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准备导则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规文件,制定本文件。为地质灾害应急有关的政府及其部门、企 、社会团体可以 加合理合规、统筹协调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编制本导则。本文件内容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则、应急准备内容、应急准备评估等6章组成。可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参考使用
-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马志刚 等 著暂缺简介...
-
西北地区遥感地质图集李健强 著《西北地区遥感地质图集》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项目(2006-2013年)中“遥感资料应用”课题的研究成果。《西北地区遥感地质图集》采用中-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从“线、带、环、块、色”五大类遥感地质信息及近矿找矿标志的遥感研究入手,总结了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的遥感地质特征,论述了西北地区遥感五要素和遥感异常的典型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归纳了沉积型、火山岩型、侵入岩体型、变质型、层控内生型和复合内生型的遥感找矿模型(式)并进行了遥感找矿预测。工作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遥感预测工作区和典型矿床,将遥感影像、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图、遥感异常图和图件简要说明等内容编撰成集。《西北地区遥感地质图集》可供遥感地质专业师生、地质矿产调查及科研人员参考。
-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T/CAGHP 088-2022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著为贯彻落实原 、 、 、原环保部、 印发的《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本文件主要介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象与监测内容、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数据采集、存储与汇交、监测数据分析与成果表达等内容,可供矿山环境修复工作者参考。
-
地裂缝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著本规范旨在规范地裂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提高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保证防治工作安全适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本规范共分八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铁路与公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管道(廊)工程。地裂缝防治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
煤岩煤化学基础李晶,汪小妹 编《煤岩煤化学基础》是编者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煤岩学和煤化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进展,并根据教学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删繁就简、系统整理而成,阐述了煤岩学和煤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煤岩学部分的主要内容涵盖成煤原始物质与成煤作用、煤的显微岩石学特征、煤的宏观岩石学特征、煤岩学的研究方法及煤岩学的应用等。煤化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结构、煤的化学组成及测定方法、煤的化学性质与工艺性质、煤的分类、煤质评价及煤的综合利用等。
-
岩溶学基础王中美,潘剑伟,褚学伟,杨根兰,丁坚平 编本书着重于阐述岩溶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力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图件清楚。全书共十章,第一章到第六章为岩溶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第七章到第十章为岩溶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地质、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相近专业的教材、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上述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等使用。
-
火成岩成因郑建平 等 著《火成岩成因》从理论、方法到应用系统地介绍火成岩成因,主要内容包括熔体结构理论、实验岩石学与相图、岩浆作用过程、超基性岩成因(形成与演化)、基性岩成因、中酸性岩成因、岩浆与火山物理、火成岩成因研究方法,并附有案例。
-
内蒙古中部二连浩特地区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袁玲玲,张晓晖 著增生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显生宙陆壳生长是当前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事件序列的精细厘定是透视增生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再造机制的重要窗口。本书以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记录相对全面的二连浩特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建造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精细年代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了晚寒武世一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四幕具有代表性的岩浆活动,重现了两期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体系的发展、消亡和其间伴随的洋脊俯冲、大洋板片回撤等构造过程以及造山后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场景,构建了二连浩特-锡林浩特活动大陆边缘多阶段陆壳生长与演化的动态模型。本书可供从事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等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的生产单位技术人员使用。
-
中国东部海域海底地震探测张训华 等 著《中国东部海域海底地震探测》概述海底地震仪(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我国东部海域深部地质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重点论述针对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工作特点和技术难点,攻关研究形成的立体枪阵延迟激发震源设计、台站数据净化和速度反演等技术,提高了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反演精度。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在南黄海实施两条OBS+地震台站的海陆联测地震测线,查明了南黄海深部地质结构和深大断裂分布,验证了扬子与华北块体在海区接触关系的推测,厘定了扬子块体在海区的分布范围;通过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OBS深部探测,证实了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不断向东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拉张,并引起弧后地区的构造迁移,认为冲绳海槽南部地区地壳已经破裂,进入到海底扩张的初始阶段,冲绳海槽南部已经出现了初始的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