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9卷,收录1944—1945年的竺可桢日记。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世界战场上处于反攻阶段,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浙江大学,除了在这一年年末因日军自湘入桂迫黔遭遇了一场突发事变造成的危局之外,总体上说是在战争困境中保持着继续崛起的势头。当时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的李约瑟,曾于4月和10月两次访问浙大,他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1944年5月,竺可桢推荐由赵九章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代所长。从此,他得以放心倾力于浙大校务,中国现代气象科学事业由此进入了以动力气象学为主导的新阶段。他在日记中写道:“物理为气象之基本训练,日后进步非从物理着手不行,故赵代所长主持,将来希望自无限量。”同月,竺可桢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天文学史方面的力作——《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论证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国,此文大致平息了百余年来国际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1945年8月11日凌晨,传来抗战胜利消息,欣喜若狂的浙大学生曾把竺校长高高抬起以示庆祝。竺可桢开始部署在杭州接收校产事宜。在重庆参加全国教育善后会议之后,他飞赴南京、上海和杭州,为气象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的复员重建做准备,并在杭州主持了浙江大学的开学典礼,报告“八年来之经过情形”。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0卷,收录1946—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1946年2月发生在重庆的“校场口事件”和昆明等地的“反苏”大游行,给抗战后的短暂和平蒙上了阴霾,但在10月以前,竺可桢仍然忙于学校从遵义、湄潭向杭州的复员、扩建和开学。同时,亦在多方打听1945年3月在重庆突然失踪、生死未卜的浙大训导长费巩教授的下落。2月份国际气象学会在伦敦选他为气候学委员。4月他在浙江大学建校19周年的校庆日典礼上,发表了题为“将来大学之展望”的讲演,认为新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应该承担起新的历史责任:“因原子弹之发明,而使大学研究科学更增一种刺戟。研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即人文科学亦应提倡,凡所以有利于苍生,无一不在大学范围之内也。” 他在具体领导复员工作的同时,更从长远着眼,规划着浙江大学的未来。1946年,校中增设了医学院和法学院,至1947年年底,全校已有7个学院、25个学系和7个研究所,在校学生逾2000人。1946年11月至1947年6月,竺可桢到欧美游访考察。11月间,中国派出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成立大会,竺可桢作为6名代表之一躬逢其盛。会后他在欧美诸国做学术考察,会见友人和学生,尤注意广泛招揽人才,为学校的更大发展做必要的准备。在这次游访中,他在美国科教文化中心的波士顿地区停留时间最长。他的英文文章《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起源》刊载于美国《大众天文学》杂志,他在哈佛大学继续查考有关文献。4月间曾应中国留学生之邀,发表题为“中国大学中之自由主义状况”的演讲。5月间在纽约广播讲演“中国大学教育”,在旧金山讲“中国大学情形”。1947年6月竺可桢归国,国内不久即爆发全面内战。面对校园内风起云涌的罢课学潮和营救被捕学生的学运的严峻局面,他一方面告诫学生“上课不妨营救,上课可得教员同情,上课对外易于交涉”,另一方面主张“学校处置学潮,不能用武,始终认大部学生系优良子弟。学校须以德服人”。8月间,竺可桢在中国科学社等七学术团体年会上发表演讲“科学与世界和平”。10月25日,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农学院学生于子三被捕,引发持续达4个半月的“于子三事件”。竺可桢奔走呼号,愤然告诉媒体记者“此事将成千古奇冤”。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5卷,收录竺可桢的外文论著59篇,其发表时间跨越58年(1916—1973)。大部分为学术著作,包括部分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其中,英文56篇,俄文3篇,英文论文大多为作者自撰,少数乃译自中文论文;俄文论文则由他人据作者撰写的中文稿翻译而成。英文论文中,作者1918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为首次全文发表。除个别早期的英文论文未有中译文外,其余大多皆已译成中文正式发表,入编于本书1—4卷。应当指出,凡从中文著述译成外文者,作者都针对出版刊物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及原文发表以后的研究进展,对文章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因此不宜简单地看作是对原论文的翻译。有些文章,如关于二十八宿起源的论述,因应某些出版社或学术会议的要求,中、英文本都曾多次发表,而每次发表的内容往往有所变动。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22卷,补录竺可桢1917—1934年的文稿凡640篇。竺可桢在此时间段内任职历所多变,为便于理解本卷收录文字内容,特将其1927年前之经历择要梳理如下:1917—1918年,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任中国科学社董事,《科学》杂志编辑员。1918—1920年,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自1919年起,为中国科学社永久社员;自1922年起任该社理事会理事;自1927年起担任多年社长和其他重要职务。1920—1925年,相继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 自1922年起,多次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会程中任职。 自1924年起,相继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理事会副会长;自1929年起担任会长。1925—1926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史地部部长。1926—1927年,任南开大学教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易名为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1927年,任中国天文学会副会长,后多年担任评议员。 自1928年起,竺可桢的活动虽然在国家和社会科教事业中渐次扩展,但至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前,始终以在中央研究院主持气象研究所和全国气象事业为主,本卷文稿亦以气象研究所档案藏件为大宗。
