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清代学术源流(陈祖武学术文集)
作者:陈祖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04-01
ISBN:9787100214285
定价:¥1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将有清一代的学术演进,分为清初学术、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晚清学术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做了整体性的研究,既有宏观的把握与识断,也有微观的考辨与探析,体现了目前清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就和高度。本书运用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源流嬗变,而且对学术演进与世运变迁、政治文化导向等之间的密切联系,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做了深入阐释。总之,这是一部功底扎实、内容丰厚、史论结合、视野开阔、多维创新的重要清代学术史著作,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化和提升。
作者简介
陈祖武,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1998年至2008年,任历史研究所所长。2009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至今一直在馆员岗位履职。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学案史》《清初学术思辨录》《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等。兼任全国古籍规划小组成员,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榕村全书》等。
目录
原版前言 I
上编 明清更迭与清初学术
第一章 清初国情分析 3
一、对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估计 3
二、明清更迭是历史的前进 5
三、由乱而治的清初社会 11
第二章 清廷文化政策批判 14
一、清初文化政策的主要方面 14
二、清廷文化决策的思想依据 21
三、清初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26
第三章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之交涉 30
一、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 30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 35
三、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 40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里程碑价值 45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45
二、《明儒学案》成书时间商榷 53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61
四、《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 74
五、《明儒学案》发微 77
第五章 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 90
一、《日知录》纂修考 90
二、社会政治思想 100
三、经学思想 106
四、史学思想 113
五、文学思想 115
六、务实学风 120
七、《日知录集释》的纂辑 128
第六章 李二曲思想研究 135
一、《清史稿》李颙本传辩证 135
二、“悔过自新”说剖析 140
三、李二曲思想的基本特征 144
四、李二曲与清初关学 151
五、李二曲思想的历史价值 155
六、结语 159
第七章 颜李学派的历史命运 160
一、颜元学说的形成 160
二、颜元与漳南书院 163
三、李对颜学的继承及背离 168
四、王源学行述略 172
第八章 范鄗鼎与《理学备考》 180
一、范鼎学行述略 180
二、两部《明儒理学备考》 182
三、关于《国朝理学备考》 185
中编 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
第九章 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典范 191
一、对18世纪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认识 191
二、关于乾嘉汉学的形成 194
三、乾嘉汉学是一个历史过程 197
四、余论 199
第十章 江南中心城市与乾隆初叶的古学复兴 203
一、兴复古学之前驱 203
二、江永与徽州诸儒 206
三、苏州紫阳书院 208
四、卢见曾及其扬州幕府 211
五、从惠栋、戴震到钱大昕 214
第十一章 从经筵讲论看乾隆时期的朱子学 219
一、高宗初政与朱子学的提倡 219
二、在经筵讲论中对朱子学的质疑 223
三、从提倡理学到崇奖经学 229
四、余论 234
附录:乾隆朝经筵讲学一览 236
第十二章 《宋元学案》纂修述略 241
一、黄氏父子的创始之功 241
二、全祖望与《宋元学案》 254
三、《宋元学案》的刊行 269
第十三章 戴东原学述 273
一、从江永到戴震 273
二、惠栋与戴震 277
三、戴震学说的传播 283
四、献身《四库全书》 286
五、《孟子字义疏证》及其遭遇 289
第十四章 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 297
一、汪中的先秦诸子研究 297
二、焦循的经学思想 301
三、高邮王氏父子对乾嘉学术的总结 305
四、阮元与《皇清经解》 309
五、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 316
六、余论 324
第十五章 章实斋研究二题 327
一、读章实斋家书札记 327
二、章实斋集外佚札二通考证 341
第十六章 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札记 348
一、乾嘉经学一趋考据之缘由 348
二、乾嘉思想界之三巨擘 352
三、庄氏学渊源之探讨 359
第十七章 乾嘉学派研究与乾嘉学术文献整理 370
一、《清人别集总目》的编纂 370
二、别集佚文的辑存 374
三、诸家年谱的董理 378
下编 晚清学术及一代学术之总结
第十八章 汉宋学术之争与《国朝学案小识》 387
一、汉宋学术之争的由来及其发展 387
二、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391
