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工巧篇

中国古代文化·工巧篇

作者:王振铎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522202617

定价:¥4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工巧篇》通过介绍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制造的玉器、铜器、陶瓷、漆器、丝织、古建、水利、天文仪器、车船和历代奇器等,展示了我国先民在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工匠精神,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智巧和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美绝伦,以翔实的证据,雄辩地论证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贡献,使我们能够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保持一种自信的正确心态。纵观我们中华文化,会感到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四千余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可达七千余年,甚至可以推到更为久远的年代。其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可与日月同辉。书中列举的每一部分,在科学史上都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作者把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撮其精要,编缀成篇,激励我们在新时期,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和发扬先民的伟大成就和工匠精神,继续向新的科学前沿迈进。 从近三百余年的历史来看,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确实受惠于西方,这一点不可否认,而西方早年受惠于古代中国的地方,国人却往往忽略。本书中介绍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发明、发现,这些光辉成就一方面属于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有其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从科学技术史角度来看,中国有许多重大发现及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物质文化史角度来看,古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仁智和奇思异想,创造了一种与西方文明大相径庭的东方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史。
作者简介
  王振铎(1910—1992年),河北保定人,文物博物馆学专家、科技史专家。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秋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特邀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他善于把史学、考古学、考据训诂与传统工艺的践行结合起来,现存的指南车、记里鼓车、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等实际上都是他所作的复原模型。主要著作有《科技考古论丛》等。
目录
目 录
序说
玉器
从石器到玉器 / 001 
什么是玉器 / 004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 / 006 
绚丽多彩的殷商玉雕:妇好墓中的玉器 / 010 
汉代的葬玉:金缕玉衣 / 013 
明清的玉制工艺品 / 016 
铜器与铁器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 / 020 
青铜器的分类研究及青铜器的意义 / 021 
青铜器的铸造与“六齐”规律 / 022 
浑厚雄奇的后母戊大鼎 / 025 
形象逼真的四羊方尊 / 026 
大盂鼎与毛公鼎 / 028
春秋铜禁与战国曾侯乙尊、盘 / 031 
西汉车饰和东汉牛灯 / 034 
唐代的金银器 / 037 
铁器的起源和早期铁器 / 039 
竖炉炼铁和鼓风装置 / 041 
卅炼大刀与百炼钢 / 043 
大型铸件:沧州铁狮与当阳铁塔 / 045 
綦毋怀文的宿铁法和双液淬火 / 047 
陶瓷
陶器与瓷器 / 050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 / 053 
黑陶与白陶 / 056 
原始瓷器与青瓷 / 058 
唐代的白瓷与三彩 / 061 
宋代的五大名窑 / 063 
深受人们喜爱的青花瓷 / 066 
明清:中国瓷器全盛时期 / 068 
中国制瓷技术的传播 / 070 
漆器
漆器,中国人民的重要发明 / 073 
汉代的漆器 / 075
金银平脱、剔红和犀皮 / 078 
填漆、螺钿与百宝嵌 / 081 
《髹饰录》:我国仅存的漆工专著 / 083 
漆艺的东传:日本漆器 / 085 
一代名匠卢葵生 / 088 
清代造办处的漆器制作 / 091 
丝织
丝织,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 093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 / 094 
殷商的丝织品 / 096 
汉唐:丝织业的鼎盛时期,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形成 / 097 
薄如蝉翼轻如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纱罗 / 099 
日本正仓院中的唐代衣物 / 102 
画入织物的缂丝 / 104 
中国三大名锦:蜀锦、云锦和仿古宋锦 / 105 
丝织品的染色:蜡缬、夹缬和绞缬 / 108 
丰富多彩的刺绣 / 110 
中国古代的织机 / 112 
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 / 116 
木结构的建筑技术 / 118
中国古代文化 工巧篇
中国古典建筑的审美情趣 / 120 
万里长城:中国的象征 / 122 
古代的宫殿 / 124 
寺塔建筑 / 127 
丰富多彩的民居住宅 / 130 
石建筑与赵州桥 / 132 
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 / 135 
李诫与《营造法式》 / 137 
水利
水利工程与水力机械 / 140 
都江堰 / 143 
郑国渠 / 145 
灵渠 / 147 
大运河 / 149 
治理黄河 / 151 
水力机械 / 153 
天文仪器
天文观测与天文仪器 / 157 
圭表 / 159 
托克托日晷 / 161 
单漏和复漏 / 163
浑仪 / 164 
浑象 / 166 
水运仪象台 / 168 
假天仪 / 172 
简仪 / 174 
车船
中国早期的车 / 178 
轮轴机械与杠杆机械 / 180 
鹿车 / 182 
马车与牛车 / 184 
秦始皇陵的铜车马 / 186 
独木舟和木船的起源 / 188 
水密舱壁 / 189 
中国的沙船 / 191 
郑和宝船的尺寸 / 193 
双层板底船 / 194 
指南针用于航海 / 196 
奇器
奇技与淫巧 / 199 
古代的欹器 / 201 
连发弩机 / 203
西汉透光镜 / 205 
《抱朴子》中的飞车 / 207 
指南车与记里鼓车 / 209 
巧人耿询 / 212 
发明家黄履庄 / 213 
郑复光与《镜镜痴》 / 216 
中国早期的望远镜 / 218 
结束语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 / 221 
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 / 224 
文化背景:中央集权制与伦理治国 / 228 
中国的士与匠 / 231 
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 233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