-
追忆唐·亨伯格教授宋晓东本书是为了纪念杰出的地震学家、从事地震学研究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良师益友——唐·亨伯格教授。本书包括了用中英双语撰写的来自著名同事的两篇序言和一篇前言,以及亨伯格教授生前指导的学生的19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找到他的学生参与的许多突破性成果,并体会亨伯格教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遵循的科学哲学和指导方法。在他的指导下,多位学生已经取得了成功,并在自己的研究经历中不断践行他的理念。亨伯格教授提出的地震波形建模已成为限制从内核到地壳的地球结构以及快速量化地震时空破裂行为的关键方法,如今已在地震学科被广泛采用。这些文章证明了亨伯格教授谦逊的科研态度、永葆好奇的求知精神,以及他对解译地震记录的巨大热情,这使他深受研究生和同事们的喜爱。
-
水下重磁探测系统研发及理论探索陈洁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水油气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项目(2016YFC0303000)研究成果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主要描述了研制水下动态重力测量和水下三分量磁力测量的设备系统,探索水下重磁测量的技术体系,建立水下重磁理论,利用近海底的重力测量和三分量磁力测量成果构建区域的三维立体重磁场,可以解决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超深水和极地等环境下油气勘探与开发等问题。本书不但能够提供认识海洋的地球物理依据,获得海洋地球物理环境中重力场、磁场的基础数据,而且为海洋地质研究、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环境下的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探测手段和成果。
-
境外产业园区地球大数据监测与分析邬明权,牛铮 等境外产业园区是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重要发展平台。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境外产业园区状况,《境外产业园区地球大数据监测与分析》利用遥感等地球大数据技术,对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建设进度进行监测和排名,总结已建园区的特点,为我国相关部门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投资企业投资决策的拟定提供数据支撑,降低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
-
非线性系统与微弱信号检测赵文礼,王林泽本书共10章,从随机共振和混沌两方面开展了非线性系统中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在随机共振部分,首次提出了不饱和双稳态系统和分段线性双稳态系统,进行了其特性分析及信噪比的对比分析,开发了软硬件电路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和软硬件电路的实验。在混沌部分,尤其在平衡稳定性的分析中,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公式推导和证明,并以典型的模型为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混沌理论研究的数学方法。本书注重基本原理、数学分析、物理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之间的融会贯通,力求理论性、应用性及易学性并举,力求将复杂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本书可供从事测试技术、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以及微弱信号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信息、力学、机械、测控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
-
典型地理要素的智能化制图综合方法钱海忠 等《典型地理要素的智能化制图综合方法》以中小比例尺道路、居民地、河系等典型地图要素为研究对象,从制图综合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典型地理要素的智能化制图综合方法》简述与分析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自动化和智能化制图综合的研究过程及其发展;辨析制图综合模型与制图综合知识;实现道路网自动化综合方法、道路网智能化综合方法、居民地自动化综合方法、居民地智能面状综合方法及河系智能化综合方法;介绍典型的制图综合知识服务架构及系统实现。
-
海洋盐度卫星资料评估与应用张韧本书总结国内外海洋盐度卫星研究进展、盐度卫星资料处理及产品类型、盐度卫星产品反演与误差机理,系统开展目前已发射的SMOS、Aquarius、SMAP等盐度卫星产品的数据评估、质量控制与偏差校正,探索盐度卫星产品在实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融合、剖面重构和数据同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海洋盐度卫星未来发展趋势和国产海洋盐度卫星计划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盐度卫星遥感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