三、方东树与《汉学商兑》 395
四、唐鉴生平学行述略 397
五、《国朝学案小识》举要 400
六、编纂体例及其评价 403
第十九章 晚清七十年之思想与学术 407
一、经世思潮的崛起 407
二、从“中体西用”到“三民主义” 413
三、会通汉宋学术以求新 422
第二十章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433
一、关于《近世之学术》 433
二、《清代学术概论》的创获 437
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结撰 441
四、杰出贡献举要 446
五、大师留下的思考 453
六、梁任公先生与清华研究院 456
第二十一章 《清儒学案》杂识 462
一、徐世昌倡议修书 462
二、夏孙桐与《清儒学案》 464
三、《清儒学案》举要 470
四、读《清儒学案》商榷 478
第二十二章 《清儒学案》之余波 485
一、对唐、徐二家《学案》之批评 485
二、清代理学演进之四阶段 488
三、精进不已终身以之 493
四、余论 496
上编 明清更迭与清初学术
第一章 清初国情分析 3
一、对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估计 3
二、明清更迭是历史的前进 5
三、由乱而治的清初社会 11
第二章 清廷文化政策批判 14
一、清初文化政策的主要方面 14
二、清廷文化决策的思想依据 21
三、清初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26
第三章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之交涉 30
一、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 30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 35
三、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 40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里程碑价值 45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45
二、《明儒学案》成书时间商榷 53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61
四、《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 74
五、《明儒学案》发微 77
第五章 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 90
一、《日知录》纂修考 90
二、社会政治思想 100
三、经学思想 106
四、史学思想 113
五、文学思想 115
六、务实学风 120
七、《日知录集释》的纂辑 128
第六章 李二曲思想研究 135
一、《清史稿》李颙本传辩证 135
二、“悔过自新”说剖析 140
三、李二曲思想的基本特征 144
四、李二曲与清初关学 151
五、李二曲思想的历史价值 155
六、结语 159
第七章 颜李学派的历史命运 160
一、颜元学说的形成 160
二、颜元与漳南书院 163
三、李对颜学的继承及背离 168
四、王源学行述略 172
第八章 范鄗鼎与《理学备考》 180
一、范鼎学行述略 180
二、两部《明儒理学备考》 182
三、关于《国朝理学备考》 185
中编 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
第九章 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典范 191
一、对18世纪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认识 191
二、关于乾嘉汉学的形成 194
三、乾嘉汉学是一个历史过程 197
四、余论 199
第十章 江南中心城市与乾隆初叶的古学复兴 203
一、兴复古学之前驱 203
二、江永与徽州诸儒 206
三、苏州紫阳书院 208
四、卢见曾及其扬州幕府 211
五、从惠栋、戴震到钱大昕 214
第十一章 从经筵讲论看乾隆时期的朱子学 219
一、高宗初政与朱子学的提倡 219
二、在经筵讲论中对朱子学的质疑 223
三、从提倡理学到崇奖经学 229
四、余论 234
附录:乾隆朝经筵讲学一览 236
第十二章 《宋元学案》纂修述略 241
一、黄氏父子的创始之功 241
二、全祖望与《宋元学案》 254
三、《宋元学案》的刊行 269
第十三章 戴东原学述 273
一、从江永到戴震 273
二、惠栋与戴震 277
三、戴震学说的传播 283
四、献身《四库全书》 286
五、《孟子字义疏证》及其遭遇 289
第十四章 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 297
一、汪中的先秦诸子研究 297
二、焦循的经学思想 301
三、高邮王氏父子对乾嘉学术的总结 305
四、阮元与《皇清经解》 309
五、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 316
六、余论 324
第十五章 章实斋研究二题 327
一、读章实斋家书札记 327
二、章实斋集外佚札二通考证 341
第十六章 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札记 348
一、乾嘉经学一趋考据之缘由 348
二、乾嘉思想界之三巨擘 352
三、庄氏学渊源之探讨 359
第十七章 乾嘉学派研究与乾嘉学术文献整理 370
一、《清人别集总目》的编纂 370
二、别集佚文的辑存 374
三、诸家年谱的董理 378
下编 晚清学术及一代学术之总结
第十八章 汉宋学术之争与《国朝学案小识》 387
一、汉宋学术之争的由来及其发展 387
二、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391
三、方东树与《汉学商兑》 395
四、唐鉴生平学行述略 397
五、《国朝学案小识》举要 400
六、编纂体例及其评价 403
第十九章 晚清七十年之思想与学术 407
一、经世思潮的崛起 407
二、从“中体西用”到“三民主义” 413
三、会通汉宋学术以求新 422
第二十章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433
一、关于《近世之学术》 433
二、《清代学术概论》的创获 437
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结撰 441
四、杰出贡献举要 446
五、大师留下的思考 453
六、梁任公先生与清华研究院 456
第二十一章 《清儒学案》杂识 462
一、徐世昌倡议修书 462
二、夏孙桐与《清儒学案》 464
三、《清儒学案》举要 470
四、读《清儒学案》商榷 478
第二十二章 《清儒学案》之余波 485
一、对唐、徐二家《学案》之批评 485
二、清代理学演进之四阶段 488
三、精进不已终身以之 493
四、余论 49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