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综合研究张明华,刘荣梅,赵林林 等本书研究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框架,汇编了我国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成果,建立了地质调查数据汇聚和建库技术流程,开发了面向资源环境应用的地质本底数据“一张图”整合技术,研制了传统填图与数字填图不同格式数据库的整合方案和软件工具,探讨了多专业异构数据整合与云平台共享应用问题,调研了地质调查数据处理软件研发现状并给出了工作建议,介绍了加入OneGeology倡议与按国际标准发布中国1∶100万地质图数据及有效参与国际地学信息技术交流、实现我先进技术国际推广的情况。《BR》研究工作在传统填图和数字填图数据整合、地质本底数据“一张图”建设、1∶100万地质图数据国际发布、云平台国家地质数据组织与集成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和业务应用效果。
-
冻土动力学刘建坤,崔颖辉,常丹 等冻土动力学越来越成为冻土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冻土区建筑物抗震、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等设计的重要依据,其研究成果对寒区工程有重要意义。本书首先介绍了多年冻土区工程现状和冻土动力学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动三轴实验、动直剪实验、空心扭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试冻土动力学参数的共振柱法和波速法,然后通过动三轴实验和动直剪实验结果,总结了冻土动力学动本构关系,分析了温度、围压、含水率、振动次数等影响动力学参数的因素,最后研究了高温冻土的动强度,得到了不同温度、围压、振动次数下土体的动强度参数,并重点分析了温度和振动次数对动强度的影响规律。
-
胶东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与研究陈磊,刘洪波,董建军,朱裕振本书是对几十年胶东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全面系统的高度总结和集成,立足于金矿、石墨矿、多金属矿及能源矿产成矿带的典型矿床研究,以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为主要途径,全面总结金矿、石墨矿、多金属矿及能源矿产与综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对应关系,总结不同地球物理找矿勘探方法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提高找矿方法技术应用效果,完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推广示范指导胶东以及国内其他相似成矿背景条件下的金矿、石墨矿、多金属矿及能源矿产勘查找矿工作。
-
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库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赵翠萍伴随着地震学的发展,水库地震研究进入了以强化观测为基础的深入研究的新阶段。金沙江下游地震监测系统2010年投入运行以来,已取得了丰富的地震监测本底资料,为我国抗震科研工作积累了不可多得的观测数据。在水库建成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地震观测,获得尽可能长时间水库区的地震活动背景情况,可为分析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及其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有利于对库区地震作出科学解释,对诱发地震进行合理判断。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第一手监测资料,深入研究向家坝、溪洛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地震的成因,科学解答公众关心的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以及保障巨型水电工程运行安全,2020年6月三峡公司立项支持科研项目“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地震成因和判别方法研究”。本书内容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成果,课题参与单位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目录
-
黄河九篇张楚汉,王光谦本书是一本关于黄河的综合性、系统性著作。全书分为九篇,共二十七章。以黄河约3亿年的地质地理史开篇,讲述了现代黄河面临的水资源、洪凌泥沙、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工程方略,包括黄河干流水沙综合调控的七库骨干工程体系,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的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流域绿色水电能源开发以及对未来智慧黄河的憧憬,还从历史文化视角探讨了黄河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读者图文并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黄河过去、现状与未来。本书内容突出黄河的新变化与高质量发展,集自然、人文、科学、技术、工程为一体。
-
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下荒漠草原碳源汇特征研究黄菊莹本书从西北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入手,以全球变化中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酸沉降增加为背景,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设立的降水量变化(极端减少、适度减少、自然、适度增加、极端增加)单因素及2017年设立的降水量变化(极端减少、适度减少、自然、适度增加、极端增加)和氮添加(0和5g·m-2·a-1)两因素交互作用的野外模拟试验平台,通过长期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定位监测了研究区植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成、土壤呼吸等,系统分析了植被生产力时间动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呼吸时间动态,并结合植物多样性、植被-土壤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关键土壤性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变化特点,综合分析了植被-土壤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下西北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系统关键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期为深入揭示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增加下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和碳源汇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
澳门陆域生态系统及其管理逯非,欧阳志云,林真光 等本书基于在澳门开展的陆域生态系统调查和生态保育管理对策研究完成。全书共12 章。内容涵盖澳门陆域生态系统格局;陆地植物,昆虫,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陆域水生生物及其中重要物种的分布;土壤环境,海岸带,城市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和敏感性,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以及基于公众问卷调查得到的澳门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向等。最后根据调查及研究成果,对澳门陆域生态系统管理提出建议。
-
中国海洋卫星的热带气旋观测技术与应用林明森本书介绍了中国海洋系列卫星(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海洋三号)对热带气旋(台风)的观测技术、监测产品及其应用状况。主要包括海洋一号系列卫星的水色水温扫描仪对热带气旋的热红外通道亮温、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卫星云图监测;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对热带气旋海面风场信息的提取与监测应用;海洋三号(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对台风风场反演及其产品;同时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对热带气旋的业务化监测系统及其运行。
-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灾害李学杰本书系“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系列成果“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系列丛书”的海洋灾害地质学部分。本书从地球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出发,根据近10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及邻域开展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及编图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实测数据、图表和**的资料成果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南海及邻域地质灾害学概念、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类型、时空分布、危害及区划)以及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
国家地下水资源年度调查评价李文鹏,吴爱民本书充分利用近 70年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首次逐级系统划分了全国 1~5级地下水资源分区,依据统一的技术规程,结合自然资源部门、水利部门、气象部门**数据,特别是**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形成了 2021年全国 ?C流域 ?C省三级地下水资源年度调查评价成果。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国家地下水资源年度调查评价概况、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与方法、地下水资源状况、地下水质量状况、地下水位变化特征以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