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中沙群岛造礁石珊瑚黄晖,江雷,林强,练健生中沙群岛为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位于东沙群岛、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的中心位置。中沙群岛属于海洋型岛屿,但绝大多数为隐伏在海水之下的暗沙和暗礁,宏观地貌形态为珊瑚礁,主要由黄岩环礁和中沙大环礁组成。本书重点关注中沙群岛珊瑚礁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首先论述了中沙群岛的地理和环境特征、中沙群岛珊瑚礁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随后根据国际**的造礁石珊瑚分类研究成果对中沙群岛造礁石珊瑚逐一展开详细描述,并结合水下原位生态照片展示其典型特征。本书共记录中沙群岛造礁石珊瑚200种,隶属16科58属,为研究南海造礁石珊瑚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
平方公里阵SKA秦波平方公里阵SKA是国际上在建的超大天文观测项目。该项目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共同参与,通过建立一众射电望远镜阵列,形成等效镜面面积达平方公里量级的观测能力。这一设施建成后,无疑是人类曾经建立的极强大的天文观测设备。《平方公里阵SKA——中国的发展历程》作者是中国SKA项目的牵头科学家,《平方公里阵SKA——中国的发展历程》详细探讨了中国参与SKA项目的历史、研究现状和未来规划。《平方公里阵SKA——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于SKA项目的介绍非常细致,既是国内在这一方面工作的总结与展望,也是对这一项目有兴趣的读者了解SKA项目的非常好的渠道。
-
近地小天体防御与利用李东旭,王兆魁,蒋超,王杰近地小天体灾害预警防御与资源勘探利用是保障地球安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本书主要总结了本研究团队近十年的研究工作,包含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分析讨论以及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以作者的视角和研究方式构造了本书的体系构架。本书首先介绍了近地小天体防御与利用的相关基本概念,作为理解本书其他内容的基础;然后分别介绍了近地小天体观测系统与探测方法、小天体轨道干预技术、近地小天体附着探测技术、近地小天体资源利用技术、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技术、深空探测电推进技术、行星际飞行自主导航技术、行星际测控通信技术、多功能薄膜航天器结构技术、用于近地小天体防御的小卫星集群技术等;最后,对未来可能的各种任务、可能发展的新概念航天器、可能的近地空间协同观测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和展望,也提出了未来的小目标。本书的一些成果为近地小天体防御与利用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云南热带雨林朱华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倍受国际关注。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广西、台湾的南部和海南岛。我国具有最大面积的热带低地雨林的地区主要是在云南。《云南热带雨林的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对云南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包括云南热带雨林的植被类型、分类与分布、物种组成、生态外貌特征、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地理、与东南亚热带雨林和与中国南部其他相近类型植被的比较、生物地理分异,以及它们的起源与演化进行研讨。
-
城市湖泊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水环境影响沙茜,陈晓玲,郑琴,周帆琦 等编本书以东湖和南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百年来武汉城市湖泊群分布特征和湖泊群时空变迁原因;研究了武汉城市化发展与水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化对城市湖泊的污染的显著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进行底泥释放模拟实验,确定了城市湖泊底泥污染物释放条件的温度、pH值和溶解氧条件;在底泥污染物释放条件下,通过模拟实验得出武汉市两个城市湖泊东湖、南湖底泥氮、磷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及其释放量;进而分析比较了代表性监测点位水质及底泥中氮、磷的剖面分布、赋存特征、季节性变化,得出了上覆水、间隙水和底泥三者中氮磷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相关性。
-
水文地质学概念对比吴勇本书力求系统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学概念,按照中文语言对概念的释义严格规范定义。本书内容包括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基础概念群、地下水动力学概念群、水化学-水文地球化学概念群、同位素概念群、地下水与环境概念群、地下水资源概念群、地下热水资源概念群、工程类概念群、技术方法概念群、参数概念群、预测评价类概念群、模型模式概念群、数理概念群和图形概念群。本书编写时力求语言简练易懂,尽量避免语义含糊,以适合较为广泛的人群自学与参考之用。
-
环境气象学基础胡建林,黄琳,刘振鑫 编著本书主要介绍了与大气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全书共分6章,以边界层理论为主,讨论了在边界层中温度、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湿度、风等重要气象要素对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影响。此外,本书介绍了我国目前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如光化学烟雾、气溶胶污染、酸沉降等现象出现的原因、转化机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控措施,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源、汇及转化机制,气候变化的历史、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书可供大气环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环境保护等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参考。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等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21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线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图。
-
南天山西缘造山过程与伊犁盆地大规模铀资源聚集侯明才,时志强,黄虎 等本书主要研究了伊犁盆地南缘中新元古代基底属性、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演化、南天山西缘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赋铀岩系沉积环境和物源,以及铀富集成矿条件和规律。本书通过系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研究等,以沉积盆地为单元,深入探讨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以期为理解大规模砂岩型铀矿富集规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祁连山生态系统安全与适应性管理丁文广,勾晓华,李育 等《祁连山生态系统安全与适应性管理》围绕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热点问题,从祁连山水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大气资源、生物物种资源等方面对祁连山生态系统安全与适应性管理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和论述,汇集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最新研究进展,比较立体地呈现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冰沙”复合生态系统现状以及优化路径,突出了适应性管理反馈速度快、能够及时揭露不良管理积弊、因地制宜优化生态系统管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