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全球化时代的新帝国主义批判
作者:覃诗雅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ISBN:9787515411729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二战后,新帝国主义逐渐形成,并在各方面呈现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新帝国主义之“新”,首先体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方式的革新,同时也体现为新的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以及新的全球资本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也在新阶段激发了新的反抗斗争。本书在借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第二国际到列宁的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对新帝国主义展开批判性研究,力图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并深入反思应对新帝国主义的策略问题和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新帝国主义加以研究,一方面可以不断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对“我们将往何处去”和“马克思主义将往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作出探索性解答。
作者简介
覃诗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英语系文学学士(双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博士,博士期间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学院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年来,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多篇,主持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导 论
一、新帝国主义批判的现实语境与理论价值 2
二、新帝国主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7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 19
章 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到帝国主义论
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秩序及其危机 23
一、《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4
二、《资本论》的写作计划与遗留问题 28
第二节 希法亭:金融资本及其意识形态 30
一、垄断的联合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形成 30
二、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与强权政治的趋势 32
第三节 卢森堡:资本积累及其内在矛盾 35
一、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结构 36
二、纯经济过程与政治强制手段的内在矛盾 40
第四节 考茨基:超帝国主义的幽灵及其效应 42
一、帝国主义的定义 43
二、“超帝国主义”的提出及其影响 45
第五节 布哈林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 48
一、布哈林:作为世界经济问题的帝国主义 48
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阐释 52
第六节 帝国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与问题意识 56
第二章 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关系
节 弹性劳动制: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62
一、福特主义的全球扩散与危机 63
二、丰田主义的资本积累途径 65
三、后福特主义“资本—劳动”关系的重塑 68
第二节 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性的社会分工与剥削体系 72
一、国际劳动分工的新体系 72
二、国际劳动分工新格局与全球产业价值链 75
三、劳动方式的变革与跨国无产阶级的形成 79
第三节 跨国公司:国际垄断的现代载体 83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84
二、跨国公司与跨国资产阶级 88
第四节 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与资本积累新机制 91
一、以金融资本为主体的资本积累方式 91
二、金融资本的投机逻辑对生产逻辑的压制 95
三、全球金融市场与跨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形成 99
四、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内爆 103
第五节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 107
一、美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帝国的形成 108
二、美元霸权:从的债权国到的债务国 110
三、美帝国的金融创新与全球金融布局 113
四、美帝国的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格局 117
第六节 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与本质特征 120
一、生产与资本积累的新机制 120
二、阶级关系的全球重构 122
第三章 新帝国主义的政治与文化
节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 126
一、自由贸易的意识形态 127
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131
三、新自由主义的内在悖论 135
第二节 文化帝国主义的再生产机制 141
一、文化霸权与制造同意 141
二、知识分子与思想同化 145
三、现代媒体与舆论营造 148
四、大众文化与消费诱导 152
第三节 监控资本主义的权力布展 157
一、规训权力的普遍化 157
二、全景监控的技术基础 161
三、“新安全国家”及其意识形态 167
第四节 军事主义的强者逻辑 170
一、军工复合体、资本积累与美元霸权 171
二、非对称性:全球军事力量的结构与战略 175
三、军事剧场及其威慑效应 181
四、战争与和平的未来 185
第五节 新帝国主义的总体认识 188
第四章 新帝国主义时期的反抗斗争
节 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特征与趋势 192
一、全球秩序及其意识形态的重构 193
二、阶级政治的衰退和合法化危机 196
三、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影响 198
四、身份政治的崛起及其后革命属性 201
第二节 环境运动与社会正义 205
一、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206
二、绿色运动与绿色政党 208
三、生态社会主义反对生态资本主义 213
第三节 女性主义运动与社会正义 216
一、资本逻辑与女性压迫 216
二、反抗的浪潮:女性赋权和身份认同 220
三、女性主义的趋势与问题 223
第四节 反全球化运动与社会正义 226
一、资本逻辑与社会不平等 226
二、从“西雅图运动”到“占领运动” 228
三、草根政治的效应与局限 230
第五节 新社会运动的当代反思 233
结 语
一、新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235
二、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 240
参考文献 244
后 记 261
一、新帝国主义批判的现实语境与理论价值 2
二、新帝国主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7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 19
章 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到帝国主义论
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秩序及其危机 23
一、《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4
二、《资本论》的写作计划与遗留问题 28
第二节 希法亭:金融资本及其意识形态 30
一、垄断的联合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形成 30
二、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与强权政治的趋势 32
第三节 卢森堡:资本积累及其内在矛盾 35
一、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结构 36
二、纯经济过程与政治强制手段的内在矛盾 40
第四节 考茨基:超帝国主义的幽灵及其效应 42
一、帝国主义的定义 43
二、“超帝国主义”的提出及其影响 45
第五节 布哈林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 48
一、布哈林:作为世界经济问题的帝国主义 48
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阐释 52
第六节 帝国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与问题意识 56
第二章 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关系
节 弹性劳动制: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62
一、福特主义的全球扩散与危机 63
二、丰田主义的资本积累途径 65
三、后福特主义“资本—劳动”关系的重塑 68
第二节 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性的社会分工与剥削体系 72
一、国际劳动分工的新体系 72
二、国际劳动分工新格局与全球产业价值链 75
三、劳动方式的变革与跨国无产阶级的形成 79
第三节 跨国公司:国际垄断的现代载体 83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84
二、跨国公司与跨国资产阶级 88
第四节 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与资本积累新机制 91
一、以金融资本为主体的资本积累方式 91
二、金融资本的投机逻辑对生产逻辑的压制 95
三、全球金融市场与跨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形成 99
四、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内爆 103
第五节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 107
一、美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帝国的形成 108
二、美元霸权:从的债权国到的债务国 110
三、美帝国的金融创新与全球金融布局 113
四、美帝国的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格局 117
第六节 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与本质特征 120
一、生产与资本积累的新机制 120
二、阶级关系的全球重构 122
第三章 新帝国主义的政治与文化
节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 126
一、自由贸易的意识形态 127
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131
三、新自由主义的内在悖论 135
第二节 文化帝国主义的再生产机制 141
一、文化霸权与制造同意 141
二、知识分子与思想同化 145
三、现代媒体与舆论营造 148
四、大众文化与消费诱导 152
第三节 监控资本主义的权力布展 157
一、规训权力的普遍化 157
二、全景监控的技术基础 161
三、“新安全国家”及其意识形态 167
第四节 军事主义的强者逻辑 170
一、军工复合体、资本积累与美元霸权 171
二、非对称性:全球军事力量的结构与战略 175
三、军事剧场及其威慑效应 181
四、战争与和平的未来 185
第五节 新帝国主义的总体认识 188
第四章 新帝国主义时期的反抗斗争
节 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特征与趋势 192
一、全球秩序及其意识形态的重构 193
二、阶级政治的衰退和合法化危机 196
三、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影响 198
四、身份政治的崛起及其后革命属性 201
第二节 环境运动与社会正义 205
一、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206
二、绿色运动与绿色政党 208
三、生态社会主义反对生态资本主义 213
第三节 女性主义运动与社会正义 216
一、资本逻辑与女性压迫 216
二、反抗的浪潮:女性赋权和身份认同 220
三、女性主义的趋势与问题 223
第四节 反全球化运动与社会正义 226
一、资本逻辑与社会不平等 226
二、从“西雅图运动”到“占领运动” 228
三、草根政治的效应与局限 230
第五节 新社会运动的当代反思 233
结 语
一、新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235
二、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 240
参考文献 244
后 记 26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