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风下[美] 蕾切尔·卡森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在核污染水永久危害海洋的当下,让我们回溯过去,认识那尚未被工业大规模污染的海洋原生态环境。
-
水资源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叶琰《水资源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在概述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脆弱性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内涵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zui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实行zui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相关精神,以水功能区及行政区为计算单元,开展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全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水资源承载能力、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与研究进展等;第2章主要介绍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的特征与意义等;第3章阐述水资源脆弱性内涵与研究方法等;第4章介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背景与内涵等;第5章简要介绍重庆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等;第6章核定现状水平年各行政区的用水总量指标,核算现状用水总量荷载状态,评价各计算单元水资源承载能力;第7章对重庆市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第8章提出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
海洋与人类社会高抒“海洋与人类社会”是南京大学开设的一门本科生通识课程,本书基于作者12年教学总结而成,力求涵盖海洋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论体系。本书力求提高可读性,既从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视角刻画海洋自然现象,也阐述后板块时代的海洋演化、全球气候变化、生命体系、数据分析方法论等内容,并论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关联性,如海洋经济权益、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每章附有以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为内容的延伸阅读材料,成为本书的亮点。本书既可用于海洋科学入门性课程的教学,也可供海洋领域从业者及海洋爱好者参考。
-
面向2035年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以及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遴选生命健康领域、网络安全领域、新能源等若干重点领域,通过德尔菲法、科学计量学等方法开展技术预见研究。在社会愿景、现实需求、技术前沿等分析基础上,结合专家研判提出重点技术清单。在德尔菲问卷中,将技术实现分为实验室实现时间和应用推广时间,然后对技术清单问题开展德尔菲问卷调查,分析各个阶段技术的实现时间、技术实现的影响因素、当前水平与领先国家,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研判,并对技术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
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理论与实证研究尹宏玲,吴志强 著依据当前创新驱动时代背景和我国城镇群发展现实需求判断,《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理论与实证研究》选择“城市群创新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综述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的剖析,构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框架,对城市群创新活动概念内涵、系统构成、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的形成机制、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测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活动为例,分别从城市群个体-群体-整体三个层面上对创新活动发展、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
-
徐州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刘建达本书在分析徐州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基础上,采用重磁反演、地震层析成像和深地震资料等建立了深部地震构造模型,评价了发震特征与孕震构造特征;采用标准钻孔探测、第四纪演化研究和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土样与断层物质年代测试等,研究并确定了徐州市5 条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特征;通过分析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地震复发行为和现今活动、构造变动特征,评估了断层潜在的**发震能力和地震危险性;建立了目标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浅部土层、深部岩层和地壳),并计算得到徐州市主要断层和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发震能力作用下对徐州市造成的**地震动影响场(加速度、速度、位移)分布图和地震危害性区划图。
-
南海海洋化学张元标 等本书以收集到的南海海洋化学历史科考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南海北部、南海海盆及南海南部的部分区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海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对南海海水化学的基础性认识,并且以年尺度对南海氮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在同位素海洋化学方面,获得了同位素在南海北部和中南部水体中较为全面的分布特征,基于同位素示踪探讨了相关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海洋地球化学方面,分析了南海表层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组成,以及沉积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元素含量变化、存在形式、分布规律与相互作用,进而阐述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控制因素。
-
地理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清李家清 编著本书梳理了百年来特别是近四十年来我国地理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脉络、评释了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内在逻辑 ,前瞻了国外地理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综合了我国地理教材发展与变化的基本路径以及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新教材的鲜明特色 .基于学生取向 ,提出了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策略和 “好教材 ”的评价准则 .论述了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厘定了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 .依据学科特性 ,揭示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范畴和实现机理 .探索了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学业评价及试题命制的方法 .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为要旨 ,确立了地理教师关键能力发展的指向 ,并进行了评测实践 .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有许多创新观念与真知灼见,具有引领性、指导性,对地理教育有深刻的启迪、借鉴和指导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作序。本书能作为地理师范本科生、研究生研究学习的参考文献 ,能为中学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提升提供学习指导.
-
陕西富油煤段中会本书全面收集了陕西省五大田煤炭资源地质信息,结合试验分析,完成了陕西省富油煤成因机理研究、富油煤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及富油煤资源量预算,提出一种富油煤测井预测技术,划分了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指出富油煤具备油气资源属性、具备可开发前提,为陕西省富油煤资源绿色低碳开发奠定了基础。本书分析了陕西省富油煤的清洁利用现状,提出一种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发的新思路,率先探索富油煤低碳开发之路。
-
《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研究冯帅《巴黎协定》遵约机制虽然继承了“蒙特利尔模式”和“京都模式”的基本形式、目标定位、根本原则和履约内容,但也表现出了与后者的迥异之处:在遵约动力上,从“强制遵约”转向“自主遵约”;在遵约主体上,从“发达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遵约判定上,从“自上而下”转向“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当前,《巴黎协定》遵约机制陷入僵局。对此,可基于“宏观―微观”、“由内至外”的分析路径,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在理念转型上,从非对称博弈中的竞合关系走向新型国际关系,并以“共治”求“善治”,变“全球治理”为“全球共治”和“全球善治”;在制度优化上,明确缔约方的权利基础及其边界,并细化单方退出的实体要求和程序要求,同时强化遵约机制的法律效力,加强机制运行的国际合作;在要素完善上,明确国家能力的界定标准和遵约机构的职能,并强调缔约方和秘书处的主体地位,扩大委员会审议范围,同时在非对抗性和非惩罚性的框架下,加强规则之间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