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作者:李紫娟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ISBN:9787519471194
定价:¥8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与含糊性,而进入中文语境后,此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演变,这对今天我们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本书把“意识形态”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尤是马克思在著作、文稿、书信等文献中对“意识形态” 概念的论述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对“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中文语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传播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考察,进而批判性地审视当前国人对“ 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理解和使用,为新时代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提供借鉴,进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认识基础。
作者简介
李紫娟,女,甘肃庆阳人,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与意识形态研究。出版专著2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各级教学科研课题近10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 《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目录
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由来与阐释
节马克思之前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渊源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诞生
三、“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前提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过程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一、第二国际理论家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二、“意识形态”概念在苏联的传播与理解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解读
第二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早期的传播:1919—1949
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初传入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播的理论背景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初译介引入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广泛译介传播
第二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系统阐释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学语境中的初步理解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译本中的多种译法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学者论著中的多样阐释
第三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丰富发展
一、“中国初教科书式”的意识形态概念初解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概念的结合理解
第三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的传播:1949—1979
节“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传播
一、新中国成立初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二、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论
三、学者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
第二节编译机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译法
一、普遍的“苏式”译法
二、存在的“日式”译法
三、零星的“他式”译法
第三节传统教科书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一、苏译本教科书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述
二、中文本教科书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述
第四节“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理论界的争论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讨论
二、“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界定
三、“美的意识形态”的论争
第四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的传播:1979—2009
节时代背景:思想领域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一、思想领域的正本清源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传入
第二节编译机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译法
一、统一的直译法
二、沿用“苏式”的译法
三、其他存在的译法
第三节教科书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探索
一、苏译本教科书中的新论述
二、中国教科书中的新阐释
第四节文学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辩
一、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论争
二、对“意识形态”概念政治功能的反思
三、 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言意之辩、名实之辩
第五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启示
节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播的重要贡献
〖JP2〗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1919—1949)〖ZK)〗〖JP〗
二、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传播的贡献(1949—1979)〖ZK)〗
〖JP2〗三、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传播的贡献(1979—2009)〖ZK)〗〖JP〗
第二节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方法与原则
一、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几种误区
二、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方法
三、正确运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原则
第三节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三、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节马克思之前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渊源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诞生
三、“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前提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过程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一、第二国际理论家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二、“意识形态”概念在苏联的传播与理解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解读
第二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早期的传播:1919—1949
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初传入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播的理论背景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初译介引入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广泛译介传播
第二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系统阐释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学语境中的初步理解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译本中的多种译法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学者论著中的多样阐释
第三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丰富发展
一、“中国初教科书式”的意识形态概念初解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概念的结合理解
第三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的传播:1949—1979
节“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传播
一、新中国成立初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二、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论
三、学者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
第二节编译机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译法
一、普遍的“苏式”译法
二、存在的“日式”译法
三、零星的“他式”译法
第三节传统教科书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一、苏译本教科书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述
二、中文本教科书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述
第四节“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理论界的争论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讨论
二、“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界定
三、“美的意识形态”的论争
第四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的传播:1979—2009
节时代背景:思想领域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一、思想领域的正本清源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传入
第二节编译机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译法
一、统一的直译法
二、沿用“苏式”的译法
三、其他存在的译法
第三节教科书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探索
一、苏译本教科书中的新论述
二、中国教科书中的新阐释
第四节文学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辩
一、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论争
二、对“意识形态”概念政治功能的反思
三、 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言意之辩、名实之辩
第五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启示
节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播的重要贡献
〖JP2〗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1919—1949)〖ZK)〗〖JP〗
二、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传播的贡献(1949—1979)〖ZK)〗
〖JP2〗三、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传播的贡献(1979—2009)〖ZK)〗〖JP〗
第二节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方法与原则
一、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几种误区
二、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方法
三、正确运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原则
第三节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三、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