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修订本)
作者:刘怀荣 宋亚莉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ISBN:9787573207104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引证了大量材料,运用艺术生产理论,系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制度与乐府诗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歌诗的创作背景、生成机制、特定内容、艺术品格以及对中国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论述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既把握线索,又突出细节,生动描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诗艺术活动的历史图景。全书共分三编:上编“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沿革与歌诗生产”、中编“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生产的个案考察”、下编“艺术生产与歌诗艺术成就的重新解读”。
作者简介
刘怀荣,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乐府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第一主编)等著作多部,1项成果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教yu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山东省社科和教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宋亚莉,文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域外汉籍整理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出版著作两部,参与完成的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主持完成教yu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独立主持山东省重点项目2项。
目录
导论
上编: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沿革与歌诗生产
第一章 三国及西晋乐府官署的演变与清商乐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曹魏及吴、蜀乐府官署的演变
第二节 西晋乐府官署的演变
第二章 东晋南朝乐府官署的简化与清商乐的新变
第一节 东晋乐府官署的简化
第二节 南朝乐府官署的演变
第三章 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与胡乐的流行
第一节 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
第二节 胡乐的流行
第三节 清乐与胡乐由各领风骚到融合汇流
第四章 曹魏及西晋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朝廷礼乐中的歌诗创作与表演——以西晋元会礼为例
第二节 帝王的歌诗爱好与创作
第三节 贵族阶层的歌诗消费
第四节 文人的音乐修养和歌舞活动
第五节 歌舞艺人在歌诗传播中的贡献
第六节 民间歌诗的发展
第五章 东晋南朝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帝王的歌诗活动
第二节 王公贵族的歌诗活动
第三节 士人的音乐歌舞修养与歌诗
第四节 艺人的歌舞技艺与民间歌诗活动
第六章 北魏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北魏帝王的赋诗和歌诗活动
第二节 宗室子弟和士人的歌诗创作
第三节 元魏诸王的歌诗活动
第四节 艺人的歌舞技艺和歌诗表演
第七章 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北齐以来帝王的歌诗活动与胡乐
第二节 北齐以来贵族与士人的歌诗活动与胡乐
第三节 北齐以来的民间歌诗
第四节 北齐以来的歌舞艺人与胡乐
小结
中编 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生产的个案考察
第八章 西邸交游、齐梁士风与梁武帝对歌诗的推动
第一节 西邸交游与梁武帝学养的形成
第二节 齐梁士人博学能文的风尚
第三节 声酒之好、宴会赋诗与梁武帝的用人之道
第四节 梁武帝的歌诗创作及其对梁代文人歌诗的影响
第九章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第一节 齐代的礼学热与梁武帝的礼学修养
第二节 永明议礼、制礼活动与梁武帝制礼作乐
第三节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葬礼、挽郎与挽歌
第一节 葬礼中的挽歌
第二节 挽郎与挽歌的表演
第三节 挽歌的创作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歌诗
第一节 曹魏和西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歌诗的影响
第二节 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对歌诗的促进
第四节 元魏迁洛后的社会经济与歌诗的兴盛
小结
下编:艺术生产与歌诗艺术成就的重新解读
第十二章 邺下后期的公宴雅集与建安歌诗之关系
第一节 邺下后期的宴集活动
第二节 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在诗文中的反映
第三节 公宴雅集对建安歌诗和诗歌的影响
第四节 宴集活动与建安风骨的形成
第十三章 西晋故事体、代言体歌诗的特点及其与后代说唱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汉代演述故事的歌诗和俗赋
第二节 西晋故事体歌诗的特点
第三节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
