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惟创新者胜:大变局中的科技强国之路
作者:郭创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01
ISBN:9787521758450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历史窗口期,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高速迭代给各国带来了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能否应对时代风浪、引领时代潮流,这场乎中华民族命运,须得摒弃幻想、自立自强,既加强与世界前沿的产学研合作,厚植前瞻性基础研究,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又在战略策源、院所发展、期刊建议、科技奖励、成果转化等方面搭建众多的载体和平台,丝毫松懈不得。在此背景下,《惟创新者胜》试图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战略和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找到占领科技创新高地的密钥和法宝,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团队化名,谐音而来,作者团队由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经济运行、数字经济等不同领域研究的多位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组成。
目录
前 言 VII
第一章 科技创新:纵贯人类发展史的“野蛮人
全球格局的主导力量 003
全球格局实质:“科技—资源”秩序 003
无限与有限的战争 007
终局:科技秩序必然主导资源秩序 014
洞察周期:科技的链式进步 018
康波背后的规律 01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22
撬动机械的杠杆 028
电能引领下的技术爆炸 036
新秩序的肇始 046
核能:危险的跃迁 046
太阳能:无尽的可能 051
生物质能:未来的应用探索 054
氢能:潜在的“终极能源” 058
第二章 要素之争:人才、资本和数据
创新的经济学逻辑 068
供给侧视角下的经济增长 068
生产要素是基础性、先导性资源 071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 075
相伴而生:科学中心与人才中心 076
创新人才的基因: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者 080
专有土壤:寻找创新人才的基因 085
严峻问题: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 093
如何破解? 097
资本的力量 108
资本的不可或缺性 108
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17
空间:如何让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124
数据红海 132
细数“数”历史 132
数据 :新型生产要素新在哪儿? 135
本土先发优势 145
可预期的乘数效应 150
第三章 机制探索:主体与动力
“创新城防天职”—高校与科研院所 162
大学的创新基因 162
科研院所的使命与期待 165
研究之路—人才培养与应用 173
现实:如何打通科研堵点 175
“不创新即死”—企业 183
“公司是最伟大的发明” 183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支持” 189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价值几何 196
内部孵化与面向市场 207
“让创新发生”—创新的动力机制 210
从新熊彼特理论读懂创新是如何被推动的 210
以开放式创新反熵增 218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区域集群 224
第四章 转化:怎么看,怎么办
打破枷锁 236
从新制度经济学说起 236
《拜杜法案》的诞生 238
科研成果的信息共享 242
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 248
开设专门机构加强管理 248
建设创新生态圈 250
加强科技成果的信息共享 254
再看评价机制 256
国际视野: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259
日本模式—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259
以色列模式—Yeda、Yissum 和磁石计划 263
美国模式—SBIR 计划 269
科技成果转化的“卡脖子”问题 272
“陈果多而成果少” 272
桎梏在哪里 274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78
第五章 必由之路:伟大复兴和创新驱动的双向奔赴
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290
能量突破:可控核聚变 290
物质突破:把目光转向宇宙 295
信息突破:量子通信 299
打造强大的创新要素工场 303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 303
让资本为科技创新紧密护航 306
迎接科技创新的数据时代 310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314
搭建创新策源地 317
多出“从 0 到 1”的原始创新 318
降低“风险焦虑” 321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做多大 322
结语 未来已来 327
第一章 科技创新:纵贯人类发展史的“野蛮人
全球格局的主导力量 003
全球格局实质:“科技—资源”秩序 003
无限与有限的战争 007
终局:科技秩序必然主导资源秩序 014
洞察周期:科技的链式进步 018
康波背后的规律 01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22
撬动机械的杠杆 028
电能引领下的技术爆炸 036
新秩序的肇始 046
核能:危险的跃迁 046
太阳能:无尽的可能 051
生物质能:未来的应用探索 054
氢能:潜在的“终极能源” 058
第二章 要素之争:人才、资本和数据
创新的经济学逻辑 068
供给侧视角下的经济增长 068
生产要素是基础性、先导性资源 071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 075
相伴而生:科学中心与人才中心 076
创新人才的基因: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者 080
专有土壤:寻找创新人才的基因 085
严峻问题: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 093
如何破解? 097
资本的力量 108
资本的不可或缺性 108
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17
空间:如何让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124
数据红海 132
细数“数”历史 132
数据 :新型生产要素新在哪儿? 135
本土先发优势 145
可预期的乘数效应 150
第三章 机制探索:主体与动力
“创新城防天职”—高校与科研院所 162
大学的创新基因 162
科研院所的使命与期待 165
研究之路—人才培养与应用 173
现实:如何打通科研堵点 175
“不创新即死”—企业 183
“公司是最伟大的发明” 183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支持” 189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价值几何 196
内部孵化与面向市场 207
“让创新发生”—创新的动力机制 210
从新熊彼特理论读懂创新是如何被推动的 210
以开放式创新反熵增 218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区域集群 224
第四章 转化:怎么看,怎么办
打破枷锁 236
从新制度经济学说起 236
《拜杜法案》的诞生 238
科研成果的信息共享 242
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 248
开设专门机构加强管理 248
建设创新生态圈 250
加强科技成果的信息共享 254
再看评价机制 256
国际视野: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259
日本模式—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259
以色列模式—Yeda、Yissum 和磁石计划 263
美国模式—SBIR 计划 269
科技成果转化的“卡脖子”问题 272
“陈果多而成果少” 272
桎梏在哪里 274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78
第五章 必由之路:伟大复兴和创新驱动的双向奔赴
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290
能量突破:可控核聚变 290
物质突破:把目光转向宇宙 295
信息突破:量子通信 299
打造强大的创新要素工场 303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 303
让资本为科技创新紧密护航 306
迎接科技创新的数据时代 310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314
搭建创新策源地 317
多出“从 0 到 1”的原始创新 318
降低“风险焦虑” 321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做多大 322
结语 未来已来 32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