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后凯恩斯主义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进展研究
作者:刘文超,李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01
ISBN:9787521846355
定价:¥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在一个经济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导致了基于有效需求原理的宏观经济学革命的诞生,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此发轫。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危机导致了正统凯恩斯主义的解体,也催生了具有自觉意识的后凯恩斯主义学派。那么面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取得了哪些进展呢?这场全球性危机给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命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通过归纳分析相关文献后发现,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解释和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在经济理论方面取得了八个方面的进展。这八个方面分别是:卡莱斯基分配与增长模型的完善以及基于此模型的危机与复苏分析、明斯基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挖掘与阐述、对卡莱斯基理论与明斯基理论进行综合的卡莱斯基—明斯基模型的构建、金融化理论、供给—需求互动增长理论、现代货币理论与经济复苏方案、全球失衡与治理理论、长期停滞理论。我们把团结在拯救资本主义的使命之下、聚焦于探索富国裕民之策的新阶段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称作“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是对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综合运用其内部各流派方法、理论、模型研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根源及其应对方案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扩展和政策主张的总称。之所以把这种经济学冠以“工资导向复苏”,是因为它把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工资停滞和收入分配恶化,把工资停滞视作经济复苏的根本障碍,主张重塑工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模式。开展“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对收入分配、有效需求、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于认识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收入分配分化、工资成本压力加大、增速回落现象并存的经济发展困境问题具有启发意义。(2)“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局面,为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力,提出了系统性改革方案和一揽子政策建议。这些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对于危机后,同样受增长下行困扰、探索新发展动能的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我国当前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具有参考价值。(3)“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提出的“平等发展战略”和致力于打造一个“植根于广泛共享繁荣的更美好世界”的理想,对于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刘文超,男,1977年,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凯恩斯主义“工资主导复苏”经济学进展追踪研究》,主持《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及效率提升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学术月刊》、《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李辉,女,1979年,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主持或主研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贫困山区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研究》《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布局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河北省海洋渔业发展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研究》、《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5部。获省市级科研奖励4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作为非正统经济学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2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根本特征
1.3 松散的联盟和广泛的主题
1.4 作为后凯恩斯主义新阶段的“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
第2章 基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的危机与复苏分析
2.1 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及其发展
2.2 工资导向与利润导向体制:实证研究
2.3 收入分配与金融危机
2.4 经济复苏方案
第3章 重新发现明斯基:从金融不稳定假说到后凯恩斯制度主义
3.1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
3.2 明斯基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
3.3 货币经理资本主义的危机
3.4 帕利对金融不稳定假说的重新解读
3.5 走向后凯恩斯制度主义
3.6 基于明斯基制度主义的改革议程
第4章 卡莱斯基—明斯基模型
4.1 明斯基分类法的形式化
4.2 利马和梅雷勒斯(Lima & Meirelles)模型
4.3 查尔斯(Charles)模型
4.4 西弘史(Hiroshi Nishi)模型
4.5 讨论周期的卡莱斯基—明斯基模型
第5章 金融化理论:从垄断资本学派到后凯恩斯主义
5.1 垄断资本学派对金融化的早期探索
5.2 金融化下的后凯恩斯主义企业理论
5.3 金融化下的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体制理论
第6章 明斯基、帕利与马克思:三种金融化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6.1 关于金融化研究的类型
6.2 明斯基、帕利与马克思的三种金融化理论
6.3 三种金融化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第7章 需求—供给互动增长理论
7.1 需求创造供给
7.2 NAIRU理论批判
7.3 供给—需求互动增长模型
7.4 二元结构论
7.5 欧元区结构失衡危机
7.6 工资与经济复苏
第8章 现代货币理论与经济复苏方案
8.1 现代货币理论思想史
8.2 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政策含义
8.3 基于现代货币理论的经济复苏方案
第9章 全球失衡与治理
9.1 主流经济学对全球失衡的解释
9.2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全球失衡的解释
9.3 对全球储蓄过剩假说的批判
第10章 长期停滞理论的复兴
10.1 长期停滞理论概述
10.2 思想史回顾Ⅰ:供给侧停滞理论
10.3 思想史回顾Ⅱ:需求侧停滞理论
10.4 后凯恩斯主义长期停滞理论
第11章 “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1.1 转向以实际工资上升为基础的消费驱动增长模式
11.2 发挥投资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11.3 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11.4 稳增长与调结构、心脏复苏与强筋健骨要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1.1 作为非正统经济学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2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根本特征
1.3 松散的联盟和广泛的主题
1.4 作为后凯恩斯主义新阶段的“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
第2章 基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的危机与复苏分析
2.1 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及其发展
2.2 工资导向与利润导向体制:实证研究
2.3 收入分配与金融危机
2.4 经济复苏方案
第3章 重新发现明斯基:从金融不稳定假说到后凯恩斯制度主义
3.1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
3.2 明斯基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
3.3 货币经理资本主义的危机
3.4 帕利对金融不稳定假说的重新解读
3.5 走向后凯恩斯制度主义
3.6 基于明斯基制度主义的改革议程
第4章 卡莱斯基—明斯基模型
4.1 明斯基分类法的形式化
4.2 利马和梅雷勒斯(Lima & Meirelles)模型
4.3 查尔斯(Charles)模型
4.4 西弘史(Hiroshi Nishi)模型
4.5 讨论周期的卡莱斯基—明斯基模型
第5章 金融化理论:从垄断资本学派到后凯恩斯主义
5.1 垄断资本学派对金融化的早期探索
5.2 金融化下的后凯恩斯主义企业理论
5.3 金融化下的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体制理论
第6章 明斯基、帕利与马克思:三种金融化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6.1 关于金融化研究的类型
6.2 明斯基、帕利与马克思的三种金融化理论
6.3 三种金融化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第7章 需求—供给互动增长理论
7.1 需求创造供给
7.2 NAIRU理论批判
7.3 供给—需求互动增长模型
7.4 二元结构论
7.5 欧元区结构失衡危机
7.6 工资与经济复苏
第8章 现代货币理论与经济复苏方案
8.1 现代货币理论思想史
8.2 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政策含义
8.3 基于现代货币理论的经济复苏方案
第9章 全球失衡与治理
9.1 主流经济学对全球失衡的解释
9.2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全球失衡的解释
9.3 对全球储蓄过剩假说的批判
第10章 长期停滞理论的复兴
10.1 长期停滞理论概述
10.2 思想史回顾Ⅰ:供给侧停滞理论
10.3 思想史回顾Ⅱ:需求侧停滞理论
10.4 后凯恩斯主义长期停滞理论
第11章 “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1.1 转向以实际工资上升为基础的消费驱动增长模式
11.2 发挥投资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11.3 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11.4 稳增长与调结构、心脏复苏与强筋健骨要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