措施。本书分为五篇十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水旱灾害的自然环境,历史水旱灾害及其防治,洪水灾害,洪灾成因,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防洪减灾对策,涝渍灾害,涝渍治理,农业干旱灾害,牧区干旱灾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干旱缺水,干旱灾害形成条件,干旱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防旱减灾对策以及防治水旱灾害的基本对策与展望等。本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与防洪抗旱有关的水利、农业、林业、城建、电力、交通、环境、气象、民政、计划、财政等部门的中高级专业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同时,也可作为上述各部门和社会、经济科学学术机构研究我国水旱灾害,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
大地博物馆吴胜明,黎勇奇主编暂缺简介...
-
向阳红五号船耦合海洋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 编《向阳红五号》船于“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耦合海洋-大气响应实验”的强化观测期间,作为我国派出的3艘科学考察船之一,在热带西太洋进行了耦合海洋-大气响应实验。本书论述了“向阳红五号”船在此项工作中的观测手段、方法和所获资料,以及由这些资料得到的一些科学分析结果。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上层海洋的温盐结构、海流和海洋生化要素的变化,海面降水量,海面辐射量,大气边界层特征,海气边界层碳化学分析,高空风异常和越赤道气流与暖池的耦合作用以及1991-1994年气侯异常的分析结果等。本书资料丰富,内容新颖,适合海洋、气象科研部门、管理部门及大专院校有关人员参考阅读。
-
辽宁海岛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布局张耀光,胡宜鸣 著课题主持单位及课题主持人,根据工作需要特邀请大连理工大学胡宜鸣教授参加本课题的工作。参加该课题工作的还有辽宁师范大学王焕龄教授、高辛萍讲师,研究生王国力、胡新华、姜廷宏等。另外,张怡莹同志也参加了本书的部分编写,并对全书资料数据做了详细的统计、核查工作。在该课题工作过程中,始终得到了辽宁省海洋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条件和方便,特别是提供了海岛调查中其他各专业组的调查报告,作为完成本项研究的参考。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长海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如计委、区划办、统计局、旅游局、土地局、水产局、农林局、环保局、交通局、城建局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同时兴城市、东港市、金州区有关部门以及菊花岛乡、大鹿岛村、蚂蚁岛村、大魏家镇等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谢意。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和辽宁师范大学的资助出版。另外,在本人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海岛县经济类型与分区研究”中,包括了长海县。本书的出版,也有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费用。本书是在《辽宁省海岛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设想、规划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瓦房店市的长兴岛、交流岛、凤鸣岛、西中岛、平岛等称为“五岛”,其中长兴岛是全国第七大岛。由于长兴岛四周被滩涂与盐田包围,已与大陆相连,并有大桥与陆地连接,成为陆连岛部分,按说也应对这些陆连岛的资源及产业布局进行研究。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书中未作全面的论述,仅以长兴岛等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弥补未作全面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