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研究
作者:林国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ISBN:9787520395465
定价:¥1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揭示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规律,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协同推进等。二是研究传统文化如何涵养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方面研究传统文化如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研究传统价值观是如何转化和发展成时代精神。三是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即研究传统文化与其他思想性、精神性事件的关联。如传统文化与依法治国、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传统文化与理论创新、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传播、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关系。
作者简介
林国标,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出版专著六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般项目四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参与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
目录
编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章 中华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节 先秦:价值观的“轴心时代”
第二节 秦汉:中华价值观的次大整合
第三节 魏晋至宋明:中华价值观的第二次大整合
第四节 近代以来:中华价值观的第三次大整合
第五节 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整体性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向度
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第二节 传统经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间接诠释
第三节 活态传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诠释
第三章 传统价值观时代性转化的“阐释”路径
节 关于“阐释”的阐释
第二节 对国家价值观的阐释
第三节 对社会价值观的阐释
第四节 对个体价值观的阐释
第五节 关于“阐释”的方法
第四章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解读
节 和谐存在论:万物一体
第二节 和谐辩证法:和而不同
第三节 和谐方法论:中和中庸
第二编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多维视野中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节 “传统”与“现代”的纠结
第二节 比较学视域
第三节 意识形态视域
第四节 民族化视域
第五节 确立一种新视域:大叙事
第六章 从意识形态建设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节 何谓“意识形态建设视域”
第二节 宏观层面:制度合理性的证明
第三节 中观层面: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微观层面:信仰世界的建立
第七章 从“大众化”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节 学术背景:从“两个结合”到两个“大众化”的结合
第二节 认识前提:弄清两个“关系”的关系
第三节 历史考察:“一体化”的前史及基本经验
第四节 基本路径:诠释与创新
第八章 从话语体系建设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节 “话语建构”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话语建构”所涉及的话题及研究进路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节 新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路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准化操作
节 精准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四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评价问题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及其演变
节 “启蒙-解释”范式:用马克思主义启发民众
章 中华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节 先秦:价值观的“轴心时代”
第二节 秦汉:中华价值观的次大整合
第三节 魏晋至宋明:中华价值观的第二次大整合
第四节 近代以来:中华价值观的第三次大整合
第五节 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整体性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向度
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第二节 传统经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间接诠释
第三节 活态传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诠释
第三章 传统价值观时代性转化的“阐释”路径
节 关于“阐释”的阐释
第二节 对国家价值观的阐释
第三节 对社会价值观的阐释
第四节 对个体价值观的阐释
第五节 关于“阐释”的方法
第四章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解读
节 和谐存在论:万物一体
第二节 和谐辩证法:和而不同
第三节 和谐方法论:中和中庸
第二编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多维视野中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节 “传统”与“现代”的纠结
第二节 比较学视域
第三节 意识形态视域
第四节 民族化视域
第五节 确立一种新视域:大叙事
第六章 从意识形态建设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节 何谓“意识形态建设视域”
第二节 宏观层面:制度合理性的证明
第三节 中观层面: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微观层面:信仰世界的建立
第七章 从“大众化”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节 学术背景:从“两个结合”到两个“大众化”的结合
第二节 认识前提:弄清两个“关系”的关系
第三节 历史考察:“一体化”的前史及基本经验
第四节 基本路径:诠释与创新
第八章 从话语体系建设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节 “话语建构”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话语建构”所涉及的话题及研究进路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节 新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路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准化操作
节 精准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四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评价问题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及其演变
节 “启蒙-解释”范式:用马克思主义启发民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