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发现全球变暖[美]斯潘塞·沃特(Spencer Weart)这并非是一个科学高歌猛进的故事,而是一段科学家如何在怀疑与否定中不断前行的历史。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地球到底是在变冷还是变暖,人类在其间起到多大作用,来自科学界内部与外部的质疑声从未停止,直至结论越来越明晰。这也并非是一个学科孤军奋战的故事。对于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球气候系统,判断其长期发展趋势绝非易事,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和海洋学等学科陆续投身其中,力求揭示这个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系统全景。这同样并非科学圈共谋的故事。财政压力、冷战、政府政策、公众态度都影响着研究取向与进展。幸运的是,当科学家艰难达成共识后,他们能够说服越来越多的政府和民众采取积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今,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更多气候,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行动,正当其时。
-
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卫?利雷(David Ley)在当代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地理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从综合的角度集中解释这一人文主义方法的尝试。本书集合了该领域权威作者的作品,全方位、全角度地阐释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各个方面。
-
水文地质学概念对比吴勇本书力求系统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学概念,按照中文语言对概念的释义严格规范定义。本书内容包括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基础概念群、地下水动力学概念群、水化学-水文地球化学概念群、同位素概念群、地下水与环境概念群、地下水资源概念群、地下热水资源概念群、工程类概念群、技术方法概念群、参数概念群、预测评价类概念群、模型模式概念群、数理概念群和图形概念群。本书编写时力求语言简练易懂,尽量避免语义含糊,以适合较为广泛的人群自学与参考之用。
-
雷电天气系统原理和预报郄秀书,张义军,张大林,银燕,余晔,陆高鹏,蒋如斌《雷电天气系统原理和预报》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围绕雷电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起电和雷电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雷电天气系统探测技术及协同观测、雷电天气系统的动力过程与闪电活动、雷电天气系统的云微物理过程及其对电过程的影响、雷暴云内电荷分布及对闪电放电特征的影响、雷电发展传输的物理过程及其成灾机理,以及雷电观测资料同化及监测预警方法。
-
湖泊蓝藻定量遥感马荣华等本书阐释和完善了湖泊浮游植物色素定量反演的基础理论、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书中首先分析了蓝藻中藻蓝素的光谱特征及粒径特征,为蓝藻定量遥感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阐述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原理及典型湖泊的藻华时空分布规律,介绍浅水湖泊藻颗粒的垂向速率及垂向分布规律;在分析其对遥感反射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藻总量的估算方法,揭示巢湖和太湖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后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颗粒有机碳及溶解有机碳的遥感反演方法。
-
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地质研究进展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等《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地质研究进展》系统梳理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地质新认识,重点介绍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剖析重点页岩气田,建立页岩气富集模式,探讨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和关键参数取值,提出四川盆地及周缘未来页岩气勘探重点领域,并分三种情景预测2035年前该区域页岩气储量产量变化趋势。
-
贵州道地药材土壤环境特征与质量控制孙超等《贵州道地药材土壤环境特征与质量控制》的编写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来设计的,首先以药用植物的定义、资源情况与特性描述为基础,详细阐明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中所处的位置,以此引出贵州道地药材的种类与特征。同时,在对土壤功能与作用的系统介绍下,分别阐述了贵州土壤的类型及各种类型土壤的特征与分布情况。此外,分析了贵州土壤与药用植物品质之间的关系,并详细阐明了6种贵州道地药材与土壤环境间的相关性。旨在让读者系统地了解并掌握贵州道地药材的品质与环境间的关系。
-
几内亚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及矿业开发形势胡鹏等著暂缺简介...
-
全球微幔块层析图集李三忠等图集在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以基础地质的本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地质对比研究,探索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认识全球微板块构造演化对能源、资源、灾害分布的制约。依据全球尺度的P波层析成像模型—MIT-P08模型,通过GMT软件为成图手段,突出全球微板块构造和典型构造系统的地质学术观点表达,形成清晰规范的全球微幔块层析成像基础图件。
-
现代信息光学张亚萍 潘定中 著本书系统地介绍信息光学的基础理论、傅里叶光学的数理知识及其现代相关应用。全书内容共七章:前三章主要提供了基础光学的背景知识,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信息光学的重要数学储备知识。随后,介绍了相干和非相干图像处理系统的内容(第四章)、并阐述了相干全息理论(第五章)以及非相干数字全息术和计算全息术的重要的现代发展(第六章)。此外,亦对诸如声光和电光调制器的光信息处理器件的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第七章)。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满足该领域读者对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的需求,由浅入深地阐述现代信息光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应用,公式推导详尽,强调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和现象分析,每章用实例分析协助读者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光学、光学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科技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