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阳明后学研究(重修增订本)
作者:吴震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208179622
定价:¥1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对“现成良知”之态度及相应之工夫论为线索,比较全面地评述了阳明后学的学术思想,是对阳明后学研究的重要著作。本书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对阳明后学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对阳明后学的思想分歧及其争议进行梳理和探讨,其评析多能切中肯綮。且多采用对比的方式以凸显某人的思想特色,尤其是主要以王龙溪为隐藏的线索与对比对象,可见作者的思想倾向之所在。本书能有助于读者全面地了解阳明学义理内涵以及阳明后学思想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本书为《阳明后学研究》的重修增订本,其文字经过更精心的润色修改,观点表述更为顺畅,脚注和标题做了一些调整,且增补了作者的一篇新作,是更为完善和详实的一本阳明后学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吴震,江苏丹阳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东亚儒学、宋明理学、阳明后学、朱子学、明清劝善运动。代表性著作有:《阳明后学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研究》《精读》《聂豹、罗洪先评传》等
目录
序 章 现成良知——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展开 1
一 现成、见在、当下 1
二 良知正指见在而言 7
三 见在良知与见在工夫 17
四 从良知自然到即用求体 35
五 余论:批判与反思 50
章 无善无恶——阳明学“四句教”诠释小史 58
一 王阳明之立论 62
二 王龙溪之诠释 77
三 王、杨之对立 97
四 顾、管之争 108
五 余论:本体工夫合一论 125
第二章 钱绪山论 133
一 天泉证道 138
二 无善无恶 147
三 思想历程 155
四 但依良知运用 159
五 结语 168
第三章 聂双江论 174
一 虚灵知觉 175
二 良知本寂 184
三 未发有时 187
四 善恶属气 193
五 主静思想 197
六 格物无工夫 205
七 心有定体 218
八 结语 225
第四章 罗念庵论 228
一 早期思想 230
二 主静无欲 237
三 与王龙溪的论辩 244
四 收摄保聚 252
五 世间那有现成良知 262
六 结语 271
第五章 陈明水论 276
一 生平学履 278
二 心无定体 283
三 慎独知几 290
四 结语 298
第六章 欧阳南野论 302
一 生平学履 304
二 良知与知觉 309
三 循其良知 317
四 良知本虚 325
五 结语 332
第七章 王龙溪论 335
一 《调息法》 337
二 委心虚无 341
三 无中生有 345
四 向晦宴息 351
五 范围三教 358
六 身心一体 366
七 天根月窟 373
八 养生实践 380
九 结语 384
第八章 耿天台论 388
一 生平学履 390
二 卫道意识 396
三 天台与龙溪 399
四 天台与近溪 407
五 “不容已” 416
六 异端批判 424
七 与卓吾之和解 431
八 结语 436
第九章 王时槐论 440
一 引言 440
二 生平学行 441
三 性体本虚 446
四 透性研几 454
五 悟由修得 463
六 结语 469
第十章 阳明后学与讲学活动 473
一 讲学与实学 476
二 异业而同道 483
三 政学合一 488
四 泰州学派与讲学 498
五 结语 506
引用书目 512
“吴震著作集·阳明学系列”后记 526
一 现成、见在、当下 1
二 良知正指见在而言 7
三 见在良知与见在工夫 17
四 从良知自然到即用求体 35
五 余论:批判与反思 50
章 无善无恶——阳明学“四句教”诠释小史 58
一 王阳明之立论 62
二 王龙溪之诠释 77
三 王、杨之对立 97
四 顾、管之争 108
五 余论:本体工夫合一论 125
第二章 钱绪山论 133
一 天泉证道 138
二 无善无恶 147
三 思想历程 155
四 但依良知运用 159
五 结语 168
第三章 聂双江论 174
一 虚灵知觉 175
二 良知本寂 184
三 未发有时 187
四 善恶属气 193
五 主静思想 197
六 格物无工夫 205
七 心有定体 218
八 结语 225
第四章 罗念庵论 228
一 早期思想 230
二 主静无欲 237
三 与王龙溪的论辩 244
四 收摄保聚 252
五 世间那有现成良知 262
六 结语 271
第五章 陈明水论 276
一 生平学履 278
二 心无定体 283
三 慎独知几 290
四 结语 298
第六章 欧阳南野论 302
一 生平学履 304
二 良知与知觉 309
三 循其良知 317
四 良知本虚 325
五 结语 332
第七章 王龙溪论 335
一 《调息法》 337
二 委心虚无 341
三 无中生有 345
四 向晦宴息 351
五 范围三教 358
六 身心一体 366
七 天根月窟 373
八 养生实践 380
九 结语 384
第八章 耿天台论 388
一 生平学履 390
二 卫道意识 396
三 天台与龙溪 399
四 天台与近溪 407
五 “不容已” 416
六 异端批判 424
七 与卓吾之和解 431
八 结语 436
第九章 王时槐论 440
一 引言 440
二 生平学行 441
三 性体本虚 446
四 透性研几 454
五 悟由修得 463
六 结语 469
第十章 阳明后学与讲学活动 473
一 讲学与实学 476
二 异业而同道 483
三 政学合一 488
四 泰州学派与讲学 498
五 结语 506
引用书目 512
“吴震著作集·阳明学系列”后记 52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