第四节 代言体歌诗的表演性及其与戏曲关系的推测
第十四章 创作背景与表演要求对清商曲辞的制约
第一节 南方民歌的产生背景与清商新声的早期形态
第二节 南方情歌的歌唱特点及对清商新声的影响
第三节 清商新声的音乐体制对清商曲辞的影响
第十五章 鼓吹乐的南传及对梁陈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鼓吹乐与横吹乐
第二节 北方鼓吹乐与横吹乐在南方的传播
第三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的表演效果
第四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对南朝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十六章 哀挽活动与挽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哀挽活动与挽歌
第二节 丧葬风俗与挽歌
第三节 哀挽活动与葬礼挽歌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哀挽活动与非葬礼文人挽歌的艺术特征
小结
结语: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上编: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沿革与歌诗生产
第一章 三国及西晋乐府官署的演变与清商乐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曹魏及吴、蜀乐府官署的演变
第二节 西晋乐府官署的演变
第二章 东晋南朝乐府官署的简化与清商乐的新变
第一节 东晋乐府官署的简化
第二节 南朝乐府官署的演变
第三章 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与胡乐的流行
第一节 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
第二节 胡乐的流行
第三节 清乐与胡乐由各领风骚到融合汇流
第四章 曹魏及西晋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朝廷礼乐中的歌诗创作与表演——以西晋元会礼为例
第二节 帝王的歌诗爱好与创作
第三节 贵族阶层的歌诗消费
第四节 文人的音乐修养和歌舞活动
第五节 歌舞艺人在歌诗传播中的贡献
第六节 民间歌诗的发展
第五章 东晋南朝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帝王的歌诗活动
第二节 王公贵族的歌诗活动
第三节 士人的音乐歌舞修养与歌诗
第四节 艺人的歌舞技艺与民间歌诗活动
第六章 北魏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北魏帝王的赋诗和歌诗活动
第二节 宗室子弟和士人的歌诗创作
第三节 元魏诸王的歌诗活动
第四节 艺人的歌舞技艺和歌诗表演
第七章 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生产与消费
第一节 北齐以来帝王的歌诗活动与胡乐
第二节 北齐以来贵族与士人的歌诗活动与胡乐
第三节 北齐以来的民间歌诗
第四节 北齐以来的歌舞艺人与胡乐
小结
中编 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生产的个案考察
第八章 西邸交游、齐梁士风与梁武帝对歌诗的推动
第一节 西邸交游与梁武帝学养的形成
第二节 齐梁士人博学能文的风尚
第三节 声酒之好、宴会赋诗与梁武帝的用人之道
第四节 梁武帝的歌诗创作及其对梁代文人歌诗的影响
第九章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第一节 齐代的礼学热与梁武帝的礼学修养
第二节 永明议礼、制礼活动与梁武帝制礼作乐
第三节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葬礼、挽郎与挽歌
第一节 葬礼中的挽歌
第二节 挽郎与挽歌的表演
第三节 挽歌的创作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歌诗
第一节 曹魏和西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歌诗的影响
第二节 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对歌诗的促进
第四节 元魏迁洛后的社会经济与歌诗的兴盛
小结
下编:艺术生产与歌诗艺术成就的重新解读
第十二章 邺下后期的公宴雅集与建安歌诗之关系
第一节 邺下后期的宴集活动
第二节 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在诗文中的反映
第三节 公宴雅集对建安歌诗和诗歌的影响
第四节 宴集活动与建安风骨的形成
第十三章 西晋故事体、代言体歌诗的特点及其与后代说唱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汉代演述故事的歌诗和俗赋
第二节 西晋故事体歌诗的特点
第三节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
第四节 代言体歌诗的表演性及其与戏曲关系的推测
第十四章 创作背景与表演要求对清商曲辞的制约
第一节 南方民歌的产生背景与清商新声的早期形态
第二节 南方情歌的歌唱特点及对清商新声的影响
第三节 清商新声的音乐体制对清商曲辞的影响
第十五章 鼓吹乐的南传及对梁陈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鼓吹乐与横吹乐
第二节 北方鼓吹乐与横吹乐在南方的传播
第三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的表演效果
第四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对南朝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十六章 哀挽活动与挽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哀挽活动与挽歌
第二节 丧葬风俗与挽歌
第三节 哀挽活动与葬礼挽歌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哀挽活动与非葬礼文人挽歌的艺术特征
小结
结